运用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化危为机,赢得发展主动权
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这一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重在准确把握“危”和“机”的关系、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客观条件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从而善于化危为机、赢得发展主动权。
1、准确把握“危”和“机”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对立统一规律即事物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是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因此,“危”和“机”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努力克服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正确总结应对危机的经验教训,就能够创造发展机遇。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我们要不断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完善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为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筑牢防线。
疫情对产业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些传统行业受冲击较大,而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将这些潜力有效转化为产业发展的动力,有利于提升我国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进一步释放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
2、准确把握当前和长远的关系。
从当前看,突如其来的疫情从消费、生产、就业等方面对我国经济形成冲击,增大了全年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疫情期间餐饮、旅游、住宿、客运等大面积暂时停止运营,严格的隔离措施和限制人员流动直接影响线下消费活动,对部分服务行业形成较大冲击。
但从长远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这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发展基础、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潜力和动能、体制和制度条件、发展战略、宏观政策、发展目标等因素共同决定的。
比如,从发展基础看,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从宏观经济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始终保持高速或中高速增长,并在改革开放实践中探索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制度体系和机制。
当前,我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消费和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持续上升,城镇化快速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从发展潜力和动能看,我国致力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发展动能是巨大和持久的。
从制度机制看,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概括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13个方面的显著优势,这些显著优势特别是“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在抗击疫情的斗争中得到充分验证。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采取的坚决有力的防控措施,展现的出色的领导能力、应对能力、组织动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为世界防疫树立了典范。这些制度优势也是我国发展的巨大优势。准确把握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我们就能进一步坚定信心,更好化危为机。
3、准确把握客观条件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要求既承认客观条件的重要性,又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当前,我国疫情防控阶段性成效进一步巩固,复工复产取得重要进展,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加快恢复。同时,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
我国防范疫情输入压力不断加大,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
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力争把疫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坚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加快推进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抓紧解决复工复产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科学预见形势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做到未雨绸缪、化危为机。
扩展资料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整体,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既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这一原理体现在危与机的关系之中,就是危和机是一个相互依赖、互为条件的矛盾统一体,危是一种具有相对性、暂时性、可变性的客观存在,在一定条件作用下可以向好转变,机则可以随着危的化解应时而生。
但这种转化并非无胫而至,关键在于把握时机、抓住机遇,能够以相应的方略、对策和举措游刃有余地化危为机,进而推进建设、促进发展。
1、准确识变,善于危中见机。
历史经验表明,在每一次危机背后,往往都蕴藏着机遇。只要认清大势、把握规律,就能从危机中发现机遇。比如,这次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我国经济一度处于停摆状态,给旅游、交通、航空、餐饮、商贸等行业造成极大冲击。
但与此同时,医药、保健、纺织、化工等行业的市场需求陡然增加,无人零售、无接触配送等新商业模式悄然兴起,一些适应人们新的卫生养成和交往习惯的消费需求也应运而生。
只要能够及时而清醒地认识和有效把握这些新变化,就可以从危机中看到希望、找到出路,抓住“市场需求之手”乘势而为。
2、科学应变,善于化危为机。
危和机作为事物在一定时期、一定阶段的内在状态和外在趋势,通常会按照其固有规律演变和转化。但这种演变和转化,往往要靠外力的推动才能实现。战争史上,许多化险为夷、化危为机的制胜战例,无一不是胜战者随机应变、以变化危的结果。
从经济领域看,历次危机几乎都是传统发展之危、科学发展之机。当经济危机发生时,经济规律总会自动发挥调节作用,新的机遇往往会应运而生。若能及时把握、有效应对,就可以转危为机、获得变革性发展。
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时,世界上能源依赖度过高的企业一度遭遇巨大打击。但也正是从这次危机开始,一些企业潜心开发节能降耗技术,使节能产品成为新的增长点。时至今日,节能降耗依然是许多行业企业孜孜以求的目标。
3、主动求变,善于创造机遇。
有些危中之机,并非与生俱来和能够自生自长,需要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进取,主动作为,勇敢创造。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虽然对传统产业行业造成了很大冲击,但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兴基础建设的风口期已然到来,将对新的经济增长产生强劲而持续的推动。
对此,党中央多次作出与新产业、新基建相关的工作部署,这既是对新的经济增长模式的创新,更是对新的发展机遇的创造。可以预期,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新材料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必将快速崛起,形成新的强劲的经济增长点。
如果各行各业都能主动作为、奋力求变,善于捕捉机遇,勇于创造机遇,就能够最大限度化解疫情造成的影响,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