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片吸虫病简称姜片虫,是由布鲁氏姜片吸虫寄生于人和猪小肠中引起的疾病。虫体新鲜时呈肉红色,肥厚而不透明,呈姜片状,长20~75毫米、宽8~20毫米、厚~3毫米,是人体内最大的一种吸虫,有口、腹吸盘各1个。虫卵为椭圆形,棕黄色或淡黄色。
终宿主主要是人和猪,中间宿主较多,有十几种,我国有尖口圆扁螺、大圆扁螺、半球多脉扁螺等。虫卵随终宿主的粪便排出后,在水中适宜的温度(27℃~32℃)下经3~7周孵化为毛蚴。毛蚴遇中间宿主扁螺,即钻入其体内,逐步发育成许多尾蚴。尾蚴自螺体逸出,吸附在水生植物,如红菱、茭白、荸荠、大菱、藕、水浮莲、浮萍等表面上形成囊蚴。人和猪生食了带有囊蚴的水生植物后,在小肠液及胆汁的作用下脱囊而成为幼虫。幼虫吸附在十二指肠或空肠黏膜上,经1~3个月发育为成虫并产卵。一条成虫每天产卵1500~25000个。
人感染后潜伏期1~3个月。轻者除食欲不振外无其他自觉症状。长期反复感染的儿童可有发育障碍和智能减退,有可能成侏儒症。少数病人由于长期腹泻,严重营养不良可能继发肠道、肺部感染。偶有大量成虫结成团块并发肠梗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