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和发展温病辨舌验齿的著作是叶天士的《温热论》。
《温热论》作者介绍:
叶天士(1666年至1745年),名桂,字天士,号香岩,别号南阳先生。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祖籍安徽歙县,其高祖叶封山自安徽歙县蓝田村迁居苏州。居上津桥畔,故晚年又号上津老人。清代著名医学家,“温病四大家”之一。
叶家世代业医,祖父叶时,甚通医理,父亲叶朝采,益精其术。叶天士自幼耳濡目染,也有志于此道,少时即受家学。叶天士最擅长治疗时疫和痧痘等症,是中国最早发现猩红热的人。在温病学上的成就,尤其突出,是温病学的奠基人之一。
首创温病“卫、气、营、血”辨证大纲,为温病的辨证论治开辟了新途径,被尊为温病学派的代表。
《温热论》简介:
《温热论》为温病通论著作,由清代叶桂(天士)口述,其弟子顾景文执笔著录,全文十分简短,仅四千余字。为温病学说的奠基性著作。叶氏在此书中提出了温热病的卫气营血辨证体系,并论述了卫气营血相应的治法。
《温热论》的影响及湿温病初三大禁忌:
一、《温热论》的影响
《温热论》是温病学说的奠基之作。叶天士在《温热论》中提出的卫气营血辨证方法是十分彻底的创新,不仅放弃了六经的概念,而且放弃了表里的概念,完全从温热病的传变特点出发进行辨证。
二、湿温病的三大禁忌
1、禁汗
若见恶寒头痛,身重疼痛,误认为伤寒而用辛温发汗之药,则会耗伤心阳,湿浊随辛温之品上蒙清窍,可致神昏、耳聋、目闭等症。
2、禁下
若见胸闷不饥等湿热阻滞脾胃之症,误以为胃肠积滞而妄用苦寒攻下。则脾阳受损,脾气下陷,湿邪下趋而为洞泄。
3、禁润
若见午后身热等而误认为阴虚,妄用滋补阴柔之药,势必使湿邪锢结难解,病情加重而难以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