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症,典型表现为高热(>41℃)和意识障碍。根据发病时患者所处的状态和发病机制,临床上分为两种类型:劳力性和非劳力性(或典型性)热射病,前者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内源性产热过多;后者主要是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散热减少。
①劳力性热射病(exertional heatstroke):多在高温、湿度大和无风天气进行重体力劳动或剧烈体育运动时发病。患者多为平时健康的年轻人,在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数小时后发病,约50%患者大量出汗,心率可达160~180次/分,脉压增大。可发生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肝衰竭、DIC或MODS,病死率较高。
②非劳力性热射病(nonexertional heatstroke):在高温环境下,多见于居住拥挤和通风不良的城市老年体衰居民。其他高危人群包括精神分裂症、帕金森病、慢性酒精中毒及偏瘫或截瘫患者。表现为皮肤干热和发红,84%~100%病例无汗,直肠温度常>41℃,最高可达46.5℃。病初表现行为异常或癫痫发作,继而出现谵妄、昏迷,严重者出现低血压、休克、心律失常及心力衰竭、肺水肿及脑水肿等。
如何避免
首先就应该躲避烈日,在炎热夏季出行时,尽量避免上午10点到下午4点之间的时间段。老年人群,孕妇又或者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更加应该减少外出。
在外出时应该使用充足的饮料,涂抹防晒霜,另外也应该打上遮阳伞。
在炎热夏季外出时,首先就应该随时喝水,不应该等到口渴之后,然后再喝水,比如可以适当性的选择西瓜,西红柿还有黄瓜,能够有效预防中暑。
日常夜短的夏季更容易会感觉到疲劳,拥有充足的睡眠更能够放松身体的各个系统,不仅可以预防中暑,而且还能够有效的促进于工作,除此之外也一定要补充营养,多补充高蛋白又或者是高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