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万物生长的取源太阳的能源来自于地球的运动,来自地球所涵养的水、空气和土壤,他是一切生命的开始和终结。因此太阳以地球而生存,以地球而灭亡。"
第二遍读到最后,总算看出这段文字所云何物……先不论观点是否正确,这段文字应该属于什么问题,说明文或者议论文?恐怕都不恰当,说成散文反倒更合适些。这也是我第一遍阅读一头雾水的原因所在,即便按照文学赏析,结构也是松松垮垮。更别说科普文应当有的精确缜密表述和层层递进的推理与逻辑。
话说回来,由于这段文章构思表达独特从而将之否定,这一逻辑也太过武断,同样不足取。那就看看内容本身,有多少值得推敲之处吧:
11.“因此我认为万物生长的取源太阳的能源来自于地球的运动,来自地球所涵养的水、空气和土壤,他是一切生命的开始和终结。因此太阳以地球而生存,以地球而灭亡。”——同上。
这篇文章,如果是小学生对于世界的畅想,我觉得能给一个赞。不过文章的目的是一片说明文,却以散文的笔法脱除。真把结构给剖析开来,除了以“水”贯通全文,实在找不出一点点联系。诚然,每个人敢于提出对世界的见解都是值得鼓励的,不过这一见解,想要去说服别人那绝无可能(我很怀疑作者自己能不能把逻辑给理清)。所以用了大段冗长的叙述把读者绕晕,最后天外飞仙一般的给出一个结论也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时的不得不采用下策了。
不过话说回来,文章不是完全没有可取之处,文笔相当恬静自然,去写一下自然景物恐怕比提出科学理论更能物尽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