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杂病论》共16卷,是我国医学发展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该书流传至宋代,后由林亿等人整理校定为现存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在中药方剂方面,《伤寒论》载方113首,《金匮要略》载方262首,除去重复,两书实收方剂269首,使用药物达214种,基本上概括了临床各科的常用方剂,被誉为“方书之祖”。《伤寒杂病论》系统总结了汉朝以前的医学理论和临证经验,记载了对疾病的各种治疗原则、治疗方法和治疗各种传染病和杂病的药方,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该书把病症分成若干条目,每条先介绍临床表现,然后根据辨证分析,定为某种病症,最后根据病症提出治法与药方。《伤寒论》是《伤寒杂病论》一书中综合论述传染病、流行病理论与治疗规律的重要部分,共10卷。《伤寒论》在大量治疗传染病、流行病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对其发病因素、临床症状病候表现、治疗过程与愈后等等之共性问题,进行了比较系统而全面的综合分析,从而创造性提出了六经辨证的理论学说,即将当时几乎年年常发的许多热性病,按其发病初期、中期、末期不一样的临床表现,以及不一样治疗的反应与结果,分为辨太阳病、辨阳明病、辨少阳病、辨太阴病、辨少阴病、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此即历代所称的“辨伤寒六经病”,由此构成了该书的主体内容。有的学者视六经病为六个征候群以帮助学者学习理解。
实际上,太阳病所论基本上是综合论述了许多传染性或流行性疾病初发的症状、征候表现,以及切脉等四诊之要点和治疗之原则方法等。在这些辨证论治的过程中,张仲景以其渊博的学识,以及极其丰富的临床经验,依据各种传染病、流行病与不一样病人体质等不一样反应所表现的千变万化的征候,作出了颇富科学思想的综合、分析、论述和预见性结论。与此同时,张仲景还以“平脉法”、“辨脉法”、“伤寒例”(一说为王叔和整理时所加),集中论述了伤寒的切脉与切脉诊断等问题。《伤寒论》的理论体系即六经病证的辨证论治体系。它以六经辨证为纲,方剂辨证为法,对六经传变过程中之征候、脉象等各阶段的审证、辨脉、论治的结果,给予遣方、用药等,进行了有规律性的论述。世称《伤寒论》113方、397法,虽不尽确切,但其逐条评述传染病、流行病不一样发展时期不同表现的因素、病理、症状、体征以及据以诊断的依据,治疗处方用药的原则与具体方法,无不条分缕析。《金匮要略》是《伤寒杂病论》的组成部分,专论内科等杂病,共3卷。全书共分25篇,所论述之内科杂病有:痉、日张仲景故乡。湿、暍、百合病、狐惑病、阴阳毒、疟、中风、疠疖、血痹、虚劳、肺痈、咳嗽上气、消渴、黄胆、下痢等40多种;外科、骨伤科方面疾病有:痈肿、肠痈、浸淫疮、刀斧伤等;此外,还有妇科病症等专门论述。该书认为上述疾病等等之发作,其病因不越三条,即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为外因;七情(喜怒哀乐悲惊恐)过甚为内因;金刃、虫兽咬伤与饮食偏颇而造成伤病者为不内外因。张氏对内科等杂病之认识,重视一个病一个病地进行比较具体的叙述,在诊断上强调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多以脏腑经络为重点,运用营卫气血、阴阳五行等学说,以指导临床治疗之实施。该书共收方剂262首,其特点与《伤寒论》之方剂一样,药味精炼,配制严密,多富有针对性。该书所记载的自缢患者的抢救,其所叙述的原则要求、技术要领,以及对人工呼吸法全过程的生动描述,该法几乎与现代之人工呼吸法没有什么两样,甚至更富有综合性技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