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补肾为主的方药防治支气管哮喘,是符合中医辨治法则的,近年来的中西医结合研究结果亦表明这一治疗大法具有科学根据。当然选方用药时,应当须灵活取舍,切合哮喘病机特点。
补肾防哮丸、固本防喘胶囊(见《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怎么办?中医补肾是良法!》一文),是借鉴全国各地经验并经临床观察总结而研制的,该药具有补肾温阳、益气健脾、敛汗固表作用,兼祛伏痰、活血化瘀等多种功效,对控制哮喘复发具有良好效果。
支气管哮喘(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大都存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免疫功能失调……经服固本防喘胶囊等方后, 内分泌功能得到改善,免疫功能明显增强 (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C3、LTT、E-RFT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提高)。
临床发现,儿童长期坚持服用固本防喘胶囊后,体质明显好转,感冒次数明显减少,哮喘发作次数亦逐渐减少,直至完全消除。
沈氏等通过免疫学研究发现:温阳法能抑制血清IgE的季节性升高,提高抑制T细胞(TS)功能。同步观察治疗前后TS和血清IgE的相关变化,发现温阳法组IgE与ST治疗前后呈明显负相关(P<),对照组则无明显直线相关。
提示温阳法可能通过免疫调节而产生预防哮喘复发的作用。
此外,许氏进一步研究表明:温阳法可能是通过抑制总IgE和特异性IgE的季节性升高,从而减少组胺等过敏介质的释放,以至减轻或中止哮喘的季节性发作。
然而,益肾温阳之品甚多,用于哮喘的防治宜选用哪些药物更为适宜?
临床上通过反复筛选,发现淫羊藿、巴戟天、补骨脂、黄芪、菟丝子等当为首选药物,不仅疗效较著,且无毒副作用;
雄蜂蛹亦不失为防治本病的有效药物之一,特别对于儿童,疗效显著。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寒热并存、虚实夹杂的慢性疾病,若选用过于温燥之品(如附片),久久服之必然容易伤津耗气(小儿更是如此),反与病情不利, 故附片、干姜之类,一般较少用之;即便使用,量亦应小。
笔者强调补肾温阳在防治支气管哮喘过程中虽具有积极作用, 但并不意味着只是一味地温肾而不配合其他治法。
须知机体内阴阳是时刻保持着相对平衡协调状态的,由于阴阳互根的原理,补阳时亦应适当滋阴,以“阴中求阳”,即可使“阴平阳秘”, 故可于方中适时选用熟地、山萸肉诸药,原因就在于此。
另外,缓解期肺脾肾俱虚,只不过是以肾虚最为关键罢了,温肾壮阳固然重要,益气健脾补肺亦不可少。
近年来,各地多次报道黄芪、太子参等药对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有良好作用, 尤其是黄芪一味,大量用之,药专力宏,疗效肯定,且无毒副作用。
脾气充足,化生卫气,即可增强抗病能力,防止感冒发生,从而减少哮喘的复发。补后天即所以补先天,自然有利于提高本病的防治效果。
对于部分激素依赖型患者,由于大都表现为肾中阴阳两虚,故宜阴阳双补 ,每用六味地黄丸为主,加用补骨脂、淫羊藿、黄芪等味。我们发现,如能坚持服药,部分病人可逐渐撤除激素。
控制哮喘的反复发作,除了上述药物之外,我们还特别强调: 该病应做到防早、防小 (指幼年阶段一有此病,即应及时综合防治); 过敏患者应尽可能找出致敏原,避免再次接触。
如儿童易对蛋类、牛奶、鱼虾等产生过敏,当少食或禁食之;对药物、花粉、油漆、涂料、工业粉尘等易过敏者,应尽可能减少接触;及时治疗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慢性咽炎等病,以消除可能引起哮喘反复发作的隐性病灶;
平时应注意加强 体育 锻炼,消除有害气体、烟雾的刺激,及时防治上呼吸道感染。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有效地控制本病的反复发作。
此外, 各地采用中药膏方于三伏天“冬病夏治”,进行敷贴,颇有疗效。
近年来,西医学对本病从基础到防治方法的研究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例如,有关哮喘的严重程度分度及分级、升降级治疗;
各种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茶碱、抗胆碱能药物、白三烯调节剂、抗组胺药物等)的合理选择, 尤其是多种气雾剂的合理选用,大大地提高了本病的临床防治效果,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而中西医结合治疗,互相取长补短,又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因此,笔者认为, 急性发作期及慢性持续期 宜西 医药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以“急则治其标”;缓解期则 宜 中医药为主,以固本为先,增强患者体质,预防本病的反复发作,即所谓“缓则治其本”。 我想,这一防治思路,至少在近期一段时间内不会有较大改变。
文自《柯新桥中医医学论文集》,中国医药 科技 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