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寒畏冷,关节疼痛,肌肉麻痹,韧带拘急, 每到冬季伴随着以上症状的出现,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病,坐骨神经痛,风湿病,脊柱炎等各种骨关节病纷至沓来,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 健康 ,使生活质量极度下降。防治结合,避实就虚的冬病夏治是祖国医学治疗疾病的伟大贡献。中医认为冬季容易发作的疾病跟机体阳气不足有关,特别是脾阳,肾阳,卫阳。
在一年阳气充盛的三伏天把虚弱的阳气补充上来是防止这类疾病发生发展绝好时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完美体现。
治未病科组成专家团队从骨关节病的易发人群体质入手,截断发病根源。从骨关节运动系统构成因素入手,重视筋,骨,肉,关节调理。从中医脏腑理论开拓思路,重视肝脾肾的功能改善。选取强筋健骨,滑利关节,滋补肝肾,健脾补肾的地道药材组方,精选穴位,研制出治疗关节病的专属三伏贴。使骨关运动系统达到骨正筋柔,气血自流的年轻态。
三伏疼痛贴主治
一、各种骨关节病引起的颈肩腰腿疼痛。包括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病、膝骨关节炎、跟骨痛、坐骨神经痛等。
二、风湿痹症: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产后风、落枕等。
三、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等退行性病变引起的慢性疼痛。
咨询电话: 、2327915
地点: 衡水市中医医院综合楼4楼治未病科(疼痛门诊)
注意: 每伏只贴一次,同贴膏药一样贴在相应穴位上治疗疾病,贴敷2个小时左右就可以达到治疗效果,到时间可自行揭掉!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采用补肾为主的方药防治支气管哮喘,是符合中医辨治法则的,近年来的中西医结合研究结果亦表明这一治疗大法具有科学根据。当然选方用药时,应当须灵活取舍,切合哮喘病机特点。
补肾防哮丸、固本防喘胶囊(见《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怎么办?中医补肾是良法!》一文),是借鉴全国各地经验并经临床观察总结而研制的,该药具有补肾温阳、益气健脾、敛汗固表作用,兼祛伏痰、活血化瘀等多种功效,对控制哮喘复发具有良好效果。
支气管哮喘(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大都存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免疫功能失调……经服固本防喘胶囊等方后, 内分泌功能得到改善,免疫功能明显增强 (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C3、LTT、E-RFT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提高)。
临床发现,儿童长期坚持服用固本防喘胶囊后,体质明显好转,感冒次数明显减少,哮喘发作次数亦逐渐减少,直至完全消除。
沈氏等通过免疫学研究发现:温阳法能抑制血清IgE的季节性升高,提高抑制T细胞(TS)功能。同步观察治疗前后TS和血清IgE的相关变化,发现温阳法组IgE与ST治疗前后呈明显负相关(P<),对照组则无明显直线相关。
提示温阳法可能通过免疫调节而产生预防哮喘复发的作用。
此外,许氏进一步研究表明:温阳法可能是通过抑制总IgE和特异性IgE的季节性升高,从而减少组胺等过敏介质的释放,以至减轻或中止哮喘的季节性发作。
然而,益肾温阳之品甚多,用于哮喘的防治宜选用哪些药物更为适宜?
临床上通过反复筛选,发现淫羊藿、巴戟天、补骨脂、黄芪、菟丝子等当为首选药物,不仅疗效较著,且无毒副作用;
雄蜂蛹亦不失为防治本病的有效药物之一,特别对于儿童,疗效显著。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寒热并存、虚实夹杂的慢性疾病,若选用过于温燥之品(如附片),久久服之必然容易伤津耗气(小儿更是如此),反与病情不利, 故附片、干姜之类,一般较少用之;即便使用,量亦应小。
笔者强调补肾温阳在防治支气管哮喘过程中虽具有积极作用, 但并不意味着只是一味地温肾而不配合其他治法。
须知机体内阴阳是时刻保持着相对平衡协调状态的,由于阴阳互根的原理,补阳时亦应适当滋阴,以“阴中求阳”,即可使“阴平阳秘”, 故可于方中适时选用熟地、山萸肉诸药,原因就在于此。
另外,缓解期肺脾肾俱虚,只不过是以肾虚最为关键罢了,温肾壮阳固然重要,益气健脾补肺亦不可少。
近年来,各地多次报道黄芪、太子参等药对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有良好作用, 尤其是黄芪一味,大量用之,药专力宏,疗效肯定,且无毒副作用。
脾气充足,化生卫气,即可增强抗病能力,防止感冒发生,从而减少哮喘的复发。补后天即所以补先天,自然有利于提高本病的防治效果。
对于部分激素依赖型患者,由于大都表现为肾中阴阳两虚,故宜阴阳双补 ,每用六味地黄丸为主,加用补骨脂、淫羊藿、黄芪等味。我们发现,如能坚持服药,部分病人可逐渐撤除激素。
控制哮喘的反复发作,除了上述药物之外,我们还特别强调: 该病应做到防早、防小 (指幼年阶段一有此病,即应及时综合防治); 过敏患者应尽可能找出致敏原,避免再次接触。
如儿童易对蛋类、牛奶、鱼虾等产生过敏,当少食或禁食之;对药物、花粉、油漆、涂料、工业粉尘等易过敏者,应尽可能减少接触;及时治疗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慢性咽炎等病,以消除可能引起哮喘反复发作的隐性病灶;
平时应注意加强 体育 锻炼,消除有害气体、烟雾的刺激,及时防治上呼吸道感染。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有效地控制本病的反复发作。
此外, 各地采用中药膏方于三伏天“冬病夏治”,进行敷贴,颇有疗效。
近年来,西医学对本病从基础到防治方法的研究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例如,有关哮喘的严重程度分度及分级、升降级治疗;
各种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茶碱、抗胆碱能药物、白三烯调节剂、抗组胺药物等)的合理选择, 尤其是多种气雾剂的合理选用,大大地提高了本病的临床防治效果,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而中西医结合治疗,互相取长补短,又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因此,笔者认为, 急性发作期及慢性持续期 宜西 医药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以“急则治其标”;缓解期则 宜 中医药为主,以固本为先,增强患者体质,预防本病的反复发作,即所谓“缓则治其本”。 我想,这一防治思路,至少在近期一段时间内不会有较大改变。
文自《柯新桥中医医学论文集》,中国医药 科技 出版社出版
三伏贴冬病夏治正当时(子源编著2020年6月)三伏贴运用温阳助阳、驱散里寒的中草药,通过对皮肤的刺激和吸收作用,借经络的传导,以疏通经脉、行气活血、调理脏腑、驱散体内的陈寒、老寒,以培补亏损的阳气而达到外治内效、防病治病的目的,广泛运用于内外妇儿科多种慢性疾病。三伏贴是怎么治病的?* 三伏贴体现了中医冬病夏治“治未病”的理念,按照季节时令的特点,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的原理,结合天灸、经络与中药,采用天然中草粉,用姜汁调和成膏状,在人体相应穴位处,提高人体阳气和免疫力,达到治病和养生的目的。 * * 同时,它所采用的穴位敷贴也是中医学防治疾病的一个富有特色的重要方法,它是根据《黄帝内经》中"春夏养阳"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体表经络中气血旺盛的有利时机,通过适当地内服或外用一些方药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因此"冬病夏治三伏贴"体现了中医学中人与自然相协调的整体观念和对疾病重视预防为主的理念。 * * 此外,敷贴季节性疗法对时间有一定要求,根据中医理论每伏第一天是开穴的日子,此时敷贴疗法效果最佳。且最好每伏第一天来进行三伏贴治疗,当然也不必过分拘泥于此,错过了第一天也会有满意的疗效。敷贴对象为6个月以上儿童及成人,敷贴期间禁食生冷、油腻、辛辣之品。 * * 经过了近百年的理论发展与临床例证后,三伏贴疗法已积淀的越来越成熟。目前,它神奇的疗效已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和认可,正以全新的姿态走进千家万户,为更多人感知幸福和健康中医详解“三伏贴”的妙用* 夏至是旧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太阳黄经90°,这一天是北半球白天最长的一天,而“三伏”是阳气隆盛的最好时令,利用这个时令进行穴位穴贴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机。中医《内经》明确指出“春夏养阳”是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根据中医“冬病夏治”理论,在中国农历“夏至”、“初伏”、“中伏”、“末伏”的时令内,采用中药穴贴进行传统的中医外治疗法,是中医冬病夏治的重要手段和中医特色。 * * 何谓“三伏贴疗法”? * 所谓的三伏贴疗法,其源自于清朝,又名天灸,可治疗过敏性气喘、过敏性鼻炎、异位性皮肤炎、经常反覆性感冒等疾病,并预防感冒。穴位贴敷主要适用于成人及儿童肺炎、哮喘、过敏性鼻炎、咽炎、扁桃体炎、反复呼吸道感染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只要在一年当中最炙热的3 天,在背部的特定穴位贴上,到了秋冬您就可以轻松告别过敏气喘老毛病;古代和现代中医师皆指出确实有其疗效。 * * 三伏贴疗法自古代流传至今,已有悠久的历史,清代张潞的张氏医通就有记载『诸气门下喘。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未有不应。 * 何为“冬病夏治 内病外治”? * 冬病夏治,就是利用夏季气候炎热、人体阳气最旺盛的客观条件,用特定的中药在特定的穴位上贴药以治疗某些疾病的治疗方法。根据近年来实践经验表明,从夏至起到头伏之前进行第一阶段的穴贴,以期达到“醒穴、温经、通络”的作用,进而再进行第二阶段的穴贴,以致达到纳阳摄气、扶正固本、强壮正气(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实践证明,“冬病夏治”可以使人体阳气得到充实,抗病能力得到增强,为预防季节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反复发作起到了很好的防治作用。 * 何时是“三伏贴”的最佳时间? * “冬病夏治”要想取得理想的效果,选择治疗时机非常重要。三伏天是全年最炎热的时节,同时人体也正处于阳气最为旺盛、气血通畅、皮肤腠理松弛的状态。在此期间采用穴位贴敷疗法来预防“冬病”,将辛温发散的药物精制而成药膏贴敷于穴位,能最大程度地起到温阳益气、通经活络、祛风散寒止痛等作用,对“冬病”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 * 一般来说,“三伏天”是从二十四节气的“小暑”后开始,横跨“小暑”、“大暑”、“立秋”三个节气,分为初、中、末伏,共30天,还有些年份是40天。为顺应天时,贴敷治疗定在初、中、末伏的第一天,而当遇到历时40天的“三伏天”时,为了保证治疗的连贯性,使每次贴敷的间隔时间相同,通常会增加一次,称之为“加强灸”。贴三伏贴时 要注意5个方面 三伏贴,即在特定穴位敷以中药达到疏通经络、调整脏腑阴阳、祛散寒痰的作用,使人体阴平阳秘,脏腑经络通畅,可把寒气从人体中释放出来以治本,提高人体机体免疫力,降低机体过敏状态,提高抗病能力,以达到治愈或减少疾病发作次数的目的。那么,贴三伏贴时注意哪些问题呢?1.在准备贴敷前,一定要清洁皮肤,如果有严重的皮肤病或是过敏的话,最好不要贴敷。2.每次贴敷时间成人以4-6小时为宜,如果短于4个小时的话,可能会影响疗效,但儿童不得超过2小时。3.有些人贴敷后会出现一些局部皮肤反应。一般来说轻微的皮肤发红或冷热感觉属于正常,如果出现奇痒灼痛难忍等应立即去掉药膏。4.贴药期间不宜进行剧烈运动,同时也要远离空调和电扇。因为进入空调房后,皮肤会因遇冷毛孔收缩,影响药物的渗入,同时也会降低经络传导的速率和活跃性。贴敷当天更是应避免过度吹电风扇,最好是在自然通风的地方。5.治疗期间饮食方面要清淡为宜。忌烟、酒、生冷、辛辣、海鲜易致敏及刺激性的食物。贴敷局部3天内不能沾水。* “三伏贴敷”与“数九贴敷”可以治疗多种反复发作及过敏性病症,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体虚感冒咳嗽;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慢性胃肠炎,溃疡病,慢性腹泄;小儿厌食、遗尿;虚寒头痛、颈肩腰腿痛、胸腹痛、痛经等。连续贴敷三年以上,上述疾病大多能够明显减轻症状,减少发病率。 * 功效 * * 三伏贴可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宽胸降气,健脾和胃,鼓舞阳气,调节人体的肺脾功能,使机体的免疫功能不断增强,从而达到振奋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 * *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每年出现在阳历7月中旬到8月中旬。 * 传统的三伏日是由二十四节气中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而三伏日是指夏至以后的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和立秋以后的第一个庚日。遵照古籍,这是一年之中最炙热的三天,亦即所谓的初伏、中伏、末伏,来施行贴药治疗。 * * * 适应症 * 经中医辨证论治属虚寒证的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慢性咳嗽,反复感冒,慢性鼻炎,慢性咽炎等多种肺系疾病。 * * 禁忌事项 * 肺炎及多种感染性疾病急性发热期;对贴敷药物极度敏感,特殊体质及接触性皮炎等皮肤病患者;贴敷穴位局部皮肤有破溃者;妊娠期妇女;糖尿病患者;肿瘤患者等。
三伏贴是传统中医的治疗法,结合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使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的化学性和热性 *** ,达到治病与防病的效果。
文/蕴晨
前年的瑛瑛可是个药罐子般的孱弱小女孩,每每感冒刚好,又开始流鼻水,算一算一年当中会历经约 6 次的感冒,焦急的妈咪为了要让瑛瑛成为健康小孩,花了一年的时间四处寻找医师问:「我家宝贝瑛瑛几乎每个月都会有些小感冒,若是置之不理反而会变严重。吃药的日子比不吃药时候更多,真不知道有什么方法可改善体质?」后来,透过「三伏贴」的治疗,瑛瑛终于恢复小孩子该有的健康活力,整个抵抗力也变得更为强壮了呢!
三伏贴是一种传统中医的治疗法,结合针灸、经络与中药学,以中药直接贴敷于穴位,使中药对穴位产生微面积的化学性和热性 *** ,以达到治病与防病的效果。现代人多有过敏和气喘等疾病征状,皆可使用三伏贴来改善,但一定要按时治疗,延误或是少了一贴,都会让效果打折。
三伏贴的由来
万芳医院中医科主任黄中瑀表示,过敏、气喘通常好发于冬季,三伏贴是利用一年之中最炙热的气候来贴敷,此时人体阳气旺盛之时,可扶助正气,预防冬末旧病复发、减缓病症及发作次数,亦即所谓的「冬病夏治」。所谓的三伏贴疗法其实源自于清朝,又名「天灸」,是以治疗过敏性气喘、过敏性鼻炎、异位性皮肤炎或经常反复性感冒等疾病问题,并以此来预防感冒。
自古代流传至今,悠久历史的三伏贴疗法曾在清代张潞的《张氏医通》中就有记载:「诸气门下,喘。冷哮灸肺俞、膏肓、天突有未有不应。夏月三伏中用白芥子涂法往往获效。方用白芥子净末一两、延胡索一两,甘遂、细辛各半两,共为细末入麝香半钱,杵匀,姜汁调涂肺俞、膏肓、百劳等穴,涂后麻冒疼痛,切勿便去,候三柱香足,方可去之。十日后涂一次,如此三次病根去矣!」这就是三伏贴疗法在古法上的应用。
现代三伏贴,有些小改变
现代的三伏贴内容成分其实大同小异,黄中瑀表示,三伏贴的确具有治疗过敏、气喘等疾病并减少发作次数,而治疗选在每年的三伏日,于患者背部的大椎、肺俞、脾俞、定喘、膏肓等穴位以中药物敷贴。而其贴敷的药物成分为白芥子、细辛、甘遂、仙茅各一份,将其烘干后研磨成细末,最后加入姜汁调成小丸子,贴在选定的穴位上约 6--8 小时。
三伏贴所使用的中药内容各具不同的疗效,白芥子、细辛、甘遂可温肺散寒、止咳平喘、化痰散结、开窍通络等疗效,并有免疫抑制作用,这些成分可帮助过敏体质的患者,减少抗原抗体反应、降低过敏发作机率并减轻过敏症状,姜汁则具散寒止咳的效用,若与这些中药综合使用后,是有助改善气喘的。而三伏贴疗法则是选在一年当中最炙热的 3 天,于背部的特定穴位贴上膏药,如此一来就预备秋冬可以轻松告别过敏气喘的老毛病罗!
三伏贴的优点
中医认为,人体的阴阳两气与自然界万物的阴阳两气是相连接的,所以,四季寒热温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人体阴阳两气的变化。
优点 1 达到冬病夏治目的
夏天是人体阳气最旺的时节,而冬天人体阳气最弱,因此容易受到寒邪侵犯,一旦寒邪侵犯人体就会伤害人体阳气,使阳气变得更加耗弱。当人体阳气不足或减少,其抗病能力低下而无法将寒邪赶出体外,即便用药物治疗,身体虚弱也会恢复缓慢。黄中瑀表示,夏天的阳气(人体的阳气)很旺,利用此时来治病,的确比冬天来得事半功倍,甚至因此杜绝冬天的病源。
优点 2 减少服药排斥感
很多人不喜欢吃中药的苦口感、还有中药的味道,使用三伏贴就可以排除这些问题。黄中瑀解释,三伏贴的穴位敷贴疗法是用贴的,但是贴的和吃的效果可是一样好,而且三伏贴不需口服也就不会通过胃肠道,少掉药物对胃肠道 *** 的副作用,对于胃肠道不好的患者是一大好处。再者,三伏贴的敷药多半贴于皮肤上而没有吃进体内,也就不需经过肝脏与肾脏的代谢与排除,当然也不会造成肝肾功能的负担。
敷贴之后注意事项
如果是疾病发作时症状比较严重的人,可以多贴几次,其贴药的原则是贴药处的红热都退掉后,就可以再贴第二次,这样连续贴 3--6 次后的效果会更好。黄中瑀表示,对于过敏性鼻炎及气喘的发作,连续穴位贴敷治疗 3 年后,其改善率可达到 80 %。
小儿敷贴的时间大约 1--2 时,成人则需要约 2--4 时,而敷贴时皮肤多半会有搔痒、烧灼感或频尿等,皆属于正常反应。若正逢敷贴期间,最好不要游泳或泡澡,在敷贴期间的饮食力求清淡,勿食冰饮、生冷瓜果、发物及菸酒。敷贴后要注意以下情况,包括皮肤如有过敏反应、皮肤搔痒潮红难忍或皮肤起水泡等问题就需立即停用,敷药当天回去不可洗冷水澡。
举凡气喘、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咳嗽、慢性上呼吸道感染,或容易反复感冒等慢性肺病的患者,皆可选用此种穴道 *** 的疗法。但孕妇、 2 岁以下的儿童、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者、疾病发作期(如发烧、咽喉发炎)的患者、严重药物过敏者、短时间敷贴即会皮肤大量起泡者、接触性皮肤炎者,则属于不适合使用三伏贴的对象。
三伏天的时机
中医利用夏季阳气旺盛、人体内毛孔最开张的特点,在一年当中最炎热的时期(初伏、中伏、末伏,俗称「三伏天」),选用一些助阳开窍、逐痰利气的中药制成药饼,贴于特定穴位上后,经皮肤穴道的 *** 与吸收,再由经络入脏腑,直接作用到宿痰(病根)潜伏的地方将其驱除,此即中医所谓的「冬病夏治」的概念。
贴敷的时间即使是夏天晚上温度最低时,也有接近 30 ℃或超过 3012--13
采用补肾为主的方药防治支气管哮喘,是符合中医辨治法则的,近年来的中西医结合研究结果亦表明这一治疗大法具有科学根据。当然选方用药时,应当须灵活取舍,切合哮喘病机特点。
补肾防哮丸、固本防喘胶囊(见《支气管哮喘反复发作怎么办?中医补肾是良法!》一文),是借鉴全国各地经验并经临床观察总结而研制的,该药具有补肾温阳、益气健脾、敛汗固表作用,兼祛伏痰、活血化瘀等多种功效,对控制哮喘复发具有良好效果。
支气管哮喘(包括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大都存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免疫功能失调……经服固本防喘胶囊等方后, 内分泌功能得到改善,免疫功能明显增强 (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C3、LTT、E-RFT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提高)。
临床发现,儿童长期坚持服用固本防喘胶囊后,体质明显好转,感冒次数明显减少,哮喘发作次数亦逐渐减少,直至完全消除。
沈氏等通过免疫学研究发现:温阳法能抑制血清IgE的季节性升高,提高抑制T细胞(TS)功能。同步观察治疗前后TS和血清IgE的相关变化,发现温阳法组IgE与ST治疗前后呈明显负相关(P<),对照组则无明显直线相关。
提示温阳法可能通过免疫调节而产生预防哮喘复发的作用。
此外,许氏进一步研究表明:温阳法可能是通过抑制总IgE和特异性IgE的季节性升高,从而减少组胺等过敏介质的释放,以至减轻或中止哮喘的季节性发作。
然而,益肾温阳之品甚多,用于哮喘的防治宜选用哪些药物更为适宜?
临床上通过反复筛选,发现淫羊藿、巴戟天、补骨脂、黄芪、菟丝子等当为首选药物,不仅疗效较著,且无毒副作用;
雄蜂蛹亦不失为防治本病的有效药物之一,特别对于儿童,疗效显著。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寒热并存、虚实夹杂的慢性疾病,若选用过于温燥之品(如附片),久久服之必然容易伤津耗气(小儿更是如此),反与病情不利, 故附片、干姜之类,一般较少用之;即便使用,量亦应小。
笔者强调补肾温阳在防治支气管哮喘过程中虽具有积极作用, 但并不意味着只是一味地温肾而不配合其他治法。
须知机体内阴阳是时刻保持着相对平衡协调状态的,由于阴阳互根的原理,补阳时亦应适当滋阴,以“阴中求阳”,即可使“阴平阳秘”, 故可于方中适时选用熟地、山萸肉诸药,原因就在于此。
另外,缓解期肺脾肾俱虚,只不过是以肾虚最为关键罢了,温肾壮阳固然重要,益气健脾补肺亦不可少。
近年来,各地多次报道黄芪、太子参等药对调整机体免疫功能有良好作用, 尤其是黄芪一味,大量用之,药专力宏,疗效肯定,且无毒副作用。
脾气充足,化生卫气,即可增强抗病能力,防止感冒发生,从而减少哮喘的复发。补后天即所以补先天,自然有利于提高本病的防治效果。
对于部分激素依赖型患者,由于大都表现为肾中阴阳两虚,故宜阴阳双补 ,每用六味地黄丸为主,加用补骨脂、淫羊藿、黄芪等味。我们发现,如能坚持服药,部分病人可逐渐撤除激素。
控制哮喘的反复发作,除了上述药物之外,我们还特别强调: 该病应做到防早、防小 (指幼年阶段一有此病,即应及时综合防治); 过敏患者应尽可能找出致敏原,避免再次接触。
如儿童易对蛋类、牛奶、鱼虾等产生过敏,当少食或禁食之;对药物、花粉、油漆、涂料、工业粉尘等易过敏者,应尽可能减少接触;及时治疗过敏性鼻炎、荨麻疹、湿疹、慢性咽炎等病,以消除可能引起哮喘反复发作的隐性病灶;
平时应注意加强 体育 锻炼,消除有害气体、烟雾的刺激,及时防治上呼吸道感染。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有效地控制本病的反复发作。
此外, 各地采用中药膏方于三伏天“冬病夏治”,进行敷贴,颇有疗效。
近年来,西医学对本病从基础到防治方法的研究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例如,有关哮喘的严重程度分度及分级、升降级治疗;
各种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茶碱、抗胆碱能药物、白三烯调节剂、抗组胺药物等)的合理选择, 尤其是多种气雾剂的合理选用,大大地提高了本病的临床防治效果,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而中西医结合治疗,互相取长补短,又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因此,笔者认为, 急性发作期及慢性持续期 宜西 医药为主,中西医结合治疗,以“急则治其标”;缓解期则 宜 中医药为主,以固本为先,增强患者体质,预防本病的反复发作,即所谓“缓则治其本”。 我想,这一防治思路,至少在近期一段时间内不会有较大改变。
文自《柯新桥中医医学论文集》,中国医药 科技 出版社出版
肢寒畏冷,关节疼痛,肌肉麻痹,韧带拘急, 每到冬季伴随着以上症状的出现,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病,坐骨神经痛,风湿病,脊柱炎等各种骨关节病纷至沓来,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 健康 ,使生活质量极度下降。防治结合,避实就虚的冬病夏治是祖国医学治疗疾病的伟大贡献。中医认为冬季容易发作的疾病跟机体阳气不足有关,特别是脾阳,肾阳,卫阳。
在一年阳气充盛的三伏天把虚弱的阳气补充上来是防止这类疾病发生发展绝好时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完美体现。
治未病科组成专家团队从骨关节病的易发人群体质入手,截断发病根源。从骨关节运动系统构成因素入手,重视筋,骨,肉,关节调理。从中医脏腑理论开拓思路,重视肝脾肾的功能改善。选取强筋健骨,滑利关节,滋补肝肾,健脾补肾的地道药材组方,精选穴位,研制出治疗关节病的专属三伏贴。使骨关运动系统达到骨正筋柔,气血自流的年轻态。
三伏疼痛贴主治
一、各种骨关节病引起的颈肩腰腿疼痛。包括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病、膝骨关节炎、跟骨痛、坐骨神经痛等。
二、风湿痹症: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产后风、落枕等。
三、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等退行性病变引起的慢性疼痛。
咨询电话: 、2327915
地点: 衡水市中医医院综合楼4楼治未病科(疼痛门诊)
注意: 每伏只贴一次,同贴膏药一样贴在相应穴位上治疗疾病,贴敷2个小时左右就可以达到治疗效果,到时间可自行揭掉!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它是指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
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如根据穴位的主治病证,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进行药物贴敷、药物注射、艾灸、埋线、刮痧、拔罐,或内服药物等。
经历代中医学家的反复实践发现,在夏季的三伏天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冬天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疗效显著。根据具体的病症选用不同的穴位,分别于三伏天各敷一次。病史较长或病情较为顽固者可适当增加贴敷次数,贴敷时间以肌体自我感觉可以耐受为度,但一般不超过24小时。
不同的体质和不同的病症选用不同的穴位,同时可配合辨证施治的中药内服等治疗措施,冬病夏治的疗程最好连续应用3~5年。
希望能够帮到您
1、生活中,人们注重暑天要清热解毒,最重要的就是通过发汗跟利尿这两种方式来调节身体。利尿本身也是一个利湿发汗的过程。可以表现出清热去毒、利湿的食物。
这个季节,在南方开始有莲蓬,有荷叶,然后有藕;北方现在的蔬菜里面也是很多样,比如冬瓜、玉米须。此外,还有红豆、西瓜、冬瓜、桃、香瓜等。
2、夏天一定要保护好脾胃,一定要抓住机会把寒气排出。对于不同体质的人,过夏有不同的方法,不可千篇一律。
一般人夏天清淡饮食,不宜吃太多羊肉等热性食物,但体质虚寒的人,夏天要喝羊肉汤,因为羊肉汤是阳气比较足的,还有喝羊肉汤肯定要出汗的,其实它顺带把你体内的寒气给排出去了。
3、需要注意的是,夏天用羊肉改善阳虚体质,可以是火锅,或者羊肉汤,应该以汤水为主,而不要去吃烧烤的羊肉,烧烤羊肉这种热食其实效果并不是很好,而且还容易上火。
4、夏天是主张喝热茶的,其实大家都记着原来前门老北京大碗茶,提供的都是热茶,不是凉茶,因为北方人跟南方人不一样,北方人冬天特别容易受寒,所以体内也是有寒的,胃肠也比较弱,所以夏天喝热茶其实可以保护脾胃。
而且,喝完热茶以后容易出汗,出汗就是身体里的空调,就把身体里的热量带出去了,反而比冷饮降温快。所以喝热茶是非常好的选择,当然也别喝太热的,35度左右,跟体温差不多最好。
俗话说,“热在三伏”,又到了夏季养生重头戏“三伏贴”上场的时候了。按照中医说法,“驱寒固本,冬病夏治”,三伏天正是一年之中补充人体阳气最佳时节。1何谓冬病夏治冬为阴,夏为阳,“冬病”是指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病症。如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泄泻、关节冷痛僵硬、怕冷、体虚易感等。“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节,机体阳气最旺,体内凝寒之气易解之时,借自然之“温”“热”,通过内服温补药物,配以食疗,外用三伏贴穴位贴敷、中药治疗、推拿、艾灸、拔罐等中医特色疗法,来调理气血,温补阳气,利湿散寒,活血通络,一方面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达到治疗和预防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疾病的作用。三伏贴“冬病夏治”是根据《内经》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利用夏季人体阳气最旺盛之际,采用穴位帖敷、针刺、艾灸、埋线、刮痧、拔罐、药物内服等治疗手段,治疗某些属于虚性、寒性的疾病,最大限度地以阳克寒,达到标本兼治、预防保健的作用。“三伏贴”是“冬病夏治”最常用方法之一。冬病夏治三伏贴是中医传统特色疗法之一,它是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素问·六节脏象论》中“长夏胜冬”的克制关系,在一年之中最为炎热的三伏天对于一些在冬季容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给予针对性的治疗,以益气温阳、散寒通络、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使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病症减轻或消失,达到治病和养生的目的。是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和“未病先防”的疾病预防观的具体运用。哪些病适合冬病夏治?1.呼吸系统疾病:慢性咳嗽、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反复感冒等。2.风湿免疫性疾病:关节疼痛及肢体麻木、肩周炎、风湿性关节炎冻疮等。3.消化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4.耳鼻喉科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慢性咽喉炎等。5.儿科疾病:哮喘、咳嗽、支气管炎、体虚易感冒、脾胃虚弱等。6.妇科疾病:慢性盆腔炎、痛经、经行泄泻、不孕症等7.其他:阳虚型体质的人群。
肢寒畏冷,关节疼痛,肌肉麻痹,韧带拘急, 每到冬季伴随着以上症状的出现,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病,坐骨神经痛,风湿病,脊柱炎等各种骨关节病纷至沓来,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心 健康 ,使生活质量极度下降。防治结合,避实就虚的冬病夏治是祖国医学治疗疾病的伟大贡献。中医认为冬季容易发作的疾病跟机体阳气不足有关,特别是脾阳,肾阳,卫阳。
在一年阳气充盛的三伏天把虚弱的阳气补充上来是防止这类疾病发生发展绝好时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完美体现。
治未病科组成专家团队从骨关节病的易发人群体质入手,截断发病根源。从骨关节运动系统构成因素入手,重视筋,骨,肉,关节调理。从中医脏腑理论开拓思路,重视肝脾肾的功能改善。选取强筋健骨,滑利关节,滋补肝肾,健脾补肾的地道药材组方,精选穴位,研制出治疗关节病的专属三伏贴。使骨关运动系统达到骨正筋柔,气血自流的年轻态。
三伏疼痛贴主治
一、各种骨关节病引起的颈肩腰腿疼痛。包括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病、膝骨关节炎、跟骨痛、坐骨神经痛等。
二、风湿痹症: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产后风、落枕等。
三、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等退行性病变引起的慢性疼痛。
咨询电话: 、2327915
地点: 衡水市中医医院综合楼4楼治未病科(疼痛门诊)
注意: 每伏只贴一次,同贴膏药一样贴在相应穴位上治疗疾病,贴敷2个小时左右就可以达到治疗效果,到时间可自行揭掉!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李先生眼周微暗,鼻头微微发红脱皮,进诊间甫坐下就开口问:「医师!我有鼻过敏的问题,曾使用西药治疗,仍然反反复覆,可以采用中医治疗吗?」
我回答他:「台湾有25~40%的民众和您一样,饱受鼻过敏之苦,常见喷嚏连连,或是一早忙着用卫生纸包鼻涕,严重者还会并发气喘,呼吸伴随哮鸣声,经治疗后若效果不佳,可能得考虑气候变化、生冷或 *** 性饮食、环境等因素,另外,作息不正常、熬夜、长期劳倦或个性易紧张焦虑,这些因素也会加重过敏的症状,使得很多病患的生活品质和学习状况受到影响。」
(推荐阅读:抗过敏,完美4大招!)
李先生问:「中医有什么方法可以调整体质,对抗过敏?」
我回答他:「有喔!举凡中药、针灸、药浴、敷贴、导引……都是中医用来对抗过敏的方法,过几天就是三伏天了,您也可以考虑用三伏贴来治疗您的鼻过敏。」
看到李先生面露疑惑,我赶紧补充:
「中医认为过敏性疾患,大多与身体的寒热失调有关,有部分是因为体内阳气不足或是蕴藏过多寒气,造成虚寒或实寒的体质,随着四季气候的转换,天气变冷时尤易引动体内的寒气,造成过敏症状。」
中医理论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概念,春夏是顺时养护阳气的好时机,其中三伏天是一年气候最为炎热、天地间阳气最旺的时节,古历法用天干、地支去计算年、月、日、时,三伏指的就是阳历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第四个庚日以及立秋后第一个庚日。
「 庚日属金,对应到五脏的肺,此日火气益炽、金气潜伏,可作为治疗肺疾的时间点,因为这个时节,体内阳气容易向外耗散,皮肤腠理容易开通,若使用中药敷贴穴位,外用膏药容易被人体吸收,可用来祛除体内寒气、调整体质。 」
这种借由夏日阳气来治疗冬天好发过敏疾患的方法,称为冬病夏治,此方法在中医古籍记载甚多,现今多是参考清朝《张氏医通》的内容记载,使用具有辛热性味的药物,例如白芥子、细辛、姜汁等,制成药饼,敷贴在可连通至肺的穴位上,例如:肺俞、定喘等穴,让药物的热力透入体内,改善呼吸道功能。
(图片来源:shutterstock)
李先生接着问道:「请问三伏贴的效果如何呢?」
我回答:「随着时代演变,传统医学不仅受到现代医学的挑战,也须经得起实证医学的检验,目前临床研究发现,三伏贴可以使用在过敏性鼻炎与气喘。」
过敏性鼻炎患者接受敷贴疗程后,喷嚏、鼻痒、整体健康状况、活力都会获得进步。若使用敷贴治疗气喘患者,咳嗽、哮鸣、呼吸短促、胸闷、肺活量甚至吐气速度等都可改善,一般来说一年贴3次,连续敷贴3年以上,更可有效缓解症状。
(推荐阅读:中医师的抗过敏药膳)
李先生听完我的解释,跃跃欲试,我请他趴在治疗床上,先用红外线灯照射背部,然后在与肺系相通的风门穴、肺俞穴、定喘穴,和依个人体质选用的肾俞穴、脾俞穴上进行拔罐,取罐后,再将医院特制药饼敷贴于穴位。
「李先生,敷贴处的皮肤可能会感到微热、微痒,如果会感到刺痛,请先提早拔除,少数病患会因为药物 *** 皮肤而留下色素沉淀的痕迹,但大部分都可在1个月内自行消除,不需担心。敷贴时,要避免太阳曝晒而造成毛孔大开,使得药物 *** 皮肤的效果太强,治疗期间应减少烤、炸、辣、生、冷的食物以及虾蟹芒果等,以免影响疗效。」
李先生又问:「我的小孩有过敏的问题,也可以贴三伏贴吗?」
我回答:「每个人体质不同,选用的穴位会有不同,可以带您的小孩来让医师评估后,再行穴位敷贴,以取得更好的疗效。」
(本文作者为中国医药大学附设医院中医部主治医师黄明正)
<本专栏反映专家意见,不代表本社立场>
随着气温越来越高,大部分的朋友都在忙于防暑,当然,夏季防暑是第一要务。但对有些人,特别是一些上了年龄的人,尤其是患上老寒腿或者哮喘等疾病的老年人,一定都会听说过“冬病夏治”这个词。那么,为什么要“冬病夏治”,又有哪些“冬病”需要“夏治”呢?
我们来听一听河北省中医院脾胃三科副主任霍永利,河北省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蔡春江怎么说。
驱除寒气调节阴阳
“冬病”指“在冬季发生的疾病或在冬天症状加重的疾病”,包括呼吸、循环、消化、免疫等多系统疾病。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风湿关节炎等。此类疾病发生的根本:1、寒伤阳气;2、病邪伏留。
“夏治”是在夏天、长夏炎热时期选用适宜的中医方法医术给予预防性治疗。所以说“冬病夏治”是将冬天好发的疾病在夏天进行治疗。
时间:夏至后三伏天期间 。
方法:通过中医传统方法(饮服汤剂,穴位贴敷,针刺拔罐)。
治则:振奋阳气,驱除邪气。
目的:减少疾病在秋冬季的发作次数或减轻发作程度,乃至不再发病。
这三大误区要知道
误区一:所有人都适合冬病夏治
真相:阴虚火旺者不适合冬病夏治
事实上,冬病夏治是无法治疗一切疾病的,而且在中医的治疗过程中,同一类型的疾病出现的症状也是不同的。一般哮喘治疗中,只有寒痰犯肺类型的咳喘,才是适合通过冬病夏治的办法来治疗的。
阴虚火旺型的患者,身体内部的阳气过重,所以一定要先进行温补,不然是不利于治疗的,反而会使身体形成新的危害。
误区二:“夏治”有效可不再继续治疗
真相:治疗半途而废或使病情加重
冬病夏治是一种系统性的中医手法的调理方法,效果不是十分明显,通常要获得真正的效果,需要到达冬天才能够感觉到。
此外,冬病夏治所针对的疾病多为一些慢性病,治疗本身就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
即便到了冬天真的有了效果,也不要轻易见好就收,是否继续治疗还要听从医生的建议。
误区三:夏治可保冬病不发作
真相:夏治只是基本保健,不可过于依赖
实际上,冬病夏治只是针对慢性疾病的一种基本预防保健,并不能代替日常治疗,在此期间不能盲目减药、停药。
同时,一些需要遵守的禁忌也不能松懈,在夏天应忌食酸冷、辛辣、油腻食物,尽量少吹空调,同时注意适度的锻炼。
贴敷可以提高免疫功能
冬病夏治尤以穴位贴敷备受推崇,夏季的穴位贴敷习称“三伏贴”。三伏贴就是利用冬病夏治的原理,在每年夏季,三伏天期间贴才能见效,可以起到补阳气循环,增强抵抗力的作用。贴敷前后,需要我们注意几点:
1.一次需要贴2~6个小时,有些容易过敏的病人,建议贴2个小时就可以,最长6个小时。
2.贴敷时宜穿透气性能好的、深色的宽松衣服。防止中药药液外渗染衣,紧身上衣和连体服不利于颈、背部贴药,还会摩擦局部皮肤。
3.贴完不要让冷风直吹,冷风吹到颈、背、腰,整个脊柱都会受到影响,所以在贴敷的这一天,一定不要直冲着电扇、空调吹,空调温度也要适当的升高。
小时揭掉后就可以洗澡了,洗澡时需要注意水温,不能贪凉。
5.治疗期间饮食以清淡为宜,少吃肉桂、花椒、大茴香、小茴香、狗肉和新鲜桂圆或荔枝等辛燥之品。忌烟、酒、生冷、甜食、鱼虾、海鲜等易致敏及刺激性食物。别吃易化脓的食物,如牛肉、烧鹅、烧鸭、花生、芋头、豆腐等,忌大量进食寒凉之品。
6.敷贴后出现局部皮肤潮红、灼热、轻度刺痛或出现小水泡属正常皮肤反应,不必担忧。若出现严重的皮肤灼伤反应及过敏反应应立即取下三伏贴,清水冲洗,及时就医。
7.不要游泳,不宜做剧烈活动,以免出汗过多,药膏脱落。
8.冬病夏治包含了中医丰富的理论基础及实践经验,建议在正规医院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病症的具体表现辩证施用。
三伏贴并非人人适宜
三伏贴虽好,但不是人人都适宜,几类人群最好不要尝试:
1.怕热、咳黄痰、发热、肺部感染者暂不适用此法。
2.支气管扩张、活动性肺结核咳血患者、孕妇、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禁用此法。
3.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者、瘢痕体质者、中药过敏、皮肤过敏、皮肤有外伤者禁用此法。
4.小孩3岁以内的不适宜贴敷;穴位贴敷所用药物严禁内服。
5.如果刚好在三伏天有发烧、咽喉发炎等疾病,则不能贴药。
贴敷效果最理想的是呼吸系统疾病
以下几类人群,可以试试“三伏贴”:
1.阳气不足、虚寒体质。即俗话说的“没有火力”的人适宜三伏贴。中医叫阳气不足,也就是自身热量(能量)不够,产热不足,寒从内生。常见的症状如: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平时易感冒、睡觉也要盖着被子,穿着袜子,神倦易困等。
2.呼吸系统疾病。三伏贴效果最为理想的是呼吸系统疾病。适应症主要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变异性咳嗽等中医辨证属阳虚为主,或寒热错杂以寒为主的患者。
3.妇科疾病。如痛经、多囊卵巢综合征、月经量少、经期提前、经期头痛、经期腹泻、慢性盆腔炎、坐月伤风、手脚冰凉、不孕症等,非常适宜三伏贴的治疗方法。
4.一些小儿疾病,如体虚易感冒、反复咳嗽、慢支、哮喘、慢性腹泻、消化不良、遗尿。
5.特异性疾病,如慢性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变应性咽喉炎。
6.脾胃疾病,养阳气,温脾胃,散寒湿。主要用于在冬春之际容易反复发作或者加重的慢性、顽固性消化系统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胃十二指肠溃疡、便秘、慢性腹泻、厌食等。
7.关节类疾病,如腰腿冷痛、四肢冷麻、颈腰椎病、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骨性关节炎。
8.心脑疾病类,如冠心病、脑血管病(证属寒凝经脉者)。
■编辑/皮雪雁
版权归河北河青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还是有一定的道理.夏天得的病一般都属热性,特别是一些热性的慢性疾病,在温度比较高的时间比较不好医治,而在冬天的时候,利用其环境温度比较低的条件下医治比较容易.但是一般急性的疾病得了就赶紧上医院,尽管医治比较费力,但还是不能耽误.
冬病夏防的疾病包括风湿性、类风湿性、外伤性之类的关节疼痛及感受风寒、湿气所致的机体麻木,在冬季天气寒冷时往往就会发作,天热时症状则会消失。因此,从夏天开始,应注意调整与这些致病因素相关的生活习惯和行为。如慢性腹泻及虚寒性胃痛类患者,最容易因受寒而发作,因此,这类人最忌食冷饮及生冷的食物,常吃生冷的食物不仅会消弱脾胃功能,还会加重体内的寒气,比如吃冰镇西瓜。平时应多吃淮山药、芡实、薏米仁等健脾化湿的食物。对于中老年来说,在三伏天里进行适当的针灸等治疗,可以起到温通经脉,祛寒止痛的效果。与此同时,日常的养护也必不可少,在夏季不可过度依赖空调,居室内外的温差不要过大。夜间不要在室外露宿,禁止睡在水泥地上,以免风寒湿气蓄积体内。此外,夏季防病,还应注意调节情绪,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度的锻炼有利于带动体内滞留的寒气散发出体表,增强体质,但出汗也不宜过多。大汗淋漓时禁冲冷水澡,以免伤及阳气。只有在夏季做好预防,才能减少在冬季发病的几率!
有道理的,就是说夏天会出的毛病在冬天医治(好在病没来之前做好预防工作)还有一个说法的冬病夏治比如说你冬天会长冻疮那么现在夏天的时候做好预防工作(每天用生姜在手上涂)在冬天就不会长了
冬病夏治出自《黄帝内经》。原义是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延申义是做事要懂得逆向思维。冬为阴,夏为阳,“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由于机体素来阳气不足,又值冬季外界气候阴盛阳衰,以致正气不能祛邪于外,或重感阴寒之邪,造成一些慢性疾病如慢性咳嗽,哮症、喘症、慢性泄泻、关节冷痛、怕冷、体虚易感等反复发作或加重。“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散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一方面能增强机体抵抗病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除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黄帝内经》是一本综合性的医书,在黄老道家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从整体观上来论述医学,呈现了自然、生物、心理、社会“整体医学模式”。 其基本素材来源于中国古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以及简单的解剖学知识。它奠定了人体生理、病理、诊断以及治疗的认识基础,是中国影响极大的一部医学著作,被称为医之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