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中医学论文

中医内科学教学实践应用研究本科论文(共6篇)

2023-12-07 05:1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浅谈如何加强实习生中医内科学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所谓临床思维能力,是临床医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对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分析、逻辑推理、诊断与鉴别诊断,从而找出主要矛盾,制定治疗方案,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是临床医师最重要的基本功,是评价临床医师医疗水平高低的关键,也是评判教学医院带教实习生的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方面。目前我国的中医学教育恰恰又以这一环节最为薄弱,尤其对刚到临床或年青的医师更是如此,如何让实习生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从一个医学院校医学生到临床实习医生的角色转换,还需进一步研究。中医学专业如何培养学生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养成学生良好的临床思维习惯,如何使中医学实习生把课堂中学到的书本知识转化为临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应是中医内科学理论教学和临床带教需要解决的的关键问题,它既是我们实习带教中的一个中心环节,又是临床教学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难题。


  近年来笔者在中医内科学实习带教中对这一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和尝试,现将有关结果总结汇报如下。临床思维能力欠缺原因目前中医内科学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不容乐观。中医内科学实习生到临床实习医院后,很难很快把理论知识与临床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不知道如何去分析问题,解决临床出现的问题,尤其不知道如何去思考中医内科学临床中所遇到的难点,导致临床思维能力欠缺,所以必须努力加强培养中医内科学实习生临床思维能力,提高临床教学质量,通过这几年的观察,分析起来可有如下几个方面原因。课堂理论教学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不动脑筋,对教师所讲内容不能消化吸收,灵活运用,甚至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学生的综合分析,逻辑推理能力很少在教学中得到开发和提高。


  实践机会少动手能力差由于某些原因,实习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不能很好的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导致临床动手能力差。为提高学生实习时的临床动手能力,我校在毕业实习前,每个学生都必须进行临床实践考核,对尽快适应临床实习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临床带教老师缺乏教学责任心教师对学生不能启发引导,不严格要求,教学意识淡薄,教学查房简单,对教学缺乏热情,用于教学的时间少,学生不能从中学到知识,更缺乏应有的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诊断疾病的辨证思维缺乏实习生常常产生临床思维上的缺陷,如表面思维、片面思维、印象思维和惯性思维等。此外,一些学生片面的认为疾病的诊断只要有先进的设备就可以了,忽视了对一些基本诊断方法的重视,影响了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其他原因有些学生在实习阶段忙于考研,忙于复习理论知识,放松临床实习,不愿在临床第一线,仔细观察病情,严重影响了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刘涛

  第2篇:多维教学病例库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构建与应用


  引言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专业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桥梁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临床基础课。传统教学模式多是教师根据教科书进行灌输式讲授,学生缺乏独立思考和发现的过程。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决定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直观接触典型病例的诊治过程,对病证的发展、演变以及治疗后的反应缺乏必要的感性认识。同时,医学生数量的扩招、医患关系的复杂化及不断凸显的医疗与教学矛盾,又极大地限制了医学生运用中医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空间。因此,改进《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体系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问题。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穿插采用多维教学的手段,构建《中医内科学》多维教学病例库,教学平台与病例教学法相链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病例的选择及病例库的建设


  该教学平台以现行第二版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为蓝本,根据普通本科教学大纲要求,建立了完善的“中医内科学”多媒体教学病例库。


  以心系病证为例,在“理清、法明、方灵、效稳”辨证观指导下,临床教师以心的生理功能、病理改变和常见病证类型为纲,以心系病证为目,确立了心系病证主要病种(心悸、胸痹、不寐、痴呆、厥证、癫狂、痫病等)的病案收集。病例的选择遵循典型性、真实性、趣味性、针对性、可完善性等原则,精选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临床案例。通过搜集相关的病例资料和发病图片,循理一法一方一药之轨迹,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和学习优势设置有针对性的问诊提纲,制作PBL(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多维教学病例库。


  举例“心悸”的幻灯片:××,男,46岁,住址:花园路,就诊时间:2010-12-12。


  主诉:胸闷、气短、心慌1月余。


  现病史:患者1月前于劳累、情绪波动及饮酒后出现胸闷,气短,夜间偶有易惊,伴有倦怠乏力,少气懒言,不耐劳累,动则加重,休息则缓。纳食少,眠差恶梦,恶闻声响,手足心汗出,小便频,大便调。平素体质偏弱。


  幻灯设问的问题有:1.这种患者在望诊中多出现哪种体征?2.还应做哪些体征检查和辅助检查?3.幻灯片呈现辅助检查:Bp:130/80mm/hg(右);120/76mm/hg(左)。附原始心电图,并让同学判断分析心悸常见于哪些心律失常当中?甲状腺功能检查:T3、T4、TSH(-),提示同学对于心律增快心悸心慌的病人,勿忽视排除其他系统病变的思路。从而拓展学生整体观念的思路意识。4.你考虑作出什么诊断?什么证型?本证还应与哪些病种和证型相鉴别?5.请同学考虑处方用药?


  学生们可能从多种角度出发考虑患者的诊疗方案。讨论环节可以使他们的思维相互启发,更加活跃。对此,教师应加以经过策划的分析指导。


  多媒体课件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有其他教学手段所不具备的优势,对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有着明显作用。经过对教学病例库的认真分析,选择了最佳教学过程设计,包括学习模式的选择,学习环境与情境创设、教学策略的制订,以及媒体的选择等,设计了最佳的教学方案,巧妙地安排展示时间,并通过造设情境、设置悬念等手法,使学生能置身于情景交融的课堂教学氛围之中。多维病案课件内容追踪现代中医研究进展,涵盖了电子病案、动画演示、图片展示、参考资料浏览、思路拓展练习、成绩自测等环节内容。实现了图、文、声并茂的多维多媒体教学模式,给学生以客观、真实的学习体验。


  2多维教学病例库的应用


  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以学生的学为主”,但是更要体现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先用多维教学病例库为学生展示实际病例,为其提供患者资料,发病情况,具体临床表现和相应的辅助检查,将其引入临床特定环境。然后教师提出问题供学生讨论。例如,由学生运用其现有的知识结构和背景,从病因机理、病理特征解释相关的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原则和处方用药。组织学生对病例进行讨论、分析,做出诊断和处理。这个环节要求教师能够控制讨论的局面和进度,提出有导向性的问题,而且提出的问题要难易适中,既符合学生目前的认知结构和认知能力,又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使学生对病案做出独立的分析和判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然后,由教师进行病案讲解分析及点评,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核心和解决方案,并做出完善总结。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有比较好的驾驭能力和较宽的知识面。最后,还可以通过思路拓展练习、课外思考题、成绩自测等模块,做好课内外的衔接工作。


  3教学改革实践的体会


  多维教学病例库的应用,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于一体,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学生临床实践不足的现实问题,这种教学方式更能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互动。多维教学病例库的成功运用和实施,不仅提高了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技能技巧,还形成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索性学习和创新式思维的开放式学习氛围,全面提高了临床课程的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张珊珊

  第3篇:中医内科学病案教法的探讨


  中医内科教学中,病案分析能将学生所学的中医基础、中药,方剂等知识有机结合起来。通过病案教学创设情境,开发实践环节,扩展学习渠道,改变学生学习方法,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激发学习激情,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病案选编


  1.1选用的病案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激发其学习热情。


  病案教学首先是精选案例,病案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实施效果的优劣。由于学生初次接触临床课教学,对临床上变化多端的病情了解不多,因此,在最初教学中,选用的风寒、风热病例,其主要表现与教科书基本一致,通过分析加深学生对主证的理解,激发学习激情。经过几周病例分析,再逐渐选用有兼证的,比较复杂的病案让学生进行分析,使学生了解临床疾病的变化是复杂多变的,具体情况具体处理。


  1.2选用真实患者,营造临床诊病的氛围。


  中专学校由于条件限制,为了让学生能有亲临临床实践的体会,笔者在教学中,常常留意学生的健康情况,如在学生中常见的感冒、咳嗽、呕吐、泄泻、头痛、痢疾、失眠等疾病。在中医内科教学中,笔者常将患病的学生作为教学对象进行分析。运用实际病例是帮助学生运用理论解决临床实际的有效手段。


  2病案分析


  2.1讨论病案,促进思维创新。


  通常先布置要讨论的病案,让学生认真阅读思考,并让他们用一定的时间独立完成。然后随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讨论病例。对病案进行分析时要引导学生多思考,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要求学生除重视主证外,一定要结合患者特点、时令、地理环境等因素综合分析,这样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又能激发其思维自由驰骋。


  2.2交流讨论,诱发学生思考问题。


  分组讨论后,让每组选一代表发言,阐述他们小组的分析意见。教师的任务在于耐心聆听学生的发言,洞察他们分析问题的思路。让学生学会清理、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不断对自己和他人看法进行反思和评判,学会质疑,提出问题。通过交流,让学生看到问题的不同层次和侧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2.3诊察患者,在诊病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诊治具体患者时,让学生认真观察患者的神、色、行、态、舌、脉变化,闻听患者声音气息,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治疗经过、现在症状和其它疾病相关的情况。教师要及时指出他们漏诊的症状和体征,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诊断方法。让学生模拟医生诊治患者,给他们以真实,具体的情感感受。培养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所具有的良好心理素质,以及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总结病案分析,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教师在这个阶段必须通过学生的发言了解讨论的效果,提出病案分析中的注意事项及疾病的辨证论治,纠正学生的错误及不足。总结方法有很多,可以使学生总结,让学生根据各组讨论结果进行归纳,教师有针对性地补充;也可以是教师总结,不但系统总结各组分析情况,而且在这个基础上把一般的观点进一步深化、扩展,从临床角度辨证论治处方用药,加深学生对问题的分析理解,达到学以致用。教师在评价总结中,要鼓励学生不同的思维,不同的意见,对有独特见解的学生给予表扬,同时指出他们的不足。对平时发言不积极,而此次讨论中有所表现的学生,要注意正面刺激,鼓励他们增强信心,继续努力,积极参与讨论活动。此外,教师在总结中,可以增加学生的思维摩擦,激发学生的批评意见,这样对思维的激活与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有帮助。


  2.5撰写病案,提高学生书面表达、综合分析能力。


  中医病案是医务工作者在中医临床工作中用于记载患者疾病资料的原始档案,也是解决医疗纠纷、判定法律责任、医疗保险等事项的重要依据。认真书写病案使培养中医临床医务人员业务水平和科学态度的主要途径之一,是临床工作者必需的基本功。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布置学生在课后完成病案的撰写。在病案撰写中,要求学生反复修改,教师对他们撰写的病案要认真批阅,及时纠正他们的不足。通过撰写病案,提高学生书面表达、综合分析能力,为以后的临床工作打下基础。


  作者:杨彦革

  第4篇:病案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中医内科学》课程一直以来是中医学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课。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将来对中医学理论在临床的应用。目前在中医学临床课程教学中仍然存在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重知识积累,轻能力培养,重理论讲授,轻实际操作的弊端。当医学生进入医院接触临床时感到理论与实际相去甚远,不能很快进入医生的角色,动手能力差,不能独立诊治疾病,这种现象对我们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法提出了置疑,因而不断探索和改革教学方法已成为一种必然。近年来,笔者在《中医内科学》课程教学中引用病案教学法,并对其应用原则方法进行了探讨,现小结如下:


  一、以教科书系统病症为线条,安排课前病案教学及课后病案教学


  教师授课以教科书为蓝本,根据教科书的系统疾病分类,每上完1个系统选择合适的病案资料。病案应该按教学大纲重点要求掌握的疾病(常见病、多发病)进行选择。科学选择案例,精心设置问题,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病案应具有启发性、探究性、针对性、层次性和综合性;在1个系统疾病理论上完后,集中案例教学内容,起到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诊断,辨证要点的作用,另一方面对同系统内疾病进行鉴别分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差距,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如第一阶段上完肺系疾病后,对肺系疾病进行总结,从肺系疾病中选择两个病案(如哮病、肺胀)集中讨论,先各自分析,后集中发言讲解,完成诊断鉴别诊断辩证用药全过程。病案内容其深度和难度要适宜,不超出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范围,同时也要留有对问题争议的余地。如果病案太简单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会影响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二、让学生做好病案分析教学的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的充分准备是应用病案教学法进行课堂教学的基础。学生应根据教师提供的有关信息,如纸质或电子案例等,参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围绕病案中提出的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带着问题学习,要归纳出重点,对病案中提出的问题做出相应的解答。在此过程中学生参与思考、解疑,在“疑”的探究中培养综合能力,发挥创造性思维。如果学生课前未经充分准备,对课前病案教学分析所需知识感到陌生,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感到茫然,就会出现课堂上发言不积极的现象,要么兴趣索然,难以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要么答非所问,难以完成引入。这些都影响后面的理论教学,课后病案讨论分析教学更不能将病案教学引入深入与拓展。如1个中医内科病案除了诊断、辩证、常用代表方等辨析外,还要深入广泛的讨论用药配伍技巧剂量等,如果前期不能完成基本内容,后面再深入就显得有些苍白无力,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正确评价学生的观点及看法


  中医内科学是一门临床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教师应用课前案例引入教学,以提出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学习讨论,围绕病案中病人出现的主要症状,进行积极思维,因势利导激起学生的探究心理,从而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在教学中同时注重营造一种和谐、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在争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讨论,让学生充分阐述自己的观点。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是应用病案教学法进行教学的关键。应该充分重视案例教学法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对学生提出的观念不能用简单的对错加以评价,充分考虑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不成熟性,诱导肯定为主,修正为辅,提高学生对病案分析教学的兴趣,提高课堂吸收率。


  四、将课前、课后病案案例分析教学有机的结合


  由于课前课堂案例教学穿插在课堂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讲授时改变了以往从定义,病因,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辩证分析论治、康复、预后、调摄的授课顺序,学生对病证的学习似乎感到有一些零乱或缺乏系统性。课堂讨论之后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共性问题,正确的观点或错误的观点,以及教学内容的难点、重点进行及时的分析和总结。然后再完整的介绍此病的理论知识,在介绍过程中结合课前病案分析中出现的症状、体征、舌、脉等进行有机的深入,加深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课后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评价,再提供难易适度的另1例课后病案教学分析病案,让学生自己根据病案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列出诊断及治疗方案),将讨论结果写成书面材料,以巩固所学的教学内容,并加深理解与记忆。对课前的病案教学法的诱导教学注重理论的系统性,加强学生对涉及病案所属的疾病理论有更深的理解和记忆。对课后的病案分析讨论注重中医理法方药的实践性教学,类似完成临床的模拟教学。将课前、课后病案案例分析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提高教学质量,保证中医内科课堂教学的效果,让学生为将来的临床实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张德新

  第5篇:中医内科学与现代西医的结合研究


  1中医内科学研究探析


  中医内科学是以中国传统医学思想和医疗经验为基础,囊括“杂医”、“大方脉”等医学内容的医疗科,这一该科学的研究与发展不仅汲取了历代医学的医疗经验,并且有效的实现了中医内科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这也使得其在现代临床医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国中医研究发展至今,中医内科学作为临床诸学科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水平。从病种角度进行分析,当代中医内科学所包含的内容主要包括内伤病和外感染两大类病种的医疗,其中内伤病包括气血津液病和脏腑经络病等,这一类病情的医疗主要依赖于气血津液、经络和脏腑等器官中的病理和生理现象进行辩证论治。而内科病中的外感染病类别则主要为温病,伤寒等热性病,这类病种医疗的开展则要以卫气营血、六经以及三焦等的病理、生理进行指导并加以论治。中医内科学所涉及病种范围的广阔,使得其在医疗发展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学科研究专业,专业所囊括的不同类型和系统疾病的研究,都为中医内科学的临床开展创设了极为便利的前提条件。


  2现代西医发展概况探究


  现代西医即近代和现代医学,是区别于中国传统旧医而产生的新式医学。在现代西医的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医生首先通过视诊,触诊和听诊,嗅诊等方式,或利用听诊器,体温表和叩诊锤等工具进行对病人的病情进行系统全面的检测,再以诊断结果为基础,借助先进医疗设备和实验室治疗,以实现对患者病情的有效治疗。从发展历史角度进行分析,西医的发展要追溯到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作为一门经验科学,多名医学家的研究与探索为其赋予了实验医学的又一医学内涵,而这也为西医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为了医学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西医科学研究中实验的逐渐兴起,高精度、多功能的医学实验仪器应运而生,这把人们的对西医的认知提高到了一个新的认知水平。发展至今,现代西医的诊断治疗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其对医药企业的投资数量也在日渐增加,而这都有力促进了现代西医与科学研究间的交融并进,也为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的创收提供了必要前提。在现代西医治疗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医院的规划建设逐渐形成了监视仪器记录病人生理指标,计算机存储和检索病案记录,人工智能技术和专家系统开展诊断,治疗和判断预后的综合治疗机制,这都是西医发展为我国医学研究应用带来的重大贡献。


  3中医内科学与现代西医结合探究


  3.1中医内科学与现代西医结合的桥梁作用分析


  我国中医内科学的开展是以承接中医和现代西医临床治疗为导向的,而由于中医内科学自身被囊括在中医医学治疗的范畴内,所以其与现代西医的结合便显得尤为重要。分析中医内科学与现代西医的关系可知,中医内科学起着中医基础和西医临床衔接的桥梁作用,这也是中医基础病理融入西医临床实践的有效保障。在中医内科学的桥梁作用下,中医科学中的病因病机,辩证规律等都能够与现代西医治疗中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症特点进行有机结合,使得医护人员和医学研究者得以从理论和临床实践中进一步开展更为深入的医学探究,进而提高我国的中西医学诊疗技术水平。


  3.2现代西医治疗中中医内科学重要任务探析


  随着现代医学领域中医内科学与现代西医结合发展的推进,中医内科学所承担的任务越来越重要,现代医学教育的开展更是对中医内科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医学教育开展的背景下,现代西医治疗和中医内科学的结合与发展中,中医内科学所承担的首要任务即临床实践研究与教学开展。为更加有力的促进中医内科学和现代西医的结合发展,中医内科学所负责的任务要求医学工作者要注重对自身基础临床实践水平的提升,并且能够进一步完善现代医学教育,使得现代西医的临床医学开展不仅能够稳定顺利的进行,还能够整体提升我国的现代西医教育水平,为今后我国的医学研究与发展奠定稳固的基础。在现代西医和中医内科学的结合发展中,中医内科学的临床研究与教师开展任务可以在巩固中医内科学桥梁作用的基础上实现现代西医诊疗技术的突破性发展,这对于我国医学领域科研创新精神的培育与形成也是有至关重要的培养意义的。


  3.3中医内科学与现代西医结合的有效途径探究


  为实现中医内科学和现代西医的有机结合,要首先注重对我国中医内科理论的进一步强化。作为中医医疗开展的主干,中医内科理论在医学研究和治疗中的强化不仅能够突出我国医学发展中“中西结合”的发展特点,还能够有效保持我国中医医学的发展特色,使我国的医学研究与发展能够在稳固的医学基础上得以有效实实施。其次,现代西医与中医内科学的结合还要注重对临床医学的实践与探究。随着我国医学研究的深入开展,医学中的实践认知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所以两类型医学的融合中临床实践对医学基础巩固和医疗技能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此外,临床医学研究的开展也为我国的医学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医学教育也逐渐成为了中医内科学与现代西医结合发展的主流趋势。


  4结束语


  随着国际医学水平的发展,中西方在医学方面的交流也日益密切,许多方面都实现了中西医的结合治疗。在中医内科学和现代西医有机结合的发展背景下,开展结合方式的探究能够有力促进我国医学领域的均衡发展,并为医学进步指引方向。将中医内科学和现代西医结合起来,能够使我国医学发展中的“中西结合”目标得以有效实现,而这也有力突显出了我国医学的发展水平。


  作者:司娟等

  第6篇:探讨中医内科学推进素质教育的教学实践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专业临床学科的一门主课,通过学习可初步掌握中医常见病及辩证论治纲要,为临床实践打下基础。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任课老师单纯依据教材上的知识点讲解,脱离了临床实践,造成学生的诊断及鉴别能力低下,在此我们采用新型素质教育方法授课,在学生实践过程中讲解知识要点,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的结合,提高临床施治能力。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176例中医专业学生,所有入选者均为全日制大学本科生,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3例,对照组83例,两组学生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


  1.2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依据课本上的知识要点逐条讲解,并要求学生掌握该病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则、证治分类等。


  观察组采用新型素质教育的方法授课,在中医内科学的讲解过程中,将《内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中的相关要点穿插其中,结合名老中医的临证经验,拓展学生辨病辩证的思维,同时将学生分为实践小组,带入中医内科病房,使学生与患者面对面,详细询问患者病史、病情,进行体格检查,并依据自己所学知识做出初步诊断,给予治疗方法,由任课老师进行分析总结,给予指导。


  1.3效果评估[1]参照我国执业医师考试方法,分别进行中医临床技能操作考试、中医内科知识问答考试,进行评分;同时参照我国病例书写规范,考察学生的病例书写能力,给予评分。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P<0.05为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对两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观察组满意62例、占66.7%,一般29例、占31.2%,不满意2例、占2.2%;对照组满意37例、占44.6%,一般21例、占25.3%,不满意25例、占30.1%,可见观察组学生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2.2经过测试可得观察组学生平均测试水平远高于对照组,见表1。


  3讨论


  中医内科学是运用中医学理论阐述内科疾病的病因病机及证治规律的一门临床学科,是临床其它各科的基础,因此,作为中医专业的学生皆应学好该门课程。然而,目前的教学现状并不受到学生欢迎,大多数学生毕业后都存在知识点掌握差、临床辨证能力低下的问题,其所学的知识点与临床诊治疾病结合不起来[2],因此我们尝试建立一种新型教育教学模式,以突出所学专业的特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辩证、辨病能力。本文观察组学生采用新型教育方法授课,该方法将经典著作中的相关内容与中医内科学中的知识点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会运用传统的哲学思维方法认识疾病、诊治疾病;同时该教育方法还结合名老中医的临证医案讲解课本中的知识要点,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可根据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讨论如何做进一步处理[3];新型教育方法将所学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通过询问患者病情及进行体格检查全面掌握这类疾病的诊断及治疗,使所学知识系统化,并为日后临床工作适当积累经验。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对这种教育方法满意度较高,其测试得分也远远高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得分,因此我们应大力推广新型素质教育模式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以提高学生对中医内科学中知识的掌握及临床实践能力。


  作者:许宝丽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