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何针对学生特点,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精选教学内容,提高中医教学质量,是摆在中医教育面前的重大课题。我们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了改革探索。经过多年实践,学生综合素质有显著提高。现将其中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
1加强医德教育
医德是调整医务人员与患者、医务人员之间以及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种职业道德,也是一般社会道德在医疗卫生领域中的特殊表现。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关系是医德关系中主要的一个方面,医德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命的安危。明代医家龚廷贤说:“病家求医,寄以生死。”说明医务人员与患者的关系是生死所寄、性命攸关的。因此,在医学基础课教学过程当中,我们不仅引导学生主动扎实学好专业基础知识,更应该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尊重病人,服务病人”的医德观念,为医学生将来的工作打好医学伦理道德基础。
另外,医务人员之间的道德,是医德关系中妥善处理医务人员与患者、社会之间关系的重要前提和保证。而且,由于现代医疗卫生己发展成为社会性的事业,社会功能已大大扩展和加强,因此,医德还表现在医务人员与社会的关系上。医院和医务人员的道德观念不仅要考虑某一患者的利益,对某个患者负有道德责任,而且要顾及整个社会的利益,对社会和群体负有道德责任,使这两方面达到统一。由于当前医疗服务行业存在着一些不正之风,以及复杂的医疗环境,往往使医学生尚未离开校园就陷入困惑,影响他们医德观念的形成;况且现在医学生中还盛行“自我中心观”的思潮。如果不预先对医学生进行医学道德教育,那么,他们很可能在行医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损害到患者的权益,最终影响自身专业的发展。
因此,我们在中医学理论课堂教学中,根据医学专业基础知识的具体内容,结合医学前辈的高尚医德事迹,阐释具有高尚医德的医生对社会和个人的影响,使学生充分认识医德养成的重要性,自觉加强医德修养。例如,在讲述中医学史时,谈到扁鹊路过虢国,问及虢太子“死”的原因后,他不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而是从中庶子口中得知虢太子可能是假死,因此主动要求救治,体现了他“见死必救”的职业道德。救治成功后,扁鹊说:“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表现了扁鹊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美德。这样在介绍先辈的故事时,结合学生自身的实际,注意引导,促使学生思考如何进行自身医德的养成。这种方式不仅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还使学生认识到一只有从内心深处尊重、爱护患者,才能在将来的学习和工作中不断努力,精益求精,从而更好地为患者服务,实现自身的价值。
2理论课教学中强化学生的临床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
医学生作为研究生命现象和规律的特殊群体,只具备丰富坚实的医疗知识还不足以完成使命,要想成为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好医生,还必须同时具备文、史、哲等人文科学知识,有一定的艺术修养以及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法学等相关知识,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具备开阔的视野和创新思维,从而在疾病的诊治中做出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对新的医学现象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医学生只有具备了终生学习的意识,才能不断地发现和解决问题,不断取得新成绩。
医学生要想顺利成长为合格的医生,在掌握科学的临床思维方法的同时,必须具备一定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另外,还应有一定的艺术修养,具备开阔的视野,从而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思考,对新的医学现象作出正确的评价。因此,在中医学基础课学习阶段,根据课程特点结合临床病例对医学生进行科学临床思维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在介绍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时,我们结合临床病例,帮助学生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或仅介绍基本的医学规律,由学生负责讨论分析医学现象。
在给学生讲解温病的病因病机时,我们展示了SARS流行期间作为一线医生收集的典型病例资料,要求学生根据理论,自己讨论和分析SARS的病因病机与相关中医治疗的立法和方药。经过讨论,学生深刻认识到医生只有拥有科学的临床思维能力,才能给患者准确的诊断和及时正确的治疗,完成救治患者的使命。之后,合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形成科学的临床思维,使他们意识到一充分认识疾病的本质规律,并透过临床表现认识病机变化,才能把握疾病的演变规律,形成科学的临床思维。
通过上述实践,我们发现,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临床病例,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加深了学生们对专业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促进他们在学习和实验过程中自觉进行发展思维的训练。
3临床教学中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中医学是一门古老、深奥而复杂的学科,医学生在具备了丰富的知识功底同时,必须具有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的创新思维,才能不断促进医学发展。然而,对中医学生来说,因为所学医学课程多为记忆知识,考试又多以考查知识记忆为主,这导致大部分医学生养成了考前突击应付的被动学习模式。这使医学生逐渐养成思维惰性,其分析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难以得到提高。因此,针对临床见习和实习,我们以提问为手段进行了以下改进。
第一,在征得患者同意的情况下,鼓励学生主动收集临床信息,带教老师结合专业理论知识,设置前后联系的问题,要求学生在观察临床现象时,思考这些实验现象出现的可能原因。以咳嗽为例,我们设立了以下问题:患者为什么会出现咳嗽?咳嗽时为什么会出现咯白痰或黄痰,其内在中医病机是什么?不同证型咳嗽之间是如何转化的?
第二,要求学生分析临床中观察到的现象与书本描述之间产生差异的可能原因,以及如何运用中医理论知识解释观察到的临床现象。以感冒为例,临床患者在有脑血管病、冠心病等基础疾病的情况下,其舌象脉象是否会发生改变?临床治疗时,如何二者兼顾?
第三,要求学生思考失治和误治可能引起的病情出现哪些改变,如何进行干预。如临床常有患者就医前未经辨证而自行服药治疗,结果常有“虚虚实实”之弊,故要求学生思考:哪些干预措施可能导致目前这些情况的出现,应该如何千预?
第四,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医院的电子数据库检索文献,总结目前临床治疗的局限,提出改进的思路;甚至可以此为基础,设计一个简单的研究课题。
总之,学生们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回答,不仅比较透彻地理解了理论知识,还学习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培养了一定的创新能力。
4结语
医学素质是现代中医学生所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是培养促进中医学文化素质的基本手段。提高中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是全社会的期盼。
由于中医学生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既包含以医德教育为中心的思想素质教育,也包括以专业知识技能发展为中心的专业素质教育,两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因此,为了切实达到素质教育目标,还需要做大量的理论和实践工作。我们希望有更多的中医学教师和学生参与到中医学素质教育的实践和研究中来,为我国中医学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作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陈文强,黄小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医科,北京 10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