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中医学论文

依达拉奉联合灯盏细辛治疗急性脑梗死对比研究

2015-09-18 13:0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更的有效治疗方法,对比观察依达拉奉联合灯盏细辛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在两组患者均给予急性脑梗死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 观察组给予依达拉奉联合灯盏细辛治疗;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对两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2周后观察组有效率为89%,对照组有效率为6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均未发现明显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依达拉奉联合灯盏细辛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提高临床效果,并且安全可靠,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依达拉奉;灯盏细辛;联合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多发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饮食结构的改变,此病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并且发病趋向年轻化,其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都很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脑梗死急性期的治疗是对预后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直接影响到预后。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早期静脉溶栓、降纤治疗, 疗效是肯定的,但溶栓时间要求严格,且有引起再出血和再栓塞的可能,缺乏安全性, 因此临床应用有局限性,受治疗时间窗的限制。为了寻找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应用依达拉奉联合灯盏细辛治疗的急性脑梗死32例, 并与单纯依达拉奉治疗的32例对比,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分析,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来我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38~76岁,平均60.5岁。根据中华医学会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缺血性脑血管的诊断标准[1],头部CT或磁共振成像(MRI)扫描确诊为脑梗死,病程4~72h,基底节区梗死者34例,小脑13例,颞叶9例,顶叶5例,额叶3例。治疗前均未使用过溶栓、抗凝制剂;排除严重的心、肝、肾功能障碍、严重的意识障碍、严重出血倾向以及活动性消化性溃疡、过敏体质者,无药物治疗禁忌证。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38~73岁(60.85~5.54岁),病程4~72h(15.56~6.58h),梗死面积(3.5±2.3)cm2,梗死部位位于基底节区者17例,小脑梗死7例,颞叶梗死4例,顶叶梗死3例,额叶梗死1例;对照组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40~76岁(60.25~4.85岁),病程6~72h(16.25~5.32h),梗死面积(3.8±2.1)cm2,梗死部位位于基底节区者17例,小脑梗死6例,颞叶梗死5例,顶叶梗死2例,额叶梗死2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既往史、治疗前病情、梗死部位、病情严重程度、伴发疾病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急性脑梗死的基础治疗和对症处理,治疗原则是对急性大面积梗塞灶应及时应用脱水剂治疗,改善和消除脑水肿,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对一般梗塞灶则宜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低分子右旋糖酐,控制血压,有心、肾疾患者慎用抗血小板聚集药.此外;可口服小剂量阿斯匹林,但有出血倾向或溃疡病患者禁用;钙拮抗剂可选用脑益嗪、盐酸氟桂嗪(西比灵);给予血管扩张剂以防止再形成新的梗塞以及加强侧支循环,以利于病灶的修复;给予调节血脂及脑细胞营养代谢的活化剂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及对症支持治疗。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9%生理盐水注射液250 ml+依达拉奉注射液 (南京先声东元制药 有限药业公司生产)30 mg,静脉点滴, 2次/d, 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灯盏细辛(云南生物谷灯盏花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支10ml,含总黄酮45mg)10ml静脉点滴,每天1次,连用14d。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用法同观察组。观察组中患糖尿病者改用生理盐水稀释。
1.3疗效判定:对两组病例治疗前后均进行详细的检查,观察记录意识状态、眼球活动情况、面瘫情况、言语能力、上肢肌力、手肌力、下肢肌力和步行能力等,参照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临床疗效判定标准,并结合症状体征进行疗效评定[1], 治愈: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能下地行走,生活能自理,病残程度 0级;显效:主要症状和体征明显好转,患肢肌力提高2级以上,病残程度 1~3级;好转:患肢肌力提高1级以上,或失语偏瘫等症状好转;无效:指用药前后症状、体征无明显变化或病情加重。用药2周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分,两组取得的有关数据应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通过对比观察,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愈率和显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无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观察组出现上腹部轻度恶心2例,给予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未发现血压、心率、呼吸等异常变化,未出现血糖升高、心脏传导阻滞、严重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均顺利完成治疗。
表1 两组疗效比较[例(% )]

组别

例数

治愈

显效

好转

无效

总有效率(% )

观察组

34

10(29.4)

14(41.2)

8(23.5)

2(5.9)

94.1

对照组

34

7(20.6)

9(26.5)

12(35.3)

6(17.6)

82.4

3 讨 论
  急性脑梗死有多种发病因素,发病机制也复杂多样,国内外研究表明在此病的发病病理过程中,内皮细胞、血小板、凝血及抗凝多个领域细胞和分子调控机制及作用点,尤其是血小板的活化是脑梗死的重要因素。血管内膜损伤破裂后,血小板和纤维素等具有促凝的有形成分粘附、聚集、沉着形成血栓,导致血流缓慢、血压下降,有时血栓的碎屑脱落堵塞远端动脉,致使供血减少,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使病情进一步加重,发生急性脑梗死。急性脑梗死由中心坏死区及周围的缺血半暗带组成,由于中心坏死区完全性缺血缺氧导致脑细胞死亡,但缺血半暗带仍存在侧支循环并获得部分血液供应,还有大量可存活的神经元存在[2],如果神经元血流得到有效、迅速的改善,通过血流增加突触密度,增加神经传导而使皮质功能重建,使脑代谢改善,损伤的神经细胞仍然可以逆转,并恢复其功能。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主要使缺血区增加血液的供应,挽救半暗带,减轻继发性神经细胞损伤,同时阻断血小板聚集,大多数的纤维蛋白溶解抗栓药物,只对已形成的血栓起作用,血液还会继续凝聚重新形成血栓,而急性脑梗死治疗目的在于改善半暗带血液循环,减轻局部脑缺血造成的神经功能缺损。抗血小板聚集剂能够抑制血栓形成。所以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依达拉奉化学名是3-甲基-1-苯基-2-吡唑啉-5-酮 (MCI-186),是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 通过溶解血栓、调解血液平衡、抗血小板聚集阻止血栓形成,抑制细胞能量代谢障碍,其能够清除氧自由基、减轻细胞损伤过程中的炎症反应,静脉给药后可清除脑中具有高度细胞毒性的羟基基团,减低羟自由基的浓度,能够有效抑制细胞凋亡,并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3]。本观察资料显示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联合灯盏细辛治疗急性脑梗死,能够明显改善梗死部位周围微循环,抑制 缺血神经细胞凋亡。本组资料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用药期间未见皮肤黏膜及其他部位出血,未见过敏及用药导致的肝、肾功能损伤等现象,说明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尤其对已失去溶栓治疗时机的非早期脑梗死患者,或无溶栓治疗条件的基层医院, 依达拉奉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目前普遍认为体内的也有动物试验表明梗死病灶周围的血流量下降, 依达拉奉正是通过调解血液平衡, 达到标本兼治的功效,不易复发,不良反应少。许多研究表明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能有效的保护脑神经,改善急性脑梗死的神经功能缺失,清除自由基功能强大,,能更好地控制脑梗死的进展,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灯盏细辛注射液的有效成分为灯盏细辛黄酮与灯盏细辛素的混合物,是从菊科植物灯盏细辛的干燥全草中提取的灭菌水溶液,药理研究证实,灯盏细辛注射液具有明显的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活血化瘀、降低血液黏稠度、抑制血小板聚集等功效。并能抑制血小板、红细胞聚集,促进纤溶酶活性,具有良好的溶栓防栓作用和清除自由基、对抗脂质过度氧化作用。临床上常用于脑梗死、冠心病、心绞痛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灯盏细辛也是通过抑制血小板及红细胞聚集,从而达到抑制血栓形成来实现治疗作用的。依达拉奉联合灯盏细辛治疗急性脑梗死与单用灯盏细辛治疗相比较,治疗有效率存在明显差异,两者联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相互协同作用,提高了临床疗效,安全性高,未见出血等不良反应,可作为治疗脑梗死的较理想的治疗方案,值得进一步观察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孝治.药物处方手册.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M],2004:530.
[2]冯晓敬,华愫.灯盏细辛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 2005, 14(3): 204~205
[3]王德固,毛彦明.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8,11(3):67-68.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