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中医学论文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应用异苷草酸镁的疗效观

2015-08-18 08:4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目的 与复方甘草酸苷注射剂比较,研究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肝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2例,对照组102例;治疗组患者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剂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剂治疗,疗程均为4周;分别于治疗2周、4周后观察其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各项疗效评价指标(ALT、AST、TBil)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显效率、总有效率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异甘草酸镁注射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能有效快速降低患者ALT、AST、TBil水平,有利于患者肝功能的较快恢复,异甘草酸镁注射剂有效性,安全性较高。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异苷草酸镁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我国常见的慢性传染病之一,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乙肝病毒在肝内反复活动,易发展成为肝硬化,甚至演变为肝癌,危及患者生命。而抗炎、保肝治疗是肝炎综合治疗的一部分,甘草酸制剂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能减轻炎症细胞浸润,抑制多种炎症介质释放及具有膜稳定作用,是抗炎保肝的常用药物,目前已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肝病。现为研究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肝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故对异甘草酸镁注射剂与复方甘草酸苷注射剂的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现将本实验的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于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所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204例,所有患者纳入标准均符合《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诊断标准[1],并结合乙型肝炎临床表现及生化指标,病毒学指标,血清标志物等加以确诊。其中男106例,女98例,年龄介于23—56岁,平均年龄35.2岁,病程介于1年—13年不等,平均病程为7.5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患者为102例,对照组患者为102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分级、病程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者给予异甘草酸镁(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50mg加入至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1次/天;对照组患者给予复方甘草酸苷(西安利君制药)4支加入至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 1次/天。疗程均为4周。同时给予基础治疗(一般护肝药物)。
1.3 指标及疗效判定:指标:治疗前后详细记录患者症状(乏力,纳差,腹胀,肝区不适)及药物的不良反应。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治疗第二周、第四周分别检测肝功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总胆红素(TBil)、电解质(钾、钠、氯)及肾功能。
 疗效的判定:血清生化学指标(ALT、AST、TBil)评定均以0-4分评分,治疗后恢复正常为0分,治疗后下降≥50%,但未恢复正常,为1分,治疗后下降在25%-50%之间,未恢复正常,为2分,治疗后下降《25%,未恢复正常,为3分,治疗后未下降或上升,为4分。显效ALT、AST、TBil各项计分和为0-1分。有效ALT、AST、TBil各项计分和为2-3分。无效ALT、AST、TBil各项计分和为≥4分。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2 结果
2.1 经异甘草酸镁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表现为乏力腹胀减轻,纳食增加,精神好转,肝区不适症状消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一)。
表一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变化的比较


2.2 治疗 2周与4周后,治疗组在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患者血清生化学指标(ALT、AST、TBi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电解质无明显变化 (见表二)。


表二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电解质的比较


  表三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2.4 不良反应  治疗组在治疗过程中有2例出现口干和胃部不适等轻微胃肠道反应,对照组中有3例出现一过性血压升高和眼脸水肿。未经特殊处理,均可耐受。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是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一种世界性疾病患者病情具有反复性,长期性,其肝内不断的炎症反应常导致肝纤维化,甚至发展为肝硬化与肝癌。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两大主题是抗炎治疗和抗病毒治疗。本实验研究的是抗炎治疗方面,其代表性药物主要是甘草酸制剂。甘草酸由一分子甘草苦质酸(属于药理活性分子)和二分子葡萄糖醛酸组成,以18a和18b两种立体异构体的形式存在,通过作用于激素受体,影响离子通道(抑制钙离子内流),激活或抑制酶的活性,调节物质代谢,调节胆碱能神经的兴奋性,具有肾上腺素皮质激素样作用,所以有明显的抗炎,减轻免疫病理反应作用[2]。既往研究表明,甘草酸制剂具有较强的保护肝细胞,降低ALT、AST以及血清胆红素水平的作用[3]。近来的研究显示其还具有明显的抗纤维化、抗氧化和抗细胞凋亡等功效[4]。异甘草酸镁中的有效成分是单一18a异构体甘草酸,含量超过99%,静脉输注后药物的发布较为迅速,消除速度慢,起效快,真正做到每日一次给药:药物纯度高,可以避免由非活性异构体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具有更强的抗炎、保护肝细胞膜、解毒、抗生物氧化以及改善肝功能作用[5]。
   本组研究显示在应用异甘草酸镁注射剂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包括纳呆、乏力、腹胀、肝区不适)和肝功能指标(ALT、AST、TBil)均明显改善,和复方甘草酸苷注射剂比较,在症状及体征的改善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在ALT、AST、TBil下降程度和治疗4周后显效率,总有效率方面,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异甘草酸镁是我们国家研制开发的18a异构体甘草酸制剂,目前已广泛用于治疗肝功能异常引起的疾病,该实验表明异甘草酸镁疗效优于复方甘草酸苷,不良反应相比却无统计学意义,异甘草酸镁作为新一代甘草酸制剂,临床疗效更优,研究其主要作用机理可能是以下两方面:①18a异构体亲脂性强,吸收更完全,体内分布更合理,肝脏靶向性更强,在体内更容易与受体蛋白结合发挥其药理作用,②18a异构体的皮质激素样作用,可以减轻肝细胞充血,水肿,坏死,阻断肝脏病理损伤,利于胆汁循环,使胆汁淤积缓解[6],从而使黄疸消退,肝功能恢复。异甘草酸镁虽然在体内发挥各种药理作用很强,但是其不良反应与其他甘草酸制剂相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因此异甘草酸镁在ALT、TBil下降程度和治疗显效率、总有效率方面优于其他甘草酸制剂,并且安全性高。当然该研究病例数较少,有待更多样本的研究来证实。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 会传染病与寄生虫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1,19(1):56.
【2】孟繁平,李挥卫,赵平,金波,向轶.异甘草酸镁辅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j】。肝脏,2007,12(4):318-319.
【3】王慧芬,苏海滨,刘鸿凌,等。异甘酸二铵治疗各类肝病629例临床观察【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4,22:113.
【4】郭晖,黄爱龙,姚云清,等。异甘酸二铵抗内毒素体外致肝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4,12:159.
【5】孙黎,曹黎明,沈金芳,李端。静滴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的人体药代动力学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5,21(11):1348-1351.
【6】汪伟,戴永江,曾慧明,等。复方甘草酸甙片联合肝素软膏治疗慢性湿疹临床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6):78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