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肿瘤学论文

癌痛规范化治疗药学监护效果的临床观察效果

2015-07-22 09:1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癌痛是中晚期肿瘤患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发生率约60%~80%。可见,提高癌痛的控制水平就成为癌痛患者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临床开展规范化的癌痛治疗,不但需要医生护士的努力,也需要临床药师的药学服务师对化疗一科住院纳入观察组的80例癌痛患者提供药学监护和用药指导。为肿瘤患者减轻了疼痛,改善了生活质量,证明了临床药师在癌痛规范化治疗中药学监护的工作非常有意义,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5],将2013年3月-2014年3月本院化疗一科住院的160例癌痛患者间隔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并随访2个月。纳入标准:采取自愿原则,全部病例均经病理学确诊患有恶性肿瘤,CT、MRI、核素骨扫描检查多伴有骨转移;年龄16~80岁,预计生存时间2个月以上;意识清醒,有清楚表述能力,无严重心、脑、肺、肝、肾功能障碍;且近1个月内首次接受癌痛相关的药物治疗(包括镇痛药物、抗肿瘤药物、双膦酸盐类等)[6];主诉疼痛,患者疼痛的原因主要为骨转移引起,其次为肿瘤侵犯或压迫周围神经或组织。疼痛主要表现为闷胀痛、刺痛、绞痛、灼烧痛等。出组标准:患者拒绝药学监护和癌痛评分或死亡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由医生单独进行诊治,癌痛患者根据其疼痛程度选择镇痛药物及其辅助用药,有骨转移患者应用双膦酸盐类如唑来膦酸抑制骨质破坏;生活质量Karnof sky评分(KPS评分)>70分以上患者,根据临床需要给予抗肿瘤药物治疗和相应对症支持治疗[7]。
  1.2.2 观察组 观察组加入药学监护作为干预手段,对患者进行用药教育、对医生提出治疗建议。临床药师针对治疗中出现的问题,为医生共计提出了95条药物相关治疗建议,全部被患者和医生所接受,药物治疗建议的具体内容见表2。
  1.3 临床药师的作用 参与两组患者疼痛评价,做好每例患者2个月的随访,记录患者基本信息及应用的药物、出现的主要的不良反应及疼痛评分;参与观察组患者药物的选择、镇痛药物剂量滴定;记录治疗组的癌痛患者各项指标的变化。不参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过程,不为对照组患者提供药学监护及相关人员提供药学服务。
  1.4 疼痛评分 应用0~10数字疼痛强度评分法(NRS)进行疼痛评估,0为无痛,1~3为轻度疼痛,4~6为中度疼痛,7~9为重度疼痛,10为极度疼痛。数字越大,表示疼痛程度越大。依据2010版NCCN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及相关文献方法[8],重点评价癌痛患者开始治疗1个月内镇痛药物应用的合理性及依从性。
  1.5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两组均顺利完成治疗,无出组病例;观察组中21例存在骨转移,对照组18例存在骨转移。
  2.2 两组疼痛程度的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7 d后,有效地缓解了重度疼痛;治疗15 d,两组疼痛程度继续缓解,但观察组缓解明显(P<0.05),治疗30 d后,观察组有9例癌痛患者疼痛评分为0分,45 d后疼痛评分为0分的有23例,60 d后达到29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两组用药依从性的比较 观察组用药依从性好65例(81.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29例(3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本研究中患者应用的镇痛药物主要包括吗啡、羟考酮、芬太尼、布桂嗪、曲马多、吲哚美辛等组成的单方制剂、复方制剂或缓控释制剂。
  临床药师要更加关注药品的不良反应,阿片类镇痛药物会产生便秘、恶心、呕吐、过度镇静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便秘是使用阿片类镇痛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11]。因此,药师对患者开展药学监护同时应建议患者增加液体摄入及多饮食纤维素类食物,增加活动量,保持规律的排便习惯,适当的使用缓泻剂可预防便秘的发生。对于重度的便秘患者,必要时可以行灌肠治疗。
  恶性肿瘤伴骨转移患者常用的双膦酸盐类药物有伊班膦酸钠和唑来膦酸钠,可有效的缓解恶性肿瘤及骨转移引起的高钙血症和骨质破坏,对消除疼痛、改善运动功能和延缓固溶性病变有明显疗效[12]。其一般用药方法为静脉滴注,每28天给药1次。两组患者应用双膦酸盐类药物依从性均较好。对于特殊性质的癌痛患者,可加用三环类抗抑郁药、NSAIDS以及抗惊厥药治疗神经痛。
  本研究中临床药师参与到治疗团队,开展癌痛药学监护工作,探索其在癌痛控制中可以发挥的作用[13]。药师在收集患者资料并评估患者疼痛基础上,协助医生进行阿片类药物剂量滴定和剂量调整,利用自身专业的药学知识,对患者开展用药教育,配合医护人员进一步提高药物治疗疗效和安全性[14]。特别是部分晚期肿瘤患者,随着疾病的恶化,一般综合治疗方法较难控制其神经性疼痛,药师要承担癌痛的评估工作,制定有效治疗方法。对于肝肾不全或老年患者等特殊人群,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尤为重要,做好预防阿片类药物中毒的危险[15]。
  在本研究中发现,临床药师在癌痛规 范化治疗中开展药学监护,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用药合理性和患者生活质量,药学监护是对癌痛控制工作的良好补充。
  参考文献
  [1]郑勤云,孙上丽,朱智碧,等.我院门诊癌痛患者麻醉药品用药咨询分析[J].海峡医学,2008, 20(3):140-142.
  [2] Christo P J,Mazloom doest D.Cancer pain and analgesia[J].Ann NY Acid Sci,2008,1(138):278-298.
  .N Engl J Med,1994,330(6):592-596.
  [4]曲莉,临床药师对癌痛患者药学监护的策略和方法[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1(5):1007-8517.
  [5]方英立,盛蕾,周文,等.临床药师在癌痛患者镇痛治疗中的作用与体会[J].药品评价,2012,9(17):12-15.
  [6] Hemos J A,Young M M,Ganon D R,et al.Characterizations of long tern oxycodone/acetaminophen prescriptions in veteran patients[J].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2004,164(21):2361-2366.
  [7]赵秀升,马群,陈蓉燕,等.综合治疗中晚期恶性肿瘤疼痛76例临床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1,13(18):123-124.
  [8]严敏.癌痛规范化治疗及2010年《NCCN成人癌痛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解读[J].现代实用医学,2012,24(2):127-128.
  [9]李丛元,韩沅宏,陈东海,等.我院2006-2011年麻醉性镇痛药应用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6):95-97.
  [10]谢铮铮,翟所迪,孙路路,等.43例癌痛患者药学监护效果的研究[J].中国医药药学杂志,2012,32(30):799-802.
  [11]闫荣,王红,庄娥,等.癌症疼痛的评估和管理[J].中华护理学杂志,2006,53(10):917-918.
  [12]吴平利.唑来膦酸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骨转移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6):100-10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