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三维重建在临床上的应用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普及,三维就是把扫描所得的各个层面的二维投影恢复到物体三维信息(形状等)的数学过程和计算机技术,使得扫描范围能够呈现出三维图像[1]。CT是断面的扫描,CT能够帮助诊断很多疾病,但是CT所成的影像并不具有立体感,而螺旋二维、三维重建能够更加富有立体感,更加直观清晰。这些图像可以多角度地观察骨关节病变情况,能够将平面的X线变为立体的空间结构,这在临床的治疗上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也让骨关节的许多微小结构更加全面细致的反应在二维、三维重建的图像中,这些都说明了多层螺旋CT观察更加全面更加具有优势[2]。二维和三维重建对骨折的显示较为直观,特别是三维重建是对脱位和旋转的最佳显示。螺旋CT二维和三维重建能够将轴位CT图像所不能显示的骨折情况更加全面准确的体现出来[3]。多排螺旋CT二维、三维重建技术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价值诊断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肯定。笔者就32例骨折患者的病情诊断及处理情况进行分析,以着重探讨二维和三维重建的临床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均来自120急救中心送到笔者所在医院院的外伤患者,共32例,男25例,女7例,年龄16~68岁,平均36岁。骨折部位包括:颅面骨6例,锁骨4例,肩胛骨2例(其中1例伴多发肋骨骨折),骨盆7例,股骨3例,膝关节5例,踝骨2例,脊柱3例。
1.2 方法
根据骨折部位选取常规扫描方法,螺旋CT轴位容积扫描、X线等。将螺旋CT轴位容积扫描、X线扫描得到的参数传输至ADW 4,1工作站进行二维(MPR)、三维(SSD、MIP、VR)重建,图像采用高质量模式。
2 结果
颅面骨骨折6例,包括颧骨骨折1例,下颌骨骨折2例,其余3例为上颌窦骨折;锁骨骨折共4例,其中锁骨体骨折居多,共3例,剩下1例为锁骨的胸骨端隐匿性骨折,2例肩胛骨骨折均为粉碎性骨折,此外是骨盆骨折7例,2例耻骨骨折,1例坐骨骨折,3例髋臼骨折伴髋关节后脱位,1例双侧耻骨骨折;股骨骨折中有2例股骨颈骨折,1例股骨头骨折;膝关节的骨折中有2例髌骨骨折,1例双侧跟骨粉碎性骨折,1例单侧跟骨线样骨折;脊柱骨折中,腰椎骨折3例,其中爆裂骨折2例,伴椎弓附件骨折、碎骨片移入椎管者1例,1例为横突骨折。二维重建检出率87.5%,三维重建检出率93.8%,详见表1。
表1 CT数据传二维(MPR)、三维(SSD、MIP、VR)重建 例
部位 例数 二维(MPR)
重建检出 三维(SSD、MIP、VR)
重建检出
颅面骨 7 7 7
锁骨 3 2 3
肩胛骨 2 2 2
骨盆 7 6 6
股骨 3 3 3
膝关节 2 2 2
跟骨 5 4 5
脊柱 2 2 2
3 讨论
多层螺旋CT能够将大面积的图像呈现出来,也能获得更多的体积数据,此外,多层螺旋CT的重建系统与以往的不同,而是采用了优化采样扫描的方法,能够将z轴方向在多个层面上重建,将图像的质量提高,能够更加清晰直观的看到影像[4]。这种新的重建系统成为多层面锥形束体层投射重建技术,传统的单层重建会导致图像出现伪影,不能够得到清晰的图像,给疾病的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而多层重建系统能够通过采集不同层面的轨迹的方法,将多个层面上的图像进行重建,数据点更多,获得的数据量也就更大,能够更加准确的显示出二维、三维图像[5]。原始轴位图像是诊断的基础,二维图像对于显小于4 r-损伤的结构细节及骨折内部情况方面有优势;三维图像对于显示骨折的空间关系方面具有优势。
本组资料的进行方法对于不同的部位也有不同的仪器,如颅面骨部分运用的通常是常规扫描方法,对于特殊的颅面骨病情也利用到容积扫描仪,层厚能够尽量减薄,对于检查结果也能够更加清晰准确。对于得到的原始图像进行相应的重建,重建后再进行相关的处理,最终得到需要的图像。图像重建的过程中,利用了诸多技术如MIP、SVR等[6],这些技术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得到后期处理过的图像,从而对于患者病情有更加明确的诊断与分析,缩短确诊时间,能够尽早的为患者制定一系列的治疗方法,抓住最好的治疗时机。MIP对于图像重建也是最具价值的方法,它能够通过多个角度的旋转帮助血管与骨关节等部位的影像进行重建,重叠部分也能够手动切割,通常图像的边缘具有伪影,导致图像不是很清晰,通过MIP能够有效消除伪影,使骨关节三维重建图像更加清楚,显示细微骨折方面较SVR效果好,但是MIP也存在其不足,由MIP的成像立体感较差[7],医师不能通过这一检查方法观察到明显的骨关节的立体结构,也不能向前来进行就诊的患者讲述疾病情况,因为本身就不是医学专业的患者,不能看出疾病片子与正常片子的不同[8]。SVR在一定程度上立体感较强,使医师能够清晰看出表浅的结构与深层的结构。较高形式的重建方式就是利用所有的扫描信息,立体感较强,边缘也较为柔和,这样能够整体显示出骨关节的细微结构,体现骨折和脱位的立体形态,能够显示出临床诊断的相关信息,可作为骨关节损伤二、三维重建的常规方法。
不同的技术方法应用于不同的骨关节部位,骨关节有较为厚大也有较为微小的,对于较微小的骨关节来说,要采取更加细致入微的技术方法,如MIP,这样才能更加细致更加全面的观察到骨折部位的病变情况。二维重建技术的立体感不如三维重建技术,而三维重建技术能够更加直观、立体的将骨关节与血管的影像显现在我们面前,通过三维重建这一技术,了解到更过关于骨关节的健康情况及疾病情况,从而更早的发现病情,及时治疗,不耽误时机。在临床上,要将二维重建与三维重建相互结合,互相取长补短,使二维重建与三维重建的技术能够更好的应用于临床的疾病治疗。MPR准确显示了骨折的部位、骨折线,结合轴位CT图像,加以综合分析,可以判断骨折在纵向和轴位的移位情况[9],并且较为直观,能够再现骨骼的立体结构,从而指导临床医师全面了解患者骨折部位的情况,为手术入路作出科学的指导。但是其在判断骨折的旋转方面,却效果欠佳,因此,还应该结合三维重建。但是三维重建图像可以直观的再现骨骼的立体构像,并可多角度旋转观察,直观全面的显示骨折的部位、范围和移位程度。可以表明,在显示骨折的移位、旋转、脱位和空间立体关系时,三维重建明显优于轴位CT和MPR[10]。
在骨关节的诊断中
,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是X线检查,这是最传统的检查方法,但是直至今日仍对骨关节疾病的诊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但是当骨关节的结构较为复杂时,传统的X线检查不能够清楚的找到病变部位,在平片中也不能显示出疾病的发展情况,此时需要更加细致的影像检查方法,也就是二维、三维重建,形成立体的图像,有些患者的骨关节中存在着转移瘤等复杂病情,这些情况都需要我们采用二维、三维重建。最常见的骨折通过二维、三维重建,形成立体的图像后,也能进一步有助于医师诊断病情,判断病变程度,为此后的患者安排适当的检查与手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手术的可行性[11-12]。本组资料中有2例进行了三维重建,并通过三维重建成功的分型,分型后医师进行了相应的正确诊断,排除了相似病例对于本组资料中的病例的干扰,三维重建形成了图像后,也进一步帮助了医师了解骨折处的损伤情况,便于诊断病变在哪一阶段,也能够看到骨关节是否存在游离的骨关节碎片,多角度对骨关节进行观察,对临床诊断有很大帮助。另外,对于脊柱,腰椎,胸锁关节等存在较多重叠部分的不规则骨,二维、三维图像重建能够将不同组织的情况都反映处来,医生可以根据不同组织的情况判断病情,因此二维、三维图像重建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医师观察软组织的受伤情况,是否存在软组织的肿胀和破坏等情况,同时还能够将轴位及侧位等等的影像信息体现出来,通过多个层面的影像辅助诊断,更加明确的判断出细微的骨折,准确的找到骨折的位置,进一步的帮助临床上对于病症的诊断,多层螺旋CT二维、三维重建能够整体直观的将骨关节展现出来,便于找出及观察病变部位,在很多方面都优于X线,因此在复杂骨关节结构疾病诊断时,多层螺旋CT二维、三维重建提供了很多临床所需信息。
综上所述,在CT快速薄扫基础上,科学、合理选择二维和三维重建技术,在骨折的诊断中可以为外科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更多信息。
参考文献
[1]陈胜良.螺旋CT三维重建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08,5(8):23-25.
[2]陈晋川,赖照兵,谢仁才,等.螺旋CT多平面及三维重建对踝关节骨折的诊断价值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08,5(8):14-17.
[3]王会红.螺旋CT二维和三维重建在骨折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0,7(3):P11-14.
[4]慕红文,杨晓滨,邱万英,等.三维螺旋CT在诊断颌骨骨折及埋伏牙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22(3):2-6.
[5]吕冬亮,祝莹,张丹,等肩胛骨骨折螺旋CT二维、三维成像技术应用分析[J].中国辐射卫生,2010,42(3):3-9.
[6]伍晓六,刘品霓,陈静.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泌尿系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31(4):13-18.
[7]吕勇.螺旋CT三维重建在髋臼骨折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医学创新, 2009,6(7):5-9.
[8]韦秀祥,周锦利.螺旋CT重建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 2009,14(9):7-12.
[9]潘思华,刘欣伟,管华鹏,等.螺旋CT三维和多平面重建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军医杂志,2010,32(1):9-12.
[10]郑剑.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在踝关节骨折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6):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