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治疗高中生青春痘的药物探讨
青春痘是普通痤疮的俗称,中医又称粉刺,是一种慢性毛囊皮脂腺炎症。本研究中所指青春痘为生长于面部的普通痤疮。
1对象及方法
1.1对象:随机抽取河北省唐山市某高中高三学生进行问卷发放。共发放问卷99份,收回有效问卷84份,有效率84.85%。
1.2方法:参考相关资料自编问卷,使用“问卷星”网站随机发放,对调查对象进行匿名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文理科、皮肤类型等)、青春痘发病及处理情况(包括好发部位、青春痘类型、严重程度等)、生活习惯(包括睡眠时间、饮食习惯、每日洗脸次数、枕巾清洗频率等)及青春痘保健知识来源四部分。
1.3数据处理:使用“问卷星”网站的统计功能对调查数据进行初步统计,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2结果
2.1—般情况。在收回的84份有效问卷中,男性46.51%,女性53.49%;理科生83.72%,文科生16.28%;被调查者年龄均在16-18岁之间。
被调查者的皮肤类型:干性皮肤(2.33%)、油性皮肤(23.26%)、中性皮肤(30.23%)及混合性皮肤(44.19%)。
2.2青春痘发病及处理情况。72.09%的被调查者有过青春痘患病经历,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92)。青春痘的生长部位包括额头、鼻子、脸颊、唇周等,64.52%的被调查者的青春痘生长部位为两处及以上。平均每次起青春痘的数量,1-5个(54.84%)、6—10个(35.48%)、11-20个(6.45%)、30个以上(3.23%)。对于青春痘类型的调查中,51.61%为丘疹型、25.81%为脓包型、58.06%为囊肿型。被调查者对于青春痘严重程度的自我评估,非常轻微(16.13%)、比较轻微(22.58%)、一般(45.16%)、比较严重(12.90%)、十分严重(3.23%)。
对于青春痘的处理方法,86.67%的被调查者曾挤或抠青春痘,54.84%的被调查者使用过药物治疗青春痘,64.52%的被调查者使用过祛痘类化妆品。对于是否为治疗青春痘改变过生活方式,61.29%的被调查者选择从不,其中女性被调查者更倾向于改变生活方式,男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对于青春痘各种处理方法及使用频率详见表1。根据被调查者的经验,认为最有效的处理方法分别为加强面部清洁(38.71%)、保证充足睡眠(22.58%)、不处理(12.90%)、多吃蔬菜水果(9.68%)、少吃辛辣食品(6.45%)。
对于青春痘是否造成的心理压力的问题,从不(32.26%)、偶尔(35.48%)、有时(22.58%)、经常(6.45%)、总是(3.23%)。
2.3生活习惯。60.47%的被调查者平均每日的睡眠时间为6-7小时,小于6小时,16.28%为7-8小时,2.33%为大于9小时。对于是否食用青菜,从不(6.98%)、偶尔(6.98%)、有时(20.93%)、经常(46.51%)、总是(18.60%)。关于洗脸习惯,11.63%的被调查者每天洗1次脸,51.16%洗两次,30.23%洗三次,6.98%洗三次以上。平时洗脸什么都不用的占9.30%,用香皂的占18.60%,用洗面奶的占67.44%。关于枕巾(枕套)的清洗频率,1-15天(16.28%)、16—30天(55.81%)、30-60天(13.95%)、大于60天(13.95%)。
对于日常生活中是否感到情绪紧张、压抑或焦虑,从不(6.98%)、偶尔(37.21%)、有时(34.88%)、经常(13.95%)、总是(6.98%)。
2.4青春痘预防保健知识来源及需求。被调查者的青春痘预防保健知识来源,由高到低依次为网络(48.84%)、家长(37.21%)、书籍报刊(27.91%)、同学(20.93%)、电视(16.28%)、学校(6.98%)等,而选择无渠道者占25.58%。认为自己需要了解青春痘预防保健知识者占62.79%,其中青春痘的患病群体的知识需求明显高于非患病群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8)。65.12%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有必要开展青春痘防治知识教育。
3讨论
在青春期,人体的性腺分泌雄激素比较旺盛,从而引起毛囊皮脂腺的分泌功能增强[1];因而青春痘好发于青春期。本调查显示,72.09%的被调查者曾患过青春痘,以轻度和中度为主。对于青春痘的处理方法,部分被调查还存在误区。对于大部分青春痘处理方法,并不存在男女差异,但对于改变生活方式而言,女性被调查者倾向于改变生活方式以防治青春痘。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女性对于自身形象较为重视,其治疗青春痘的意愿较男性更为强烈,因而在开展青春痘防治教育时,女性的接受程度可能更高。
调查显示,青春痘预防保健知识来源主要为网络,但网络上的信息鱼龙混杂,网友经验有时并不可靠,有时还包含一些美容机构的广告。青少年还缺乏辨别能力,因而为其提供规范的青春痘防治培训,以可靠的信息源代替网络十分必要。笔者认为,学校开展青春痘防治教育未必一定要采取课堂教学形式,可以为学生提供专业的书籍报刊供其阅览,或请皮肤科医生来校开办讲座,采用更加生动活泼的教育方式,提升学生的健康意识和知识水平,保障其生活学习正常进行。
作者:于童(唐山1中唐山063000)
第2篇:治疗青春痘的药物研究
青春痘是毛囊皮脂腺结构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已知雄激素作用过强、皮脂分泌过度、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皮肤表面细菌感染及炎症反应是青春痘发病的主要环节.本研究将通过对部分病例的病原学进行研究,分离有意义的细菌,并对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进行药物敏感实验,筛选针对性强、合理有效的抗菌药物.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收集兰陵一中2012级、2011级、2010级在校学生青春痘患者,其中男33例,女24例,年龄16~19岁;中学老师青春痘患者1例(女,35岁),共58例.
1.2方法
1.2.1标本采集方法面部和头部皮肤以无菌棉签直接涂抹,用经过酒精灯灼烧消毒的弯头镊子箭头部挑破青春痘脓包顶端表皮,用镊子挤出患处脓液,用一次性无菌拭子收集试验用足量脓液放人无菌管,立即送检.
1.2.2细菌培养与分离细菌的培养与分离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进行
1.2.3细菌鉴定及药敏试验部分菌株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VITEK32)和其配套药敏鉴定板进行细菌鉴定及其药物敏感试验测定。
1.2.4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
1.2.5质控菌株ATCC25922、ATCC25923、ATC-C27853.
1.2.6统计学处理用SPSS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X2检验分析结果.
2结果
2.1分离出的细菌株数58例样本中,共分离出50株有意义细菌,分离率为86.2%(50/58),引起青春痘的病原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泉居沙雷氏菌、粘质沙雷氏菌、土生克雷伯等细菌。
2.2表皮葡萄球菌药敏试验结果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表皮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棒酸、万古霉素和头孢唑啉比较敏感,对氨苄西林、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复方利诺明和青霉素等药物敏感性差。从3例革兰阴性杆菌的药敏试验结果中可以看出,引起青春痘的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素都高度敏感(100.0%).
对3种革兰阴性杆菌的ESBLs确证试验测定结果中,头抱他陡/克拉维酸与头孢他啶抑菌圈直径相差<5头孢噻蒋/克拉维酸与头孢噻肟直径相差<5mm,可以认为不产ESBLs,并对一、二、三代头孢菌素类抗菌素敏感.
3讨论
青春疸发病因素比较复杂,是几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内分泌影响、细菌及皮脂作用起着重要作用[1].本研究只对需氧菌进行分离,58例中分离鉴定为表皮葡萄球菌者44例,占75.8%,可见表皮葡萄球菌在青春痘细菌感染中起到重要作用.这与夏志勇等[2]的研究结果相符合.
从药物敏感率看,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棒酸、万古霉素和头孢唑啉对表皮葡萄球菌比较敏感,敏感率高达100%,为首选药物;氨苄西林/舒巴坦、阿莫西林/棒酸、头孢呋辛、万古霉素、头孢唑啉、头孢西丁和利福平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最敏感,敏感率高达100%,为首选药物.
针对少数由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引起的青春痘,根据我们的记录,临床上很多情况会把这些由肠杆菌引起的青春痘症状误诊为过敏,但是抗过敏治疗无效,建议这样的情况考虑用抗菌素治疗.
本研究显示表皮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青霉素及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对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不同程度耐药,克林霉素、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和利福平耐药率较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红霉素、复方新诺明和克林霉素耐药率较高.
本研究在现代抗菌素不规则使用,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强的大环境下规范抗菌素的临床应用有着十分有价值的指导意义.为青春疸的微生物治疗合理选择用药提供了参考?但本研究样本数量有限,还有一些青春痘感染的炎症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娜(山东省兰陵县妇幼保健院,山东兰陵277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