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分析HAART治疗艾滋病患儿口腔健康状况和免疫功能
我国自1995年发现第1例母婴传播艾滋病(AIDS)后,随着女性感染数目的増加,儿童感染的人数也在増加。而母婴阻断工作的推广,HIV母婴垂直传播的发生率得到降低。多数成人HIV感染者都有口腔损害。而关于AIDS儿童患者HIV相关的口腔损害则较少有报道。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activean-tiretroviraltherapy,HAART)是目前针对HIV感染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我国儿童HAART工作也从2005年6月在全国6省开始试点至今。本研究通过调查己接受HAART治疗的艾滋病患儿口腔健康状况和免疫功能。
一、材料和方法
1研究对象
2010年2~8月,选取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并接受HAART的AIDS患儿49例作为研究对象。排除标准:不能自主含漱的患儿。本研究已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伦理委员会审查,并由患儿父母或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2诊断及治疗标准
18个月以上的患儿经抗体确认实验(Westernblot)诊断,18个月以内患者经病毒学诊断,包括(HIVRNA及HIVDNA)方法。符合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入选标准:即出现WTO临床分期3期以上的表现或CD4+T淋巴细胞计数<200/吣或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15%(5岁以上),CD4^T淋巴细胞计数<350/pL或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15%(3~5岁),淋巴细胞计数<700/pL或淋巴细胞百分比<20%(1~3岁),淋巴细胞计数<1500/叫或淋巴细胞百分比<25%(<1岁)。
3免疫功能指标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WT0)判断HIV阳性儿童/婴幼儿免疫抑制程度的免疫学指标对患儿免疫抑制情况进行分类[1],用CD4+T细胞百分比来反应儿童的免疫情况。
4研究方法
由经统一培训的专业人员采用问卷形式进行病史采集,通过患儿父母或监护人主诉获得患儿年龄、性别、身高、体重、感染途径等背景资料以及全身状况,HIV感染情况,可能的感染途径等相关资料。每位患儿均需进行口腔专科检查,记录口腔病损情况。口腔黏膜病损的诊断标准参照1992年世界卫生组织艾滋病感染口腔表征协作中心制定的艾滋病口腔表征分类及诊断标准[2]及李秉琦主编的《口腔黏膜病学》。采集口腔含漱液保存于无菌离心管内,外周静脉血2mL至乙二胺四乙酸三钾盐(K3EDTA)抗凝管中。
5细胞检测
应用美国BD公司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患儿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绝对数或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此检测由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协助完成。
6口腔念珠菌培养
采用标准含漱浓缩法[3]定量培养念珠菌。离心去除上清液,缓冲液(pH=7.2)重悬沉淀,定量吸取混悬液接种于沙堡氏葡萄糖培养基上(北京陆桥技术责任有限公司),37T孵育48h后观察菌落及记录菌落形态和菌落数(colonyformingunits,CFU)。
7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软件处理数据。患儿治疗基线及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的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免疫抑制程度与HAART治疗时限及口腔病损情况相关分析采用双变量相关性分析Spearman法,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49例AIDS患儿中,男25例(51.0%),女24例(49.0%),年龄3~11岁,呈正态分布,平均年龄6.18±2.05岁,均已进行HAART,时限为2周~63个月。患儿中有43例(87.8%)经母婴传播感染,其余6例(12.2%)感染途径不详。所有研究对象中,肺炎感染及结核2例,肝炎及低钾血症各1例。
1口腔病损与念珠菌检出情况
49例AIDS患儿中,14例(28.6%)出现口腔损害,包括口腔念珠菌病8例,口腔溃疡5例,带状疱瘆1例;31例口腔含漱液检出念珠菌(63.3%),念珠菌菌落数的中位数为40CFU/mL,四分位数间距为0~280CFU/mL,超过300CFU/mL者有12例。
2免疫功能情况
患儿治疗基线及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的差异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其均数分别为0.162±0.110和0.309±0.063(?=-8.502,P=0.000),差异有显着统计学意义。表明患儿治疗后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治疗基线时的水平,提示经HAART治疗后,其免疫功能得到显着提高。
3免疫抑制程度与HAART治疗时限的相关关系
免疫抑制程度和治疗时限之间的相关分析采用双变量相关性分析Spearman法,R值为-0.418,P值为0.003,免疫抑制程度与HAART时间之间呈负相关关系。这说明经HAART,患儿免疫抑制程度缓解,免疫功能得到了提高。
4口腔病损情况与免疫抑制程度的相关关系
口腔病损情况与免疫抑制程度的相关分析采用双变量相关性分析Spearman法,R值为0.322,P值为0.024,口腔病损情况与免疫抑制程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这提示口腔病损的出现与免疫抑制的严重程度有关。
三、讨论
儿童感染HIV后发病特点与成人不同,疾病进展迅速,免疫学抑制快速,常伴有营养不良、发育迟缓、代谢异常、反复感染等,病程比较复杂。CD4+T淋巴细胞是HIV的主要攻击目标,CD4+T淋巴细胞计数的持续降低是AIDS特有的免疫学改变。婴幼儿及儿童的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健全,非常脆弱,HIV更易复制且不受控制,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十分重要。由于不同年龄段儿童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差别大,尤其小于5岁儿童的CD4+T细胞计数的正常范围明显高于成人,因此普遍采用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来评价儿童患者免疫功能、疾病进展程度及治疗效果。而HAART能有效地抑制HIV复制和重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最大程度降低AIDS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本研究发现HAART治疗后患儿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治疗前基线数据,提示HAART明显提高了患儿的免疫功能,并提示在一定范围内免疫抑制程度与HAART时间之间,免疫抑制程度缓解,儿童免疫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修复和増强。但是,由于本研究纳入研究患儿HAART治疗年限和我们观察的时间有限,长期HAART对于患者免疫功能的远期影响尚需要进一步观察。
口腔黏膜具有强大的防御屏障功能,包括唾液屏障和上皮屏障。除这些屏障的机械作用外,唾液和上皮中的抗微生物多肽和蛋白等作为机体先天性免疫的重要部分在抵制微生物的侵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尤其是HIV/AIDS患儿免疫功能低下,口腔屏障功能不全,机体对各种机会性感染的防御功能受到破坏,常伴有口腔表征且出现较早,与HIV感染最为密切的口腔表征为念珠菌感染。G-aitto-Cepeda等报道HAART>6个月的AIDS儿童患者,HIV相关的口腔损害发生率为30.6%,与成人HIV相关的口腔损害发生率33%~90%相比相对较低。Karem等报道,有口腔损害的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经HAART治疗后,口腔损害的发生率明显下降。本研究中,患儿的口腔病损率为28.6%,也以口腔念珠菌病最为常见,占口腔表征的57.1%c。进一步分析患儿口腔健康状况与免疫水平的相关性,数据显示口腔病损情况与免疫抑制程度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多篇研究报道口腔表征尤其是口腔念珠菌感染情况与HAART治疗的效果有密切关系,提示HAART治疗虽然能使口腔病损的发生率降低,但口腔病损的存在提示了严重的免疫抑制和/或治疗的失败[9],口腔念珠菌感染往往标志着CD/T淋巴细胞计数的下降,同时病毒载量的升高,提示抗病毒治疗免疫重建作用的失败。这说明,HAART治疗期间,口腔病损的存在提示机体仍处于免疫抑制状态,临床医生应予以重视。
儿童的各个时期口腔均可检出念珠菌。元庆国等报道,健康儿童乳牙列组及混合牙列组口腔念珠菌检出率分别为70%和56.36%,均以白念珠菌为主。念珠菌在口腔呈机会性感染。Stochez-Vargas等报道,AIDS儿童患者与健康儿童口腔念珠菌检出率分别为60%和40.2%,其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然而无症状的持续的口腔念珠菌増加是继发口腔念珠菌病的风险因子,因此口腔念珠菌的检出率对于艾滋病儿童口腔念珠菌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的标准含漱浓缩法是一种快速,简便而有效的采样方法。49例艾滋病儿童口腔念珠菌检出率为63.3%,其中的11例来自于有口腔损害的患儿,其余的20例在无口腔损害的患儿中检出,两组患儿的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在负荷高于300CFU/mL的患儿中,绝大多数表现为口腔;负荷及其毒力水平。我们前明,HIV患者中口腔念珠菌的检出率和负荷量明显増加,且其分离株生物类型呈现多样化。这可能与患者感染HIV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其他菌株致病的风险増加有关。本研究进行了艾滋病儿童口腔念珠菌的分离培养,未进行念珠菌的生物型鉴定,因此,经HAART治疗的艾滋病儿童口腔念珠菌各菌种的分布及共存的情况尚需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
作者:黄玉晓、唐志荣2,彭圆媛、陶人川^(1.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科广西南宁530021;2.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控制中心广西南宁530021)
第2篇:探讨亚健康人群的疲劳与免疫指标之间的关系
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学者N.布赫曼教授提出了介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状态,称之为"第三状态”。20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学者王育学提出"亚健康"这一名词来指代这种状态。31~50岁是亚健康状态的高发年龄,尤其是40?49岁,占亚健康状态的49.8%,公务员、教师、医务工作者、编辑、工程师等从事脑力劳动较多的人员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人员。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生命活力的降低、生理功能和适应能力的减退,但又不符合西医学有关疾病的诊断标准。在生理表现方面,亚健康状态的总特征是持续的或难以恢复的疲劳。国外1项对1159例亚健康人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主诉疲劳者占24%。为了深入探讨亚健康人群的疲劳与免疫指标之间的关系,本研究应用疲劳量表FS-14、FSAS和IgA、IgG分别对研究人群的疲劳状况及免疫力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标准
1.1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亚健康中医临床指南》亚健康状态的临床表现,拟定亚健康疲劳状态的诊断标准如下:①持续的或难以恢复的疲劳状态,持续3个月以上,但能维持正常工作;②无重大器质性疾病及精神心理疾病;③FS-14测评,疲劳总分值达到3分及以上者。
1.2纳入标准符合亚健康疲劳状态的诊断标准;年龄在18?60岁的患者;男女不限;获得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排除标准不符合亚健康疲劳状态的诊断标准者;妊娠或晡乳期的妇女;合并有心、脑、肝、肾、造血系统和内分泌、免疫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严重糖尿病、肿瘤患者;服用其他药物或采用其他治疗,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者;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2—般资料
选择2013年11月一2014年5月,安徽省中医院、安徽省针灸医院、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门诊或健康体检中心收治的以疲劳为主诉的亚健康患者100例。所有患者疲劳持续或反复发作在3个月以上,且符合按照本研究的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受试对象筛选。
3观察和检测指标
3.1疲劳状况①FS-14:该量表由英国Chalder等制定,包括14个条目,其中8项反映躯体疲劳,6项反映脑力疲劳,评分越高表示其疲劳的程度越重;②FSAS:该量表为王天芳等在全面回顾国内外有关疲劳文献及近年有关疲劳和疲劳症状规范化研究工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语言习惯及人文特点编制,由23个项目组成,可用于评定有疲劳表现的亚健康与各种疾病人群的疲劳类型、程度(包括躯体疲劳、精神疲劳与疲劳后果3个因子)及特征(包括疲劳对睡眠休息的反应、疲劳的情境性与疲劳的时间模式3个因子),评分越高表示疲劳的程度越重,特征越明显。?
3.2免疫指标检测受试者采清晨空腹静脉血,分别测定IgA和IgG。检测过程严格按照操作程序和技术参数进行,检测的仪器和试剂均在要求的控制范围内。
4统计学方法
调查及检测数据录入数据库,通过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所有检验均为双侧检验。
二、结果
1FS-14各因子分值与IgA、IgG相关性分析
结果表明,FS-14量表的总分、躯体疲劳和脑力疲劳均分别与IgA、IgG呈显着负相关(P<0.01)。2FSAS各因子分值与IgA、IgG相关性分析
结果表明,FSAS量表的躯体疲劳、精神疲劳、疲劳后果、疲劳程度总分、疲劳对睡眠休息的反应与疲劳的情境性均分别与IgA、IgG呈显着负相关(P<0.01)。
三、讨论
随着经济发展与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机体与心理往往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因此亚健康状态也越来越普遍。亚健康状态虽不属于疾病范畴,但长时间持续的疲劳却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工作及生活。亚健康的发生有多种因素,过度劳累、睡眠异常、心理应激等都可以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的异常,因此我们有理由推测亚健康疲劳的发生可能与免疫功能异常有关。
免疫球蛋白是存在于人体血液或体液中有抗体活性的蛋白质,是机体重要的防御机制。IgG是再次体液免疫应答产生的主要免疫球蛋白,IgG抗体通过与补体的结合而激活补体系统,通过和细胞表面受体的亲合,
激活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对细菌的吞噬作用以及激活细胞毒性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从而达到中和或处理抗原的防御作用,对各种病毒等亦有抗体活性。IgA在正常人血清中的含量仅次于IgG,在血清中也表现一定的免疫功能。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亚健康状态人群的FS-14的躯体疲劳、脑力疲劳分别与IgA、IgG存在显着的负相关性;FSAS的躯体疲劳、精神疲劳、疲劳后果、疲劳程度总分、疲劳对睡眠休息的反应和疲劳的情境性分别与IgA、IgG呈显着负相关。上述结果表明,随着疲劳程度的增加,受试者的免疫功能呈下降趋势,说明疲劳作为亚健康状态的主要症状之一,对亚健康状态人群的免疫力有消极的影响作用。因此,针对亚健康患者的疲劳状态,积极采取相关措施,改善患者躯体与脑力疲劳的程度,提高机体免疫力,应是今后防治亚健康疲劳状态的主要方向。
作者:黄玉晓、唐志荣2,彭圆媛、陶人川^(1.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牙周黏膜科广西南宁530021;2.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控制中心广西南宁530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