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冠心病是心血管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疾病之一。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做到鉴别诊断、灵活辩证施治,同时以中医治疗为主,西医配合为辅的思路,会收到意想不到的疗效。
关键词:中医;冠心病;经验
“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和“心痛”等医学术语,它们之间既有相似的地方,又有不同的地方。笔者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就冠心病心绞痛治疗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诊断鉴别,辨证施治
关于冠心病心绞痛治疗,现代临床首先要求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临床诊治心绞痛患者,首先对疼痛部位要查明,并局部按压疼痛处。若有饱餐后或卧位引发的心绞痛,应警觉除外食道裂孔疝、反流性食道炎或胆心综合征等;若在胸肋关节有局部压痛,则注意是肋软骨炎;若胸痛的持续时间和药物缓解情况也不要忽视查明;短时发作即止者多为肋间神经痛,持续发作不缓解者,有可能为心脏神经官能症等功能性疾患,也许是心肌梗塞和夹层动脉瘤破裂等危重症,可以配合必要的理化检查和心电图、X线等辅助检查。
在明确鉴别诊断的基础上,可以更好的进行辨证施治实施。《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所列处方,疗效明显。
二、关注病机,灵活施治
现代医学认为冠心病心绞痛主要受遗传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冠心病心绞痛中医主导病机应该是痰瘀交阻为标,气阴两虚为本。对大多数心绞痛患者,应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和祛痰通络为治疗法则。而对辨证属气滞血瘀、寒痰壅盛、阴寒凝滞和阴阳不调为主的患者,根据病机变化,有的放矢。心绞痛在现代医学上针对自发型中的变异型心绞痛并多伴有冠脉痉挛状,有多发在晚上的特点,辨证多有阳虚寒凝存在。劳累型则有活动后诱发、遇劳加重等表现,中医辨证多有虚损存在。
三、诊治心绞痛的临证案例
(一)资料
选择2007年2月~2009年2月我院心脏内科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住院患者101例,诊断均符合《实用内科学》(第10版)标准[1]。且心绞痛每周至少发作5次,每次发作时间>3 min,心电图呈缺血性ST-T改变,病程持续1个月以上。并排除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心功能衰竭及肝、肾功能异常及内分泌疾病者。现就52例患者治疗情况分述如下:男33例,女19例;年龄39~70岁,平均50.6岁;病程1.5个月~11年,平均4.5年;其中稳定性心绞痛2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15例,变异性心绞痛9例。
(二)方法
给予自拟益气活血汤:黄芪、葛根、丹参各30 g,白芍、赤芍各20 g,川芎15 g,红花、石菖蒲、桃仁各10 g。随证加减:阳虚寒凝加桂枝l0 g,枸杞15 g,炙甘草10 g;阴虚加生地黄、熟地黄各12 g,麦门冬15 g;痰浊加竹茹10 g、瓜蒌10 g;肝郁气滞加郁金、延胡索各10 g。水煎,1剂/d,分早晚2次口服。2周为1个疗程,用药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
(三)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心绞痛完全消失,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心绞痛减少次数超过治疗前总数50%以上,心电图有所恢复;无效:症状未减轻,心绞痛常有发作,心电图无好转[2]。
(四)结果
显效21例,占40.38%;有效27例,占51.93%;无效4例,占7.69%。总有效率为92.31%。
(五)讨论
冠心病心绞痛是本虚标实之证,气阴两虚导致血瘀是形成胸痹的重要原因。因此,益气养阴、活血止痛是治疗该病的关键[3]。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汤。方中黄芪、石菖蒲芳香、丹参、桃仁、红花、赤芍、川芎、熟地黄等、均有一定的抗凝、扩张血管、改善组织器官的血液循环、增加血流量、降低血管阻力的功能,能改善血液的理化性质,调整凝血及抗凝系统,防止血栓形成[4-6]。
参考文献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8-72.
[3] 李红鹰.银杏叶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68例疗效观察[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9):1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