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内科学论文

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几点体会

2015-11-17 09:3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简述中医对糖尿病的辨证论治、在治疗糖尿病中的临床意义、适应症及其注意事项;总结个人在中医治疗糖尿病中的临床经验。

关键词:中医、糖尿病、辨证论治、阴虚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β细胞不能正常分泌胰岛素,因而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脂肪和水、电解质代谢率乱,使肝糖原和肌糖原不能合成。临床表现为血糖升高、尿糖阳性及糖耐量降低,典型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少。治疗应以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主。中医治疗糖尿病,强调扬长避短选择好适应症。需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一、控制饮食是基础
  严格按照患者的身高、年龄、体重、性别、工作性质来估计每日所需热量、蛋白质、脂肪、糖类,提倡用粗米面及杂粮,因粗纤维饮食可增强胃肠蠕动,减慢糖吸收和降低血脂。                         
  二、运动首推太极拳
  适当运动是防治糖尿病的有效措施之一。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运动,“以不疲劳为度”,可根据病情选择散步、健身操、太极拳、游泳、交谊舞等。
  三、调解情绪很重要
  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与情绪有一定关系。糖尿病患者要正确对待生活和疾病,“节喜怒”、“减思虑”。保持情志调畅,气血流通,有利病情的控制和康复。
  四、养生讲究顺自然
  四季变化对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强调顺乎自然以养护正气,主张春防风,夏防暑,秋防燥,冬防寒,以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目的。糖尿病是慢性疾病,病人要学会自我调护。但自我调养绝不等于乱服或长期服用滋补品                          五、用药一定要对证
  初诊患者告知他们糖尿病的自我保健方法,并要求他们饮食控制及配合运动疗法。若血糖下降明显即可维持下去,如控制不满意则给予中药治疗。临床一般将患者分为阴虚型、气阴两虚型和阴阳两虚型。阴虚燥热型(多见于糖尿病的早期)。气阴两虚型(多见于糖尿病的中期)。主要采用益气养阴法。阴阳两虚型(多见于糖尿病病程较长者)。主要采用温阳育阴法。
  糖尿病的治疗以中西医结合效果最好,中医治疗糖尿病其优势在于整体调整,辨证论治。中医治病强调阴阳平衡,整体调节。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使用中药,可以对人体内分泌代谢功能起到双向调节作用。中医的辨证论治,就是个体化治疗原则,根据病人不同的体质、病症,甚至不同的性格、季节气候,采取不同的治法和方药。治疗糖尿病的西药药理作用明确:胰岛素可以迅速降低血糖;磺脲类药(优降糖等)可以促进胰岛素分泌达到降血糖的目的;双胍类药(二甲双胍等)既可以促进糖的利用,又可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有节约胰岛素的作用;糖苷酶抑制剂(拜糖平、倍欣、卡博平等)可阻止葡萄糖的吸收。这些西药降糖作用肯定,药理作用清楚,是优于中药的地方。所以中西医联手,“降”、“调”结合才能优势互补。
  临床观察发现:五种情况疗效更为显著。1、糖尿病前期。糖耐量异常进展为糖尿病前称为“糖尿病前期”, 对这类人群,在认真进行饮食管理与运动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中药调理,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2、轻中度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血糖不太高的老年患者,在饮食和运动治疗的基础上单纯应用中医药治疗,就可以将血糖控制在满意的范围。3、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仍然存在一些症状,如口干又不想喝水、疲乏无力、体弱多汗等气阴两虚的表现,采用中医益气养阴、填补肝肾、清热利湿等对症治疗取得良好疗效。4、西药降糖疗效肯定,但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有些患者为了将血糖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用的西药剂量比较大,而长期大剂量使用西药必然给身体带来一定的损害。这时如果加用合理的中药治疗,可以逐渐减少西药的使用剂量,协助平稳降糖。5、预防和治疗早期慢性并发症,在血糖控制良好的基础上配合中医辨证论治,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