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内科学论文

30例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临床研究

2015-11-17 09:3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目的:对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进行临床研究与观察。方法:观察病例共60例,均来广东省信宜中医院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肾内科门诊患者,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5例,对照组15例。治疗组实施西医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对照组进行西医对症治疗,并口服尿毒清颗粒。结果:经治疗8周,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均有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是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是60%。结论:中医辨证施治结合西医基础治疗能明显提高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

关键词:中医辨证;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
  肾功能衰竭即肾功能严重损害,并且随着肾功能降低,而出现一系列以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以及代谢产物潴留为特征的综合征,由于肾功衰竭时,人体出现严重的内环境紊乱,以及常合并多脏器功能害,死亡率依然较高[1]。中医药在肾功能衰竭的治疗中已积累较丰富的经验,特别在慢性肾衰期延缓病程进展,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共60例,均来广东省信宜中医院2008年2月至2010年2月肾内科门诊患者, 患者均符合慢性肾功能衰竭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SCr在133-707umol/L,年龄45岁到80岁之间者纳入。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5例,对照组15例。治疗组15例,其中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78岁,平均年龄63.10;对照组15例,其中男性8例,女性7例,年龄最小45岁,最大79岁,平均年龄64.61。所有病例肾功能衰竭病史均在3个月以上,治疗组平均病程8.29年,对照组平均病程8.71年。
1.2治疗方法
1.2.1治疗组:西医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医辨证治疗。(1)西医对症治疗:优质低蛋白低盐低磷饮食,控制血压、血糖、利尿消肿、纠正酸中毒、电解质平衡紊乱及抗感染、纠正贫血、纠正甲旁亢等,控制稳定2周以上。(2)中医辨证治疗:基本方:黄芪30g,桃仁15g,红花15g,水蛭8g,酒军6g,茯苓20g,车前草30g,丹参30g,川芎20g,赤芍15g,当归15g。并随症加减:肝肾阴虚者加女贞子、墨旱莲;脾肾气虚甚者加太子参、芡实、冬虫夏草。浊毒中阻者加苏叶、霍香、黄连。每日一剂,分两次服,每次100ml两周为一疗程。连续服用六个疗程。
1.2.2对照组:(1)西医对症治疗(同上)(2)尿毒清颗粒(康臣药业有限公司生产):三餐前各1袋,晚睡前2袋,大便水样者需减量。
两组患者连续服药4周为一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
1.3疗效标准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
(1)显效:①临床症状积分减少≥60%;②血肌酐降低≥20%。
(2)有效:①临床症状积分减少≥30%;②血肌酐降低≥10%。
(3)稳定:①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积分减少<30%;②血肌酐无增加,或降低<10%。
(4)无效:①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②血肌酐增加。
以上两项均需具备,方可判断。
2.结果
经治疗8周,两组患者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均有改善,详见表1
表1中医辨证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项目

治疗组

对照组

例数

15

15

显效

3

1

有效

6

3

稳定

4

5

无效

2

6

总有效率

86.67%

60%

  两组比较P<0.05;经X2检验,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经中医治疗后结果表明:治疗后中医各型症候积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本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且本治疗方法对脾肾阳虚型、湿浊型、水气型、血瘀型、阴阳两虚型与治疗前症状改善较明显。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血脂及白蛋白比较,治疗前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的肾功能均有改善,除血肌酐的改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外,内生肌酐清除率和尿素氮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组间P<0.05);治疗组总胆固醇、白蛋白有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显著(P<0.05),甘油三酯无明显改善。两组治疗前后血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变化比较,治疗前两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血红蛋白有明显上升,且优于对照组(P<0.05);红细胞改善不显著,治疗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
3.讨论
3.1中医对肾功能衰竭的认识
  肾功能衰竭,无论是急性还是慢性,均因多种因素致使肾脏生理功能严重毁损,导致肾不藏精,封藏失职,开阖失节,水湿内蕴,以致水肿、蛋白尿、少尿及体内毒素潴留。古人有“肾病多虚”之说,而对于肾功能衰竭之类严重的肾脏疾患来说,既有肾脏功能受损,又有实质损伤,中医辨证责之为肾之真阴真阳俱衰,即肾元虚衰。《素问·刺法论》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评热病论》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肾功能衰竭大多见于慢性肾脏久病,其发病虽有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六淫侵袭、药物损害、七情所伤、劳倦过度、房事不节以及素体肾虚等因素,但肾气不足是其发病的根本内因。肾气不足不仅包括肾的气化功能不足,也包括了人体的正气、体质及免疫功能等内在因素的紊乱。并且由于肾的气化不足,清者不升,浊者不降,而致代谢废物潴留体内。
3.2中医辨证治疗
  慢性肾衰通常病情呈逐渐进展,肾功能渐进性恶化。中医药主要在延缓慢性肾衰病程进展,保护残余肾功能,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等方面有较好的作用。由于病情复杂,五脏俱损,气血阴阳俱衰,并常兼夹多种邪实证候,故病程早期一般可单纯口服中药,中晚期可配合静滴中药、中药灌肠以及药浴等方法综合治疗。多途径的中药综合治疗,其疗效通常优于单纯口服中药。慢性肾衰的中医辨证治疗以本虚为纲,标实为目,根据患者本虚标实的情况而分别施治。本研究中使用的药方中主要药物有黄芪、桃仁、红花、水蛭、酒军、茯苓、车前草、丹参、川芎、赤芍、当归。方中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有健脾益气固本,利水消肿之功。主治由于肺脾气虚引发的纳呆食少,倦怠乏力,喘咳短气,尿少浮肿,血瘀胸痹,自汗,盗汗,吐衄崩漏,遗尿癃闭等症。本方中重用生黄芪,取其益气固表、利水退肿之功。《珍珠囊》:“黄芪甘温纯阳,其用有五:补诸虚不足,一也;益元气,二也;壮脾胃,三也”。《本经逢原》:黄芪“性虽温补,而能通调血脉,流行经络,可无碍于壅滞也。”。现代药理实验证明:黄芪能增强机体免疫力,增强机体细胞生理代谢作用,促进小鼠血清和 蛋白质更新,增加大鼠肝白蛋白的mRNA水平,使肝白蛋白合成增加,并能降低“血瘀”模型大鼠全血粘度,抑制红细胞及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组方中,当归养血活血,川芎、桃仁、红花活血祛瘀,赤芍、丹参凉血活血均为臣药。诸药合用,使气旺血行,瘀祛络通。以上诸药合用,既突出了补肾健脾益气之法,又强调了活血化瘀通络之功,兼顾利水消肿化浊之效,符合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复杂病机特点,体现了中医补虚为本、祛邪并重的治疗大法[2]。
  中医辨证施治结合西医基础治疗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能明显改善患者倦怠乏力、面色晦暗、腰膝酸软、恶心呕吐等临床症状,保护肾功能,在一定时期内延缓肾功能衰竭的进展、恶化,无明显毒副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皮持衡,谢胜. 慢性肾功能衰竭血瘀病机探析[J]北京中医, 1997, (05) .
[2] 梁晓平. 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研究新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04, (03) .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