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内科学论文

中医药在治疗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中的应用

2015-11-10 09:4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营养不良是腹膜透析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增加其死亡率的重要原因。中医药可应用于改善病人生活质量,减少引起腹膜透析营养不良的原因。

关键词:腹膜透析 营养不良 中医药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常用的一种肾脏替代疗法,随着在临床的应用,其并发症也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而营养不良不仅是其中最常见的一项,更是直接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和增加其死亡率的重要原因。有学者总结出引起营养不良的主要原因:蛋白质丢失及摄入不足;透析不充分;容量负荷过多;代谢性酸中毒;其他如饮食方式改变、延续胃排空、炎症等[1] 。虽然随着透析技术的提高、操作的标准化以及对腹膜透析并发症的重视有所减少,但在治疗效果上仍是不理想。近年来人们将中医药应用其中取得了明显疗效,本文就中医药在治疗腹膜透析患者营养不良上的思路与方法进行讨论。
  1 腹腔感染:慢性肾衰的病机初为脾肾气虚,继致肾元衰竭、水毒潴留。脾肾气虚易受外邪,气虚则无力祛邪外出,行血无力,而致瘀阻百脉,五脏六腑失其所养,最终又加重气虚,致病邪留恋,而呈现慢性炎症状态[2]。若再遇外邪入侵,则更易致使湿热内侵肠腑,气机升降失调,湿热内蕴化毒,弥温三焦,阻滞气血。从而引起患者腹痛、恶心呕吐,甚至腹胀腹泻。临床常见症型有湿热内蕴与湿热化毒。前者应化湿醒脾,清肠行气,多用平胃散加减。而后者则泻火解毒、凉血清热,多用黄连解毒汤加减。
  2 消化功能紊乱:患者因腹透液长期存留于体内,肠胃浸渍于水湿之中,湿浊弥漫三焦,闭阻脾胃,气机失畅,使胃失受纳。脾失健运,传导失司,清浊不分。肾病日久,脾肾两虚,脾气虚弱则中气不升,气机不利,脾胃气滞血瘀而致腹部胀痛。而脾气不足,脾失健运,又可导致不能运化水谷精微。这些,都可造成最终出现腹胀腹痛、便秘、腹泻、饮食减少等消化功能紊乱症状,并最终导致营养失调。但究其基本病机仍是脾肾虚衰,气机失调。治应以益气健脾为主则,再根据不同患者辨证分析,随证加减。如腹胀、痞满明显,应健脾益气,化湿和胃,可用香砂六君汤加减。如食欲不振明显,则应益气健脾,化湿固精,可用参苓白术散加减。如腹痛明显,则应考虑气虚血瘀烦躁较胜,治则侧重益气行血,化瘀止痛,可用补阳还五汤合失笑散加减。
  3 患者精神状态的影响:腹膜透析患者普遍存在抑郁表现。而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故郁则伤肝。肝失条达,怒则气上,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表现为于呕呃逆,嗳气吞酸;肝气郁结日久,伤阴化火,肝络淤阻,最终致“血浊气涩”,使浊邪壅遏于内,充斥三焦。三焦决渎失司,痰浊阻滞肾络,气化不利,发为肝郁气滞证。治应疏肝行气。但因肾衰患者的基础病因为脾肾虚衰,故在治疗上也应在补益的基础上加以疏肝行气、活血祛瘀。治疗时应分清虚实,随证加减药物。若正气虽衰,但淤浊痰湿标证更甚,可以温胆肠加味。若标实减轻,气(阳)虚证明显,以补中益气汤或无比山药丸加减;久病多淤,则应以固护肾元为主,佐以和络泄浊,常须在补益药基础上加入活血化淤之品。
  综上,腹膜透析患者出现营养不良症状,虽多因邪实引起,其根本却仍在正虚。其治则,也多在补益基础上加以驱邪。另外,随着对残余肾功对患者营养状况的研究进展表明保护残余肾功的重要性[8],故中医药在其中的应用也该纳入改善患者营养不良状况的考虑。而中医药虽有一定疗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给药的途径,对患者的症候分型的规范以及疾病发展过程中,随着病机改变对治则和用药的选择,以及如何结合西药进一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缓疾病进展,仍需进一步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惠煜.腹膜透析营养不良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07,2(35),150
[2]于敏.等. 慢性肾衰竭微炎症状态的中医药研究概况[J],中国中医急诊,2009,18(9),1499~1507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