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地塞米松配合云南白药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效果。方法:选择轻中度活动期UC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观察组应用地塞米松配合云南白药灌肠治疗,对照组应用柳氮磺吡啶口服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两组腹痛、便血消失时间和总疗效。结果:观察组腹痛、便血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91.2%)明显高于对照组(73.5%),两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地塞米松配合云南白药灌肠治疗UC比口服柳氮磺吡啶效果好。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地塞米松;云南白药;灌肠;柳氮磺吡啶
溃疡性结肠炎(简称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是慢性结肠炎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导致的炎性肠病,是一种局限于结肠粘膜及粘膜下层的炎症过程,以溃疡为主。多位于乙状结肠和直肠。病因不明,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机制有关,诱因为感染、神经因素等,病情常迁延不愈,反复发作,以 20~30岁最多见。 目前以柳氮磺胺类、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治疗为 主,效果欠佳。我们于2010年 1月至 2010年 11月应用地塞米 松配合云南白药灌肠保留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 34例,并与应用柳氮磺吡啶口服治疗的34例患者进行对照,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 2010年1月 ~2010年 11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68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初发型19例,慢性复发型活动期49例,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里急后重等,大便常规化验显示满视野红白细胞。粪培养均为阴性。根据2000年成都会议年全国慢性非感染性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的诊断标准确诊,均经结肠镜及活检证实。其中男 39例,女29例,年龄为 18~76岁,平均年龄 42.5岁。病变部位:左半结肠30例,右半结肠 15例,乙状结肠18例,全结肠 3例,直肠 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病程为1~2年。两组年龄、性别、病情、病程及分期、病变部位等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均P>0.05)。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云南白药1g加地塞米松 5 mg,,生理盐水 100 mL。排便后保留灌肠,每晚睡前 1次,灌肠保留时间 1~2h,4周为 1个疗 程。对照组给予柳氮磺吡啶口服,4~6 g/d。两组治疗期间忌辛辣油腻饮食,并保持心情舒畅。
1.3疗效标准:近期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结肠镜及其他辅助检查黏膜均正常,观察 3个月无复发;有效:临床症状改善或缓解,结肠镜及其他辅助检查黏膜轻度炎症反应、水肿、溃疡;无效:经治疗后各项临床症状均无好转,内镜及病理检查黏膜无改善或进一步加重。
144 统计学处理:采用 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 SPSS 1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腹痛、便血消失时间比较: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后腹痛、便血消失时间,治疗 4周后观察疗效。并于3个月后随访。两组患者治疗后腹痛、便血消失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见表 1。
表 1 两组病例腹痛、便血消失时间比较()d
组别 | 例数 | 腹痛消失时间 | 便血消失时间 |
观察组 | 34 | 2.64±0.55﹡ | 3.29±0.83﹡ |
对照组 | 34 | 4.57±0.62 | 5.98±1.12 |
组别 | 例数 | 近期治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 |
观察组 | 34 | 14(41.2%) | 17(50%) | 3(8.8%) | 31(91.2%)﹡ |
对照组 | 34 | 9(26.5%) | 16(47.1%) | 9(26.5%) | 25(7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