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内科学论文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炎症性肠梗阻20例分析

2015-10-09 09:1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20例患者均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加针灸、芒硝外敷及中药治疗。结果:20例患者均恢复正常肠道功能,住院时间6-12天,平均10天,有效率1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疗效显著,疗程明显缩短,避免盲目手术。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术后早期易发生炎性肠梗阻,又称假性肠梗阻,发生率约占20%,多发生于术后5-14天。我院自2008年12月-2010年12月共收治早期炎症性肠梗阻20例患者,均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全部治愈。
1.临床资料
  本组20例病人,男性患者14例,女性6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2岁。7例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术后,4例为粘连性肠梗阻粘连带松解术后,4例为外伤性肠破裂术后,3例为结肠癌术后,2例为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后。发病时间均在术后5-14天,平均7天。患者均表现为明显腹胀,不同程度的腹痛,腹痛呈阵发性,疼痛部位不固定,6例有恶心、呕吐症状,5例有术后排气,停胃肠减压进食后出现腹痛腹胀,并进行性加剧,8例病人有低热(T<38.0℃)。查体均有腹部彭隆,未见肠型及蠕动波,腹部局部压痛,无反跳痛,腹部叩诊以实音为主,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腹部平片表现为肠管积气扩张或气液平。腹部彩超6例表现为肠间积液。
2.治疗方法:
  20例病人均采用非手术保守治疗,全部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2.1西医治疗:
  是肠梗阻的基础治疗,包括:禁饮食,持续胃肠减压,应用广谱抗生素、抑酸药物及生长抑素等,早期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治疗,维持体液平衡,注意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并给予纠正。
2.2中医治疗:
  ①针灸治疗:针灸穴位为足三里、天枢、中脘及关元等,诸穴毫针针刺,施以提插泻法,留针30分钟,每日1次,5次为一个疗程。②芒硝外敷脐部,方法是:芒硝100g,搅匀装袋,均匀摊平,外敷于脐部,每小时用干布擦干,及时更换布袋内药物,一般外敷4天左右。③病人恢复肛门排气后,应用复方大承气汤通里攻下⑴:川朴12g木香10g乌药10g炒莱菔子30g桃仁12g番泻叶6g赤芍12g芒硝6g。上方煎汁200ml,早晚各注入胃管一次,夹闭胃管1-2小时后放开。
3.结果:
  本组20例病人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肠道功能恢复正常,住院时间6-12天,平均10天,治疗时间明显缩短。
4.讨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是由于手术创伤和腹腔内炎症等原因导致肠壁水肿和渗出,肠道蠕动减慢,肠腔内气液集聚,扩张明显,肠壁变薄,粘膜屏障受损,肠道内细菌移位导致肠源性感染,是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粘连性肠梗阻,是术后早期肠梗阻的一种特殊类型。本病特点⑵是:①多发生于术后2周内。②伴有比较复杂基础疾病,长期营养不良的病人发病率较高。③多发生在腹腔内有感染、手术创伤较大、出血多、手术操作时间长的病例。④发病前可以有肛门排气排便,进食后出现腹痛腹胀加剧,病人以腹胀为主,排气排便减少或停止,恶心、呕吐,腹痛相对较轻。⑤查体:肠鸣音减弱或消失。⑥腹部x-线检查可显示肠腔内积气,或气液平。早期明确诊断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做出正确而及时的治疗,对于尽快恢复肠道功能,至关重要。本病一般不采用手术治疗,因为以往手术治疗中发现肠管间粘连广泛难以松解,强行分离容易导致肠瘘、感染、再次发生肠粘连等并发症,所以一旦诊断明确,切记盲目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往往能够取得满意效果。而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明显缩短了疗程。持续胃肠减压,可以减轻腹胀,减少肠腔内毒素及细菌,改善肠壁血液循环。抗生素可以抑制或杀灭肠道细菌,抑酸药物及生长抑素可以抑制胃酸及腺体分泌,支持治疗能够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肠梗阻中医学证属“关格”“肠结”范畴,中医认为小肠与大肠皆属六腑,六腑生理功能“泻而不藏”“实而不满”,以通降下行为顺,以滞塞上逆为病。针灸在治疗肠梗阻方面具有传统优势。“肚腹三里留”,腹痛、腹胀首选足三里,本穴为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胃腑下合穴。天枢穴为大肠募穴,中脘为胃募穴,关元为小肠募穴,募穴善治六腑病变,以“阳病行阴,募在阴”,通调胃肠气机。诸穴合用,理气消胀,通里攻下而除腹胀。中药芒硝具有泻热通便、软坚散结之功效,早期外敷脐部能大量吸收腹腔内渗出物,减轻肠壁水肿,促进炎症局限。待行气通畅,用复方大承气汤胃管内注入,具有通里攻下,理气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其主要成分有抗炎,促进肠蠕动,改善血液循环,保护肠粘膜屏障防止细菌移位的作用,是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有效方法。待病人恢复肠道功能后,由肠外营养改为肠内营养,直至经口饮食。治疗早期炎症性肠梗阻要定期检查电解质,特别是持续胃肠减压或病人大量呕吐,容易发生低钾血症,应及时给予纠正,防止麻痹性肠梗阻的发生,加重腹胀。同时,本病治疗要密切观察病情,如果经上述方法治疗病情无好转或者加重,不能排除肠坏死的可能,则及时手术探查。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其方法简单可靠,费用低廉,疗效确切,避免盲目手术,大大缩短了疗程。

参考文献:
⑴吴伟兵.中西医结合治疗肠梗阻.中国临床医生,2003.31(10):40
⑵李幼生.黎介寿.再论术后炎性肠梗阻.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1):38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