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内科学论文

中医内科临证思维方法解析

2015-08-29 13:4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本文对中医临床思维方法内科解析,中医界使用的临床思维方法在诊断疾病,是结合中医理论知识。辨证治疗是一个重要的措施,诊断和治疗中医,中医辨证治疗的适当的使用是确保成功治疗疾病的关键。在中医临床思维内科病辨证论治的中国传统思想,是否适当使用,是判断预后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中医;临证思维;方法解析

中医为我国灿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学领域采用临证思维的方法,是在疾病诊治中结合中医药学理论知识应用。辨证论治是重要的中医诊治疾病的措施,对中医辨证论治恰当运用是确保成功治疗疾病的关键[1]。辨证论治对辨证分析、四诊收集、建立处方等恰当运用,在诊治过程中贯穿始末,为确立处方用药提供依据。
1  重视主诉的重要性
  四诊为望、闻、问、切,是对患者资料获取的主要方法,以供辨证论治使用。先对主诉和主证进行记录。患者在病情发作,到院医治时表现出的最主要、最痛苦的临床症状为主诉内容,其与中医开展的诊断过程有密切相关性。病情发生、变化及转归的全程可以主诉为中心,通过问诊,行确切、全面的了解,对患者的主症特点、加重病情的因素进行掌握,并协助对辨证进行分析。同时,需对导致病情加重的病理因素进行了解,观察诊治、治疗效果等。注意与面色、体态、分泌物、语声、呼吸等进行记录。
2  据证探析
  依据中医理论,行辨证分析,将四诊获取的资料与理化实验检查结果结合,行分析、评估,完成诊断,包括证候与病名诊断,围绕脉、舌、症的相关变化进行分析。(1)辨证方法:辨证措施具体包括卫气营血辨证、脏腑辨证、风火痰湿辨证、六经辨证等,即虚料、阴阳、寒热、表里辨证范畴。针对临床内伤杂病的诊断方法有经络辨证、脏腑辨证、风火痰湿、气血津液辨证等;外感疾病常采用三焦、六经辨证。依据病情进行分析,行科学的辨证,是获得准确诊断的基础。(2)辨证内容概括:就病变部位、病理特性、病情变化、结果转归等进行辨证。病变部位包括表里、经络、脏腑等,病理特性为寒热错杂、表寒里热、虚实夹杂等;病情转化包括热寒转化、虚实转化等。
3  辨证施治
  具体措施包括:确定治疗原则:临床针对一种疾病治疗时,需先对治疗原则进行确定,为最基本的对疾病采取方案治疗时需遵循的原则,以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为指导制定,对临床针灸、处方制定、药物治疗均可起到指导效果。中医学疾病治疗以治疗求本为指导,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找出引起病情发生及发展的本质,对相关病机病因进行辨析,治疗过程针对本质进行。以治病求本做指导,确立治疗病证的原则,包括急则治标,标本兼治,平衡祛邪与扶正方法,并因人、因时进行。方案治疗:以治疗原则为指导,制定相关治疗方案,依据患者病情特点对治疗方法进行选择,如综合治疗、单纯药物应用或与其它方法配合使用等。对治疗方案确定后,需对针对性治疗进行确定。方剂组成时需有章可循,注意君、佐、使、臣,依据经验和患者特点确定剂量。辨病与辨证结合:调摄方案在中医中具有针对性,预防调摄在中医中一直较为理视,《内经》即有“治未病”的疾病预防思想。对于无疾病的正常人而言,行预防调摄,可预防疾病的发生,使体质得以增强,对于有疾病存在的患者来讲,对疾病的发生、进展可起到阻止的效果。确立调摄方案要结合辨病与辨证思想,如精神调养、饮食、运动宜忌等。故针对肿瘤、消化系统、神经系统等疾病行养心调神较为重要,而饮食调养对脾胃病、糖尿病进行治疗效果较佳,需将辨证结合辨病,对相关调摄方案进行制定,以达到治愈疾病的效果。
4  辨证施治注意要点
  具体包括:(1)标本问题:在疾病具有慢性、复杂疑难、顽固的特点时,需对疾病标本行明确分析并采取有效措施正确处理,即先把握主要问题,对先行扶正固本治疗、还是行标本兼治治疗做出选择。如患者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时,从证候方法进行分析,即有气血阴阳不足的本证,又有瘀血、痰浊等标证,从疾病本身分析,即有水肿的本病,又有心悸、呕吐的标病,选择标本,对治疗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2)理化检查:在医疗科技的飞速发展使理化检查的研究不断深入和完善,中医诊治方法日益多元和丰富。如望诊以肠镜、胃镜作为检查的延伸,使中医望诊内容得到丰富,对胃肠黏膜病变行明确检测的基础上,并结合辨证的方法进行分析,如水肿、黏膜充血主热,苍白主寒、主虚,为稠厚色黄液体主湿热,黏膜青紫主瘀血,液体稀薄色淡主阳虚、气虚,溃疡表明有热毒等。
5  小结
    中医内科采用临证思维对疾病行辨证论治,是否对中医思想进行恰当运用,是决定治疗预后效果的关键。辨证论治方法将辨证分析、四诊收集、建立处方、确定治法恰当结合运用,是医生在临床诊断和治疗疾病中思维全部活动的总结,诊断流程具体包括确定主症、结合四诊资料,行明确辨证,并对处方用药和治法制定进行指导,以全面达到治愈疾病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良金,卢训丛.中医内科学教学思路、方法与实践[J].中医教育,2008,9(5):82-8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