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浅谈以消化道症状为临床表现的急性心肌梗死治

2015-07-29 09:3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1 临床资料
  1-110例均来自我院2007—2011年住院病历,年龄为60—80岁平均年龄为68.5岁。其中下壁急性心肌梗死6例,前间急性壁心肌梗死3例,广泛前壁急性心肌梗死1例。均有冠心病史5—10年不等。其中合并有高血压5例,合并高脂血症6例,合并2型糖尿病3例。平时不规律服药或不服药,血压、血脂、血糖控制不理想。
  1-2诊断10例病人无生冷不洁饮食史,均以不同程度的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胀、腹泻)为首发,无胸痛、胸闷、心悸、腹痛。心电图心肌酶符合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2009年版《内科学》主编陆再英、钟南山)。
  1-3治疗方法:休息,吸氧,心电监护,肠溶阿司匹林300mg嚼服,建立静脉通道,控制血压、血糖、降血脂、防治并发症等相关治疗。
  1-4结果 9例治疗一月好转出院,1例因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病情较重转上级医院治疗。
  2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典型临床表现有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清心肌坏死标记物增高,以及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典型急性心肌梗死在临床中较好诊断,少数急性心肌梗死并无上述临床表现。我院2007—2011年收治的10例急性心肌梗死均以恶心、呕吐、腹泻为首发症状,这与迷走神经受坏死心肌刺激和心排血量降低,组织灌注不足有关,给临床诊断带来了挑战。作为临床医生对诊断老年性疾病应考虑老年疾病的特点。因老年人对疼痛不敏感,临床症状不典型,所以在诊断中既要考虑疾病的共性,又要考虑疾病的特殊性,详细询问病史,仔细诊查,细心观察病情变化,以减少误诊而延误病情治疗。
  急性心肌梗死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最严重的一型。应早发现、早治疗,尽快恢复心肌的血液灌注,以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扩大或缩小心肌缺血范围,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及时处理严重心律失常,泵衰竭和各种并发症,防止猝死,使患者渡过急性期且康复后还能保持可能多的有功能的心肌。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不断改善,人口老龄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且病人对防治知识认识不足,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险因素不能有效控制,进一步加重病情发展,恶化,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我们首先应积极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如已发生应积极治疗,防止病变发展,并争取逆转,已发生并发症者,及时治疗,防止其恶化,延长患者生命。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