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纵膈型肺癌的X线及CT表现特点,促进对纵膈型肺癌影像学表现的理解和掌握。
方法:抽取我院2008年1月份到2012年1月份收治的30例纵膈型肺癌患者及其临床资料进行研究,对其X线及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观察病变在影像学中的分类及表现。
结果:经研究,纵隔型肺癌在影像学的分类上,有18例为中央型肺癌,8例为周围型肺癌,4例为隐匿型肺癌。在影像学的表现上,中央型肺癌具有单侧性中上纵隔增宽特征,且在肺门区出现结节状或团块状的肿块;周围型肺癌具有中、上纵隔增宽特征,且由于肿块病灶内缘与纵隔紧贴,使得肿块和肺组织的界线难以分清;而隐匿型肺癌则表现出淋巴结广泛肿大的特征,另外在支气管粘膜面上出现小结节。
结论:经过详细了解纵隔型肺癌的影像学分类,并细致观察其病变表现,能够有效减少和预防因误诊为纵隔肿瘤而导致的医疗事故发生,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纵隔型肺癌 肺癌 X线 CT表现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103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103-02
纵隔型肺癌是肺癌的一种特殊类型,通常具有纵隔旁肿块和继发变化的病变表现,在临床上,若仅以影像学中肿瘤的位置来判断,往往容易被误诊为纵隔原发肿瘤、纵隔转移瘤等[1]。从目前来看,纵隔型肺癌多发生于35岁到51岁之间,且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方式发生变化,以及行为习惯、自然因素等的影响,使得纵隔型肺癌的发病率呈现出逐年缓慢增长的趋势。可见,提高纵隔型肺癌在影像诊断中的准确率十分必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此次临床研究主要抽取我院2008年~2012年收治的纵隔型肺癌患者30例,其中男性有18例,女性有12例。年龄在35岁到6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3.20±2.41)岁。经影像学诊断,全组患者均确诊为患有纵隔型肺癌,且伴随有一种或一种以上临床特征,具体包括:出现咳嗽、咳痰的有13例,出现发热、胸闷及胸痛的有9例,出现由声带麻痹引起的声音嘶哑的有5例,另出现吞咽困难、上腔静脉综合征、锁骨上窝扪及肿大淋巴结的各有2例。
1.2 方法。
1.2.1 研究方法。全组患者除了行正侧位胸部X线摄影和CT检查之外,还包括增强检查一项。正侧位胸部X线摄影范围从上界到下界,为第7颈椎到肋膈角;两侧范围包括了胸壁软组织在内。正侧位胸部X线摄影以125KV,1.50-1.60mAs,2.55~3.00ms作为正位照片的常规条件,以125KV,6.0-6.8mAs,11.0-11.5ms作为侧位照片的检查条件。CT检查行5~10mm常规扫描,特殊病灶处以2mm薄层扫描为主,检查范围包括肺尖到右膈顶部分。在此基础上,对全组进行CT增强检查,需要在肘部静脉注射100ml非离子型造影剂碘海醇,控制速率在2.5ml/s到3.0ml/s之间,60s到90s之后扫描,对肺窗和纵膈窗进行常规图像摄影。
1.2.2 研究内容。安排经过评估及考核的医师2名进行X线阅片,CT片由3名放射学医师阅片。X线片根据肺癌的生长方式进行分类,并观察肺癌部位、形态和边缘,以及气管、食管受压等情况;CT片主要观察肺癌生长位置、大小和边缘特征、继发肺部改变等。纵膈窗重点分析肺癌与纵膈在解剖方面的关系,并借助骨窗了解胸廓骨质的具体状况。
2 结果
经X线检查和CT表现,有18例为中央型肺癌,表现出单侧性中上纵隔增宽特征,且在肺门区出现结节状或团块状的肿块;有8例为周围型肺癌,表现出中、上纵隔增宽特征,且由于肿块病灶内缘与纵隔紧贴,使得肿块和肺组织的界线难以分清;另有4例为隐匿型肺癌,表现出淋巴结广泛肿大的特征,另外在支气管粘膜面上出现小结节。经组织病理确认,全组30例纵膈型肺癌中,分别采用手术治疗、穿刺活检及支气管显微镜并取活检的有16例、8例和6例,发现患有鳞癌、腺癌及小细胞癌各为17例、8例和5例。对照影像学检查结果,诊断正确的有28例,另2例误诊为纵膈肿瘤、淋巴瘤和转移瘤,准确率高达93.3%。
3 讨论
纵膈型肺癌,是一种发生在支气管上皮的特殊恶性肺癌,以呼吸道症状为显著特征,通常可以划分为中央型、周围型和隐匿型等三种类型[2]。其中,中央型肺癌由于与纵膈肿瘤较难分辨,往往容易被误诊;同样,隐匿型肺癌由于难以鉴别纵膈内原发性肿瘤和纵膈淋巴结的转移,在临床上也极易被诊断成纵膈原发肿瘤或转移瘤。本次研究全组30例患者均在影像学分型的前提下,通过观察和分析肺癌的表现特点,对其进行深入了解,以便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纵膈型肺癌通常是从肺内肿块发展为纵膈内瘤体的,经X线检查可看出,纵膈旁肿块与纵膈的角度多呈锐角,且大小不超过中线[3]。受到纵膈型肺癌肿块影响,会使肺门正常结构消失,而诸如阻塞性肺不张、膈肌麻痹等征象则有明显升高。另外,相对于纵隔肿瘤来说,纵膈型肺癌还会压迫并侵犯肺部,导致供血减少,造成肺纹理局部不紧密等情况[3]。
相对于X线在检查纵膈型肺癌的表现特点来说,CT可借助重建图像或进行薄层扫描等功能,更为完全地将支气管的阻塞情况显现出来,从而帮助医生准确了解到肿块的各种征象,降低误诊、漏诊率。具体来说,CT检查范围包括检查肿块位置、形状、轮廓、邻近肺野以及受累支气管情况和肿块压迫或侵犯邻近结构的情况、转移特征等。
通常出现纵膈型肺癌时,早期患者一般会有刺激性干咳,并逐步发展为咳嗽、咳痰,或咳血丝痰,以及伴有气急、胸闷胸痛等症状;且随着癌细胞向纵膈淋巴结的转移,也会引起喉返神经麻痹、声音嘶哑等邻近器官受压迫症状[1]。需要有一定了解,并予以重视。
经本研究表明,详细了解纵隔型肺癌的影像学分类,并细致观察其病变表现,能够有效提高诊断准确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何锡华,张旭升,郑晓林.纵膈型肺癌的X线及CT表现分析[J].中国CT和MRI杂志,2011,08,(20):1102-1103
[2] 刘建伟,陈国伟,刘洪杰,李爱忠.纵膈型肺癌的X线CT诊断分析[J].医学信息,2008,09,(05):112-113
[3] 高瑞仙,王发金.两肺上叶纵膈型肺癌X线诊断(附19例分析)[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0,05,(25):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