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中药药浴加抚触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30例的临床

2015-07-25 09:2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是新生儿科常见病,近年来其发生率有逐渐增高趋势,有报道显示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占住院新生儿的30%~50%;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功能差,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可导致部分新生儿发生胆红素脑病,导致新生儿死亡或出现运动、听觉障碍及智力障碍等严重后遗症,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与身心健康。光照疗法是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中西医结合治疗可缩短蓝光照射时间,减少光疗副作用,减少白蛋白、血浆等应用的风险,降低换血疗法发生率,降低医疗费用。我院针对该类患者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配合中药药浴加抚触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13年4月至2014年10月期间梧州市中医医院儿科住院部收治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共计60例。在征得本院伦理委员会同意的前提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男14例,女16例;胎龄(38.92±1.73)周;日龄(7.6±3.2)天;出生时体重(3.37±0.23)kg。对照组30例,男16例,女14例;胎龄(38.75±175)周;日龄(7.5±3.7)天;出生时体重(3.41±013)kg。两组患儿性别、胎龄及日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两组患儿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病理性黄疸诊断标准,同时符合《中医儿科学》阳黄症诊断标准。均有巩膜皮肤发黄、舌质红苔黄腻等症状。两组患儿均为足月正常分娩的新生儿及剖宫产新生儿;日龄均≤14天;血液生化检查提示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将早产儿、婴儿肝炎综合征、先天性遗传代谢性疾病、先天性胆道闭锁及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等胆汁排泄障碍性疾病以及危重多器官功能损害者予以排除。
  1.3 治疗方法
  ①对照组应用常规方式进行喂养以及护理,同时进行西医综合对症治疗,包括蓝光照射,给予肝酶诱导剂、能量合剂,服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补充体液等措施。②治疗组在沿用对照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药浴加抚触。中药药浴予陈栀黄茯洗剂,组成为土茵陈30 g、田基黄30 g、栀子10 g、茯苓50 g,煎水5 000 ml去渣过滤,水温38℃~39℃让患儿泡浴15~20 min,每天1次,3天为1疗程。抚触于患儿进食1小时后并在蓝光间歇期进行,由经过专业培训的护士进行一对一操作,依次按头面部、胸部、腹部、四肢、手足、背部、臀顺序操作,每日1次,每次15~20 min,3天为1疗程。
  1.4 疗效判断
  根据皮肤黄染情况和血清总胆红素下降程度判断临床疗效。血清总胆红素检测方法采用重氮盐法。①显效:治疗5天后,患儿的皮肤黄染症状完全消退,其血清总胆红素值水平降至正常范围。②有效:治疗5天后,患儿的皮肤黄染症状有所减轻,其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有所下降但未完全正常。③无效:治疗5天后,患儿的临床症状没有得到改善反而加重,其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下降不明显甚至上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前后数据比较采用配对样本均数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均数t检验,等级分组资料采用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Wilcoxon两样本比较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疗效的比较
  两组患儿均全程参与本研究且未失访。治疗组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水平的比较
  两组患儿治疗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下降更为明显(P<001)。见表2。
  3 讨论
  中医学称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为“胎黄”或“胎疸”,其发生病因病机主要与孕母怀孕期间食肥甘厚味,情志抑郁,损伤脾胃,湿热内生,或感受湿热传于胎儿有关,或小儿先天禀赋不足,胆汁不循常道运行而外溢所致,或小儿产后感受湿热邪毒,郁蕴于里,熏蒸肝胆,胆汁外泄,发于肌肤所致。治疗上可选用中药口服或外洗,中药味苦,口感差,患儿服药困难,进药少,并容易产生呛咳,临床很难普及。而药浴通过药汁浸泡全身,利用水温本身对皮肤、经络和穴位的刺激,经皮吸收进入血液,不经胃肠吸收,避免肝脏首过效应,较内服药物起效快,无任何毒副作用,易操作,患儿舒适,家长乐于接受。目前的临床实践表明,中药液外洗治疗新生儿黄疸有效,简单易行,值得推广。药浴水疗整体治疗,通过调整全身阴阳气血,调整脏腑功能。正如清朝医家吴师机说:“切于皮肤,彻于肉理,摄于吸气,融于渗液”,“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外治与内治药物机理相同,只是给药途径不同而已。结合新生儿体表面积较大,皮肤薄嫩,毛细血管丰富的生理特点,较长时间药浴药物容易经皮吸收而起到更好外治内病作用。本研究中药药浴方陈栀黄茯洗剂具有清热解毒,利湿退黄功效,使热去、毒解、黄退。《黄帝内经》有“肺主皮毛、脾主肌肉”之论,而五官九窍经十二经脉与内脏息息相通。药浴使药物作用全身肌表经皮吸收,循行经络血脉,内达脏腑,由表及里而产生效应。药浴通过局部调整已达到控制整体,吴曙粤等研究发现退黄中药药浴可加强对于游离胆红素吸收、摄取,减少胆红素肝肠循环。抚触可以使新生儿迷走神经的活动更旺盛,促进胃泌素分泌,改善胃肠功能,增加胃肠蠕动,增加排便次数,从而减少胆红素的肝肠循环,降低血中胆红素,减低发生胆红素脑病的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蓝光照射结合药浴及抚触综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有加强退黄作用,可快速降低血中胆红素,提高临床有效率,从而减少光疗副作用及血制品应用的风险,减少新生儿胆红素脑病的发生,降低新生儿的死亡率和婴儿的致残率,是一项值得进一步研究并推广的临床治疗方案。 
  参 考 文 献
   吴胜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治疗方法近况.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2):18241826.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实用新生儿学.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273301.
   汪受传.中医儿科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64.
   周 伟.实用新生儿治疗技术.6版.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426430.
   王国杰,李 然,康永明.茵枙黄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观察.中医药信息,2011,28(4):121122.
   吴怀楚,蔡 颖,吴曙粤.新生儿退黄洗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观察.广西医学,2012,34(5):55455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