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高密度脑星形胶质细胞瘤的CT

2015-07-09 10:2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 目的 探讨高密度脑胶质瘤的ct表现。 方法 回顾性分析27例高密度胶质瘤临床和ct表现。27例全部平扫,其中5例并做增强扫描。 结果 ct平扫均为高密度病灶,均为小结节状,周边无水肿,部分病灶强化,19例手术,2例穿刺活检。病检结果:间变性星形细胞瘤7例,巨细胞性胶质母细胞瘤7例,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3例,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4例。 结论 高密度胶质瘤是胶质瘤的一种特殊ct表现类型,应注意与脑出血、血管瘤、灰质异位等鉴别。

【关键词】 脑肿瘤,胶质瘤;体层摄 影术,x线计算机

ct图像上表现为均匀高密度的脑星形胶质细胞瘤不多见,国内文献只有零星报道,较少有系统介绍[1]。本文收集1997年3月-2008年12月间经手术病理或临床、影像追踪证实的27例,主要就其ct表现介绍如下。

  材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本组27例,男8例,女19例。年龄30-70岁,以头部外伤检查者7例,以突发癫痫来检查者9例,以头痛伴肢体无力来检查者11例,病程最短1天,最长3个月。

   2.检查方法

  使用philips brilliance 6全身螺旋ct机或岛津sct-4500tf全身ct机。wWw.lw881.com使用岛津sct-4500tf全身ct机扫描12例。常规10mm层厚/层距,部分5mm层厚/层距。其中2例行增强扫描,用60%泛影葡胺50ml静脉手推后扫描。使用philips brilliance 6全身螺旋ct机扫描15例,9例直接轴扫,6例螺扫后重建。其中3例行增强扫描,50ml碘海醇高压注射器注入静脉后螺旋扫描。

  结果

  1.ct表现

  本组幕上多见,共23例,幕下4例。幕上者分别位于额叶、顶叶、枕叶各7例,基底节3例,位于大脑白质区20例,灰质区10例。病灶边缘不清楚者24例,清楚者3例。病灶最大者2.8cm×3.2cm,最小者1.0cm×1.0cm。病灶周边均无水肿。12例行增强扫描,4例无强化,8例轻度至中度均匀强化。

  2.手术病理

  19例于一周内手术,2例经定向穿刺活检。病检结果:间变性星形细胞瘤7例,巨细胞性胶质母细胞瘤7例,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3例,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4例。

  3.病例举例

  患者,女,60岁,以突发癫痫来诊。头部ct平扫示:左额顶叶白质区见一大小约1.2cm×2.0cm稍高密度影,边缘不清,质地均匀,ct值约47hu,周边无水肿影,考虑灰质异位或者脑肿瘤(图1)。临床经脱水对症治疗,两周后复查ct。平扫见左额叶病灶明显扩大,边缘不清,质地不均,局部密度增高(图2)。手术见肿瘤呈紫红色,质软脆,血运丰富,边界不清,无包膜,分块切除肿瘤,镜下全切。病理诊断:巨细胞性胶质母细胞瘤(who iv级)。

  患者,女,60岁,头痛一周,伴右下肢无力。头部ct平扫示:左尾状核头部见一小结节影,呈稍高密度,ct值约67hu,边缘尚清,外缘不整,增强扫描无强化(图3,4)。选择病变为靶点,穿刺搜集约5mmx5mmx10mm组织,见组织呈暗紫红色,血运丰富,冷冻送检。病理结果:间变性星形细胞瘤(who iii级)。

  讨 论

  脑胶质瘤起源于神经间质细胞即胶质细胞,为颅内最常见的肿瘤,占全部颅内肿瘤的40%。常见的有星形细胞瘤、少枝胶质瘤、室管膜瘤及髓母细胞瘤等,以前者最常见。该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发于青年人。成人好发于幕上,儿童好发于幕下。肿瘤无包膜,生长方式呈浸润性。肿瘤易发生囊变、坏死、钙化、出血等。其病理表现因细胞间变程度,肿瘤血管及退行性变而异。通常ct表现为脑内低密度肿块,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周围脑质有水肿,有显著占位效应。而ⅰ、ⅱ级星形细胞瘤呈浸润性生长,但与胶质间境界清晰,周围很少有水肿区。由于肿瘤血管内皮细胞结合紧密,血脑屏障较为良好,因而不发生或较少发生造影剂血管外溢,故无强化或仅有轻度强化[1,2]。

  组织学上脑胶质瘤分4型,即纤维细胞型,原浆细胞型,毛发细胞型和肥胖细胞型,在ct和mri上4型无明显区别。ct及mri将其分为四级,i级为良性,ii级为过度性,iii,iv级为恶性[2]。

  文献介绍,通过对照研究发现,毛发细胞型一般仅表现在i级,肥胖细胞型仅表现在ii级以上者,以iii,iv级为多,纤维细胞型和原浆细胞型表现在i-iv级中[2]。据统计,i级者13.3%为混合密度灶,iii,iv级中13.1%为高低等密度灶,其中高密度灶为出血,ii级中多数为混合密度灶[2]。本组病例所见与此不一,本组病理分级为iii--iv级,但均为均匀高密度病灶。本组ct显示的高密度灶病理中未发现出血灶,多为纤维细胞。

  作者发现部分胶质瘤平扫时为片状略高密度影,边界清晰,周围无水肿,中等强度强化,此类肿瘤易被误诊为脑血管畸型,海绵状血管瘤。此类胶质瘤病理改变常为细胞间变程度低、浸润性小、生长缓慢,多为ⅰ、ⅱ级星形细胞瘤[3]。本组ct表现与其相似,但病理分级均比较高,多为iii-iv级。

本组病例在早期多数被误诊[1],分别误诊为脑挫裂伤并血肿、高血压脑出血、血管畸形、脑灰质异位、脑膜瘤等。所以,在日常工作中,遇到上述ct表现应想到高密度脑星形胶质细胞瘤可能。

【参考文献】
 1. 胡洪斌. 高密度脑胶质瘤ct误诊分析[j].中华误诊学杂志,2009,9(25)6212-6213.

  2. 李建胜,龚洪翰,肖香佐等 脑胶质瘤的二维氢质子磁共振波谱研究 中国ct和mri杂志[j] 2006,4(3)

  3. 赵玉芹. 脑胶质瘤8例误诊分析[j].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7,7(1):5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