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膀胱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2015-07-09 10:1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膀胱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43例膀胱肿瘤的声像图与膀胱镜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43例膀胱肿瘤中移行上皮癌27例,鳞状上皮癌6例、腺癌3例、乳头状瘤3例、腺性膀胱炎2例、输尿管肿瘤膀胱浸润2例,诊断符合率9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膀胱肿瘤的首选方法,具有无创,简便、价廉等特点。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膀胱 肿瘤

  资料与方法

  2007年6月~2009年3月收治膀胱肿瘤患者43例,男27例,女16例;年龄43~81岁,平均62.5岁。仪器为ge logiq 7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和东芝eub-6500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3.5~5.0mhz。

  方法:患者充盈膀胱,对膀胱经行多切面、多方位连续扫查,仔细观察膀胱壁的各层结构是否有增厚、黏膜是否光滑平整、有无隆起及向外浸润等,对病变区形态、大小、数目、回声、基底等做详细描述,并结合彩色及能量多普勒血流情况综合分析。

  结 果

  43例膀胱肿瘤中,移行上皮癌27例,鳞状上皮癌6例、腺癌3例、乳头状瘤3例、腺性膀胱炎2例、输尿管肿瘤膀胱浸渍2例。wWW.133229.coM所有病人均经膀胱镜及手术证实,其中乳头状或菜花状34例,结节状3例弥漫性6例;基底部增宽29例;基底或内部有血流信号34例,血流信号不明显9例,ri 0.48~0.66,诊断符合率91%,误诊率9%。

  讨 论

  膀胱肿瘤为泌尿系最常见的肿瘤,分为上皮性和非上皮性肿瘤两类,移行上皮性肿瘤占95%,多以移行细胞乳头状瘤多见,鳞状上皮细胞癌、腺癌少见;非上皮性肿瘤罕见,由间质组织发生,多数为肉瘤,其次为嗜铬细胞瘤、畸胎瘤、血管瘤及纤维瘤等。临床上多以无痛性肉眼血尿就诊,可为间歇性,偶伴发尿急、尿频等膀胱刺激症状,以三角区和两侧壁多发,目前认为超声为诊断膀胱肿瘤的筛选和诊断的首选方法,它对肿瘤的位置、大小、数目、回声、基底等准确描述。对膀胱壁的浸渍程度也可以提供重要信息,为临床的治疗及预后判断提供依据,同时结合彩色多普勒在肿瘤内部及基底部发现点状、短棒状、分叉状的血管的血流信号,对肿瘤的确定更有帮助。超声对<5mm的肿瘤不易发现,需要结合膀胱镜作出诊断。膀胱镜可以发现<1mm的肿瘤,现为诊断膀胱肿瘤的主要方法。膀胱镜检查也有局限性,对于膀胱肿瘤较大占据膀胱腔或侵及尿道口及尿道狭窄者,检查不易成功,超声恰恰可以弥补这一点。在诊断膀胱肿瘤中,前壁的肿瘤因为超声伪像干扰易漏诊,需要仔细分辨,必要时采用高频探头检查。

  膀胱肿瘤需要与以下疾病相鉴别:①凝血块:它与肿瘤最主要的鉴别点在于改变体位时可以移动,且内无血流信号,鉴别仍有困难时,可以治疗后,发现膀胱内异常回声减少或消失。②慢性膀胱炎:它可表现为膀胱壁的不规则增厚,回声增强,可呈小房、小梁样改变,通常有尿路反复感染及前列腺增生史,超声发现膀胱壁连续无缺损可供鉴别。③膀胱结核:膀胱可缩小、内膜不完整、有钙化斑,结合有脓尿及泌尿系结核史鉴别,但有时仍需膀胱镜确诊。

  总之,对于膀胱肿瘤的超声诊断要注意多切面扫查,尤其是前壁及尿道口处,发现肿瘤后,注意观察膀胱壁的完整程度和周围浸渍情况,对其分期做出初步诊断,同时结合膀胱镜或ct、mri等,诊断率可以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 曹铁生,段云友.多普勒超声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39-441.

  2 贾译清.临床超声鉴别诊断学.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720-721.

  3 张歧山,郭应禄.泌尿系超声诊断治疗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110-111.

  4 王健宏,钱蕴秋,等.能量多普勒显像评价膀胱肿瘤的血流特征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比较显像.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8,14(2):2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