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呼吸内科疾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2023-12-11 00:2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目的:对呼吸内科疾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中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以求更好的治疗呼吸内科疾病。方法:筛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内我院接诊的70例患有呼吸内科疾病的患者的病例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为35例采用常规治疗的患者,实验组为35例采用药物治疗配合心理治疗进行治疗的患者,对一段时间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作用效果进行深入分析。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临床治疗,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1%,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的差异性十分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1]。结论:呼吸内科疾病适合采用药物治疗配合心理治疗可以针对呼吸内科的特点进行治疗,其治疗效果更好,值得在临床中加以推广应用。


  【关键词】呼吸内科疾病;临床特点;注意;问题


  呼吸内科疾病具有难以治愈,反复发作,病期较长,容易出现并发症的特点,并且在治疗上,患者经常会出现精神紧张,躁动不安的情况。因此针对这些情况,本文筛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内我院接诊的70例患有呼吸内科疾病的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具体研究如下[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筛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内我院接诊的70例患有呼吸内科疾病的患者的病例资料,通过统计分析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为35例采用常规治疗的患者,实验组为35例采用药物治疗配合心理治疗进行治疗的患者。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41到72岁,平均年龄(58.34±5.7)岁,其中慢性阻塞肺炎患者为18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8例,支气管扩张患者7例,肺癌患者2例;实验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45到76岁,平均年龄(61.34±6.2)岁,其中慢性阻塞肺炎患者为19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9例,支气管扩张患者6例,肺癌患者1例。所选取的患者均符合诊断标准,且已排除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資料上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具体包括:合理的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对患者对药敏试验以测试患者对不同药物的敏感性,对患者进行抗过敏治疗,保持刷牙,常用生理盐水漱口以保证患者的口腔卫生,从而方式进入口腔后引起口咽部感染,保持患者所处环境温度为18-21℃。


  1.2.2实验组治疗方法


  1.2.2.1药物治疗


  呼吸内科的治疗需要控制好药物的浓度以及其剂量并严格遵守。在治疗呼吸内科疾病时最常用的是糖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可以起到高效抗感染及抗过敏作用,要严格按照剂量及用法合理使用。对于程度较重的呼吸道感染患者而言,其致病因素是铜绿假单胞菌以及肺炎链球菌的感染,可以采用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对于个别可以引起人兴奋的药物可以采取雾化服用的方式,与此同时对患者的心率做好监测并做出紧急应对措施。输入人体的药物可以采用两条合适的静脉进行输入,按照药物的类别进行分类输液。某些可能会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的药物要在服用之前做好过敏检测,如若可能出现过敏反应要选取合适药物进行代替,在药物治疗过程中若患者出现恶心、抽搐等症状要立即停用相应药物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在呼吸内科患者中大多数是年龄较大的患者,免疫调节能力下降,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药物耐受力不够,出现过敏,输液时肢体出现水肿,因此在药物治疗时要对患者进行仔细观察记录,对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预案[3]。


  1.2.2.2心理治疗


  呼吸内科患者会由于对疾病的恐惧而出现焦虑现象,会导致治疗效果不佳,对于心理护理而言,首先应对患者明确讲解患者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促使他们明确自身疾病的状态以及注意事项,从而减缓患者对病情的恐惧感。若患者仍旧呈现出过度焦虑情况则应适当给予镇定剂。要积极对患者不适进行询问,并借助暗式或者是诱导等形式来做好心理护理,对患者的问题要耐心倾听并与患者进行及时交流,从而消除掉患者的负面情绪,使患者以轻松愉悦的心情接受治疗[4]。


  1.3判定疗效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显效率:患者接受治疗后,呼吸内科疾病渐渐痊愈,临床症状减少量大于80%,各项生命体征恢复正常。此类患者在筛选总人数所占的百分比称为显效率。


  有效率: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后,呼吸内科疾病得到改善,临床症状减少量处于50%-80%,各项生命体征出现恢复迹象。此类患者在筛选总人数所占的百分比称为有效率。。


  无效:心血管患者在接受药物治疗后,患者病情没有得到控制甚至于出现加重迹象,生命体征没有出现明显改变的现象称为无效[5]。


  1.4统计学方法


  将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对脑梗患者进行治疗记录所得数据录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20.0中,对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将P<0.05差异记为统计学显著差异[6]。


  2结果


  见表1。


  3讨论


  在现今阶段,呼吸内科疾病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出现了很多新的特点,首先便是发病速度加快问题。众所周知,在20世纪的英国伦敦,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方式的飞速发展,但同时,由于工业生产带来的有害气体及烟尘,使呼吸内科疾病发病率翻了几十倍,这形象的说明了环境的污染对呼吸内科疾病的危害。如今随着大量工厂建立,很多未经处理的气体排入空气,使呼吸内科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其次便是其复杂的发病原因,现阶段造成呼吸内科疾病的因素很多,比如光化学烟雾,各种种类的病毒及细菌等。然后便是易于复发,由于现代社会人们逐渐变得懒惰,身体素质大不如前,并且很多病毒细菌由于各种因素产生变异,使得呼吸内科疾病的复发率逐年上升。


  基于此,本文筛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内我院接诊的70例患有呼吸内科疾病的患者的病例资料,以对照实验的方式进行分析探讨,对照组为35例采用常规治疗的患者,实验组为35例采用药物治疗配合心理治疗进行治疗的患者。通过研究发现,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1%,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1.4%,显然药物治疗配合心理治疗的方式治疗有效率更高,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的差异性十分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年龄普遍较大,免疫调节能力下降,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比如药物耐受力不够,出现过敏,输液时肢体出现水肿,因此在药物治疗时要对患者进行仔细观察记录,对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好预案,定期带患者进行复检[7]。


  综上所述,采用药物治疗配合心理治疗可以针对呼吸内科的特点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对患者观察记录,定期进行复检,治疗前做好相关预案,这样便可以最大限度的促进呼吸内科疾病的痊愈,提高治疗效果。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