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阳虚体质人群的健康评测特点分析

2015-07-04 09:4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作者:叶子怡,欧碧阳,林嬿钊,杨志敏

【摘要】 【目的】通过对不同体质人群的健康评估,分析阳虚体质人群健康评测的特点。【方法】对阳虚质人群(阳虚质组)33例和非阳虚质人群(非阳虚质组)73例进行全身电子扫描,检测评估阳虚质和非阳虚质人群的基础代谢、脏器功能和氧化自由基构成比等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非阳虚质组比较,阳虚质组的基础代谢和脏器功能降低,氧化自由基构成比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阳虚质人群基础代谢、内脏功能较非阳虚质低,而氧化自由基堆积较非阳虚质人群增高,提示阳虚质人群更易趋于衰老。

【关键词】 阳虚体质;健康评估;基础代谢;器官功能;氧化自由基

阳虚体质是以畏寒肢冷及脏腑功能减退等一派虚寒表现为特征的体质状态。其形成与先天禀弱或后天失养相关[1]。既往有学者通过实验室检查对阳虚者的内分泌、免疫、神经系统、物质代谢、肾脏功能、微量元素、微循环或血流速度、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及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等系统的功能变化进行分析[2],探讨该类人群的生理特征及疾病倾向性[3]。本研究尝试从机体代谢、脏器功能、自由基水平方面探讨阳虚类偏颇体质的实质,现报道如下。wWW.133229.CoM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08年8月至2009年3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健康调养咨询门诊进行电子扫描功能检测及体质辨识的受检人群,排除患有各种疾病者。体质辨识分类参照文献[4]的体质九分法,通过问卷式调查结合医师的四诊合参,综合评估判断。按广东省中医院体质辨识中心专家的辨识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2类,即阳虚体质人群(阳虚质组)33例,非阳虚体质人群(非阳虚质组)73例(气虚质30例,气郁质15例,痰湿质11例,湿热质和瘀血质各5例,平和质4例,阴虚质3例)。

  12研究方法对完成体质辨识分类的人群,运用人体功能状态快速扫描仪[5] [ddfao02usb 型easyscan, 即计算机辅助扫描功能诊断仪,由法国medild公司生产;注册号:国食药监器械(进)字2005第2210451号]进行评估,通过低压直流电刺激,根据电生理反馈信号,以数字化形式评估受检人体的电生理活性,并通过数值的高低评估不同体质人群基础代谢、组织脏器功能、氧化自由基等状况。

  13评估标准测试结果的判读方法按照仪器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基础代谢、器官功能状态值在-20~+20之间表示状况良好,数值低于-20提示生物活性状态的降低,高于+20提示升高;氧化自由基的数值<10为正常,10~20为偏高,>20为明显增高。

  14统计学方法数据录入表格并转录spss 130软件包数据库,采用描述性分析计算计量资料的均数±标准差(±s),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方差不齐、非正态时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检验水平α=005。

  2结果

  21一般情况对2类人群的基本情况进行比较:阳虚质组中男8例(占273%),女24例(占727%),非阳虚质组中男29例(占397%),女44例(占60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阳虚质组平均年龄(4097±1154)岁,非阳虚质组(3823±1297)岁,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109,p=03);阳虚质组平均体质量(5723±1461)kg,非阳虚质组(5858±1461)kg,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16,p=069)。

  222组基础代谢及肝、脾、肾区功能状态值比较阳虚质组基础代谢状态值降低20例(占606%),正常及升高13例(占394%);非阳虚质组降低18例(占247%),正常及升高55例(占753%),阳虚质组基础代谢降低的构成比较非阳虚质组升高,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阳虚质组肝区功能状态值降低19例(占576%),正常及升高14例(占424%);非阳虚质组降低21例(占288%),正常及升高52例(占712%)。阳虚质组脾区功能状态值降低15例(占455%),正常及升高18例(占545%);非阳虚质组降低9例(占123%),正常及升高64例(占877%)。阳虚质组肾区功能状态值降低15例(占455%),正常及升高18例(占545%);非阳虚质组降低12例(占164%),正常及升高61例(占836%)。阳虚质组脏器功能降低的构成比较非阳虚质组升高,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阳虚质组的基础代谢及肝、脾和肾区功能状态平均值低于非阳虚质组,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见表1。

  232组氧化自由基的分级构成比比较阳虚质组氧化自由基分级偏高的构成比与氧化自由基分级较高的构成比均较非阳虚质组增高,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果见表2。表12组基础代谢及肝、脾和肾区功能平均值比表22组氧化自由基的分级构成比比较

  3讨论

  人群中较为常见的体质类型是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及痰湿质。既往有研究表明[6-7],阳虚人群在能量代谢及排泄功能方面水平低下,代谢失调的本质是以阳虚为主。本研究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试从健康测评方面说明阳虚体质人群存在基础代谢能力下降的情况。基础代谢是综合性的评定指标,与体内肝失疏泄、脾失健运、肾精亏损等因素相关。而阳气亏虚,不能温养脏腑,以致各脏器功能低下,动力不足,生理功能减退,也是阳虚体质可能存在的内在实质变化。

  代谢功能下降,氧化不完全的产物增多,阳虚质人群机体氧化压力增加。氧化自由基[8]是人体新陈代谢和氧化反应所产生的物质,在体内堆积过多时,易致动脉硬化、人体衰老,甚至导致肿瘤等各种疾病的发生。阳虚体质是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体质偏颇状态,也是容易向疾病状态转化的体质。阳气为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阳气衰减,则脏腑不足,人体也逐渐走向衰老。了解阳虚质容易出现自由基增多的内在环境特点,可为今后健康干预以及预防疾病提供参考指标。

  本研究结果提示,阳虚体质作为常见体质之一,具有明显的体质特征,如基础代谢下降、脏器功能减退、体内氧化产物的堆积等。了解其内在实质变化,将为临床医学有效的体质调养奠定基础,预防体质向疾病的转化,达到未病先防的目的。

  由于本研究收集单一体质受检者106例,未纳入兼夹体质。而其中阳虚质所占的比例较大,且具有明显的特征性表现,故仅只分析了阳虚质与非阳虚质组间的差异,而气虚、气郁、痰湿、湿热等体质的特点及健康评估的临床意义,还有待进一步扩大研究范围及样本量来说明。

【参考文献】
 [1]朱燕波,王琦,姚实林.中医阳虚质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医杂志,2007,48(12):1113.

  [2]李东涛,田济运,王守海,等.阳虚的内在实质研究及展望[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7(13):1213.

  [3]李杰,吴承玉,骆文斌,等. 阳虚体质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j]. 辽宁中医杂志,2008,36( 8):1161.

  [4]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

  [5]孙涛,王天芳,武留信.亚健康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

  [6]汤小虎,邓中甲,唐辉.代谢综合征的中医认识及治疗[j].中医研究,2007,20(5):5.

  [7]林求诚,郭银庚,沈宗国.冠心病肾阳虚证血脂特点[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3(4):208.

  [8]傅善来.“治未病”的新抉择——抗氧化[j]. 社区卫生保健,2009,8(4):23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