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心衰室性心律失常的疗

2015-12-13 11:5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目的 观察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疗效。方法 抽取92例冠心病、心功能Ⅱ-Ⅲ级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采用美托洛尔和参松养心胶囊进行治疗。结果 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该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复发现象的患者人数明显少于A组;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结论 采用参松养心胶囊对患有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满意,复发率低,安全性好。

关键词:参松养心胶囊 冠心病 心力衰竭 室性心律失常
        冠心病是目前临床上发病率极高的一种常见疾病,是心力衰竭的常见病因之一。心力衰竭患者一旦出现有症状室性心律失常即为心源性猝死的高危人群,心源性猝死占心衰总死亡率的30-70%[1]。如何在有效控制心律失常同时增加患者的冠脉血流量,降低其心肌耗氧量,并改善心衰症状,减少复发率,降低死亡率,成为临床医生不断思考和研究的问题。参考相关文献,我们选择了参松养心胶囊作为治疗药进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我们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来我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92例患有冠心病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确诊病例,将其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分别采用美托洛尔和参松养心胶囊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治疗后的复发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心内科病房2007年8月至2011年3月住院确诊为冠心病,心功能Ⅱ-Ⅲ级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92例,冠心病( 心力衰竭型)诊断均符合 1979年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 (ISFC/WHO)“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和诊断标准。心律失常均在治疗前经24小时动态心电图确诊,并排除电解质紊乱所致。在冠心病心衰常规治疗基础上,将其随机分为两组,A组46例,男24例,女22例,年龄46-82岁,平均年龄(62.4±1.6岁), 病程1-7年,平均病程(2.4±0.6);B组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0.5±1.4岁), 病程1-9年,平均病程(2.2±0.9);抽样患者所有自然资料,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在研究过程中具有齐同可比性。
  采用临床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在2007年3月至2011年3月这四年时间里,抽取来我院就诊的92例患有冠心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将其分为两组,患者中年龄最大者89岁,年龄最小者64岁,平均年龄74.2岁;患者中有51例男性患者和41例女性患者;患者中冠心病病程最长者24年,病程最短者3年,平均病程9.4年;抽样患者所有自然资料,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在研究过程中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后确诊。(对照组50例,其中男22例,女28例,年龄15~37岁,平均(23.45±4.63)岁,该组患者仅应用辅酶Q10 mg,每日3次;普罗帕酮组45例,其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17~38岁,平均(24.01±5.13)岁,该组患者在应用辅酶Q基础上予以普罗帕酮150 mg,每日3次;参松养心胶囊联合黄芪颗粒治疗组49例,其中男23例,女26 例;年龄(12~35) 岁,平均(23.21±5.32)岁,在应用辅酶Q基础上联合应用参松养心胶囊3粒,每日3次,以及黄芪颗粒15 g,每日2次。三组患者用药均为3个月。)
1.2 方法
  将抽样中的92例临床确诊患者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6例。A组患者在常规治疗(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ACEI延缓心脏重构、他汀调脂稳斑、充分利尿)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12.5mg,口服,Bid.疗程3个月;B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参松养心胶囊(河北以岭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Z20030058 ) 4粒, 每日3次,疗程3个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治疗后的复发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3 疗效评价标准
  症状评价标准:显效:患者在经过治疗后胸闷、心悸、气短、疲乏等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或有明显的改善, 心功能分级改善1级或达到心功能I级;有效:患者在经过治疗后胸闷、心悸、气短、疲乏等临床症状表现有一定程度的改善,运动耐量较前增加;无效:患者在经过治疗后所有的临床症状没有任何变化或有加重迹象[2]。心电图评价标准:显效:静息状态下常规心电图检测结果恢复到正常水平;动态心电图ST段已经回升至等电位线水平,或导联T波由倒置状态恢复到正常状态,频发室性早搏(VPc)数量平均减少≥70%;成对室性早搏数量减少≥80%;短阵室性心动过速消失≥90%,连续心搏在15次以上室性心动过速及运动时心搏≥5次的室性心动过速完全消失。;有效:静息状态下的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显示ST段已经下降,治疗后ST段有一定程度的回升但没有达到等电位线的位置,或导联T波变浅回升幅度大于50%或T波由平坦转为直立状态,频发室性早搏(VPc)数量平均减少≥70%或连发减少≥90%;无效:心电图检测结果未达上述指标或有加重 [3,4]
  1.4 数据处理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P<0.05时认为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A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该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复发现象的患者人数明显少于A组,亦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没有出现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统计学差异并不明显(P>0.05)。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n/(%)]

组别

例数(n)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A组

46

18(39.2)

14(30.4)

14(30.4)

32(69.6)

B组

46

24(52.2)

19(41.3)

3(6.5)

43(93.5)

P值

 

<0.05

<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比较情况[n/(%)]

组别

例数(n)

显效

有效

无效

有效率

A组

46

18(39.2)

14(30.4)

14(30.4)

32(69.6)

B组

46

22(47.8)

18(39.2)

6(13.0)

43(87.0)

P值

 

<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冠心病心力衰竭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在中医学理论中属于胸痹心痛,心悸,心衰病等范畴。通过中医临床对该病患者进行辩证论治后发现,大多数患者属于本虚标实症。以气阴两虚为本,痰浊、瘀血阻滞为标,又以瘀血阻滞最为多见[5]。瘀血内潜,心血不畅,血流不通,脉道不利,血脉受阻,扰动心神,神不清明 ,则发心悸。
  参松养心胶囊是在中医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制出的一种中成药,补、养、敛三法并用,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阻断心律失常的发生。该药选用人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以治发病之本,配以桑寄生补宗气、助心气,伍以酸枣仁、山茱萸养血安神,上药合用补络中气血;甘松、赤芍、丹参、土鳖虫和人参益气活血通络;佐以黄连清心安神,龙骨重镇安神。功能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心安神。补、养、敛三法并用,标本兼治,不仅可以对患者的心肌细胞代谢功能和心脏传导系统的生理功能起到有效的调节作用,而且对自主神经的生理功能具有很好的改善能力。缬草酮是甘松中的主要有效成分,该成分与患者的心肌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中存在的一些特异蛋白能够发生结合反应, 进而对患者机体内的Na+内流情况起到有效的改善作用, 对K+的外流起到促进作用, 使患者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得到有效增强, 并且能够使患者心肌和传导系统的动作电位得到充分的延长, 将折返环阻断,从而对患有心力衰竭的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6]。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 参松养心胶囊可以使患者的冠状动脉所承受的阻力显著降低, 使心肌的耗氧量和耗氧指数明显降低, 从而为患者的心肌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提供充足的能量保证, 使其心肌细胞对不良外界刺激的抵抗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使应激状态得到充分改善, 对自主神经的功能起到有效调节,对折返激动现象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因此,参松养心胶囊在抗心律失常同时,具有改善微循环,增加心肌血液供应,增强心肌收缩力的作用。适合用于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患者的治疗。
  总而言之,采用参松养心胶囊对患有冠心病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比较理想,能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最有效的控制,可以使治疗后的复发率进一步降低,毒副作用少,安全有效,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 Eland JG.Clark A.Has the survival of the heart failure population changed Lessons from trials[J].Am JC cardiol.1999,83:112-119
 [2] 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世界卫生组织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J].Circulation,2009,14(11):259-260.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常见心脑血管疾病诊治指南.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159-160
[4]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等.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应用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32(12):1065-1066.
[5] 高宝英,李学军,刘磊,等.三七中人参三醇甙对动物缺血性心律失常的影响[J].药学学报,2008,27(19):642-643.
[6] 吴以岭.脉络-血管系统病新概念及其治疗探讨[J].疑难病杂志,2007,24(15):286-287.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