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对胃癌根治术的指导价值

2015-12-13 11:5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目的:对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技术对胃癌根治术的临床指导意义和价值进行研究讨论。方法:抽取66例胃癌患者,采用胃癌根治术对其进行治疗,在进行手术之前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技术对供胃血管情况进行检查。结果:检查结果显示供胃血管状态正常的患者有59例,发生解剖变异的有7例;实际手术中观察到的结果显示,供胃血管状态正常的患者有57例,发生解剖变异的有9例。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胃癌患者实施胃癌根治术之前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技术对患者的供胃血管状态进行检测的准确性很高。

关键词: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胃癌根治术
    由于采用胃癌根治手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除了要将病变所涉及到的器官、组织进行彻底的切除外,还要在保留胃周的主干动脉的前提下将患者的淋巴结进行彻底的清扫,而淋巴结大多数分布在血管的周围,由于肿瘤对血管的侵犯和胃周血管分布情况比较复杂,且有些血管发生变异,这些原因往往使手术治疗的困难增加[1]。为了对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技术对胃癌根治术的临床指导意义和价值进行研究讨论,为临床找到指导手术的更好的方法,使该类手术的难度进一步减小,使患者的手术更加安全、更加彻底,组织进行了本次研究。在研究的整个过程中,抽取在过去一段时间内来就诊的66例患有胃癌的临床确诊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技术对供胃血管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测结果与实际手术过程中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采用临床研究过程中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在2008年6月~2011年6月抽取来我院就诊的66例患有胃癌的临床确诊患者。其中男42例,女24例;年龄31~86岁,平均55.8岁;病程2个月~3年,平均9.4个月。患者所有自然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均经过相关的临床检查后确诊,并由患者本人或家属在同意书上签字。

1.2  方法:采用胃癌根治术对抽样中的66例临床确诊患者进行治疗,在进行手术之前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技术对供胃血管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测结果与实际手术过程中观察到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仔细研究后我们发现,检查结果显示供胃血管状态正常的患者有59例,发生解剖变异的有7例;实际手术中观察到的结果显示,供胃血管状态正常的患者有57例,发生解剖变异的有9例。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手术和检查结果情况比较[例(%)]

方法

例数

供胃血管正常

解剖变异

CT检查

66

59(89.4)

7(10.6)

手术观察

66

57(86.4)

9(13.6)

3 讨论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技术由于其对患者的供胃血管解剖情况进行扫描时的速度相对较快、扫描的效率及血管强化率相对较高、价格相对低廉、安全系数相对较高,且具有无创、诊断与手术实际情况的符合率较高等特点,已使其成为在对患者进行胃癌根治术之前所进行的一项常规检查项目,已经基本上取代了以前临床上经常使用的DSA来对患者胃癌血管及周围组织结构进行观察的检查方法[2]。对于一名优秀的外科手术医生来说,仅仅单纯的具有熟悉患者的腹腔内动脉的正常解剖形态是远远不够的,现代临床医疗技术要求其在术前要尽可能对患者的腹腔内动脉及其分支是否存在变异和血管走向的异常情况进行全面准确的了解。在手术进行过程中采用外科技术将有关的血管分离“骨骼化”,对淋巴结的彻底清扫有积极的促进作用[3]。术前如果没有对患者进行进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 一旦患者的血管存在解剖变异现象,难免会使手术的时间延长,如果在手术的过程中稍有不慎,容易对患者的血管和器官造成误伤[4]

    总而言之,在对胃癌患者实施胃癌根治术之前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技术对患者的供胃血管状态进行检测的准确性很高,可以作为该手术的一项重要参考资料,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应对该检查方法进行进一步的完善。

4 参考文献

[1] 郑  仰,姚学清,林  锋,等.CTA在胃癌临床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循证医学,2008,18(22):109.

[2] 牛鹏辉,孟  镔,周  维,等.肝总动脉变异1例[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9,18(2):120.

[3] 张龙江,杨亚英,杨桂芬,等.国人肝动脉解剖及变异·160例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分析[J].放射学实践,2008,19(16):401.

[4] 马颂章.疝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45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