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糖与预后关系的研究

2015-12-13 11:5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糖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经影像学确诊的15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①高血糖组80例,依据血糖的水平又分为三组:Ⅰ组42例,Ⅱ组28例,Ⅲ组10例;②正常血糖组75例。比较两组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糖与预后关系。结果:急性期脑梗死的严重程度随血糖升高而加重,预后也较差,高血糖组(Ⅰ组、Ⅱ组、Ⅲ组)的急性期脑梗死的严重程度高于血糖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高血糖组脑卒中的加重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糖正常组75例,死亡4例(5.3%);血糖升高组80例,死亡12例(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的血糖可作为估计病灶范围大小、预后优劣的重要参数之一。临床医生应力争将脑梗死患者的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有益于拯救缺血半暗带的脑细胞和缺血区的保护。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糖;预后
    临床观察许多因素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血糖与预后关系密切。研究发现,糖尿病(DM)患者如果合并脑卒中时临床表现不仅较重,且预后也差,其病死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患者[1]。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血糖对预后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住院的脑梗死患者155例,入选病例诊断标准依据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第1版,全部病例行CT或MRI的扫描确诊,按照空腹血糖和有无糖尿病史分组。①高血糖组80例,为有糖尿病史或血糖升高者,男41例,女39例,平均年龄(63.9±6.3)岁。空腹血糖升高达到7.0~36.33 mmol/L。依据血糖的水平又分为三组:Ⅰ组(7.0~10.46 mmol/L)42例(52.5%);Ⅱ组(10.46~20.17 mmol/L)28例(35.0%);Ⅲ组(>20.17 mmol/L)10例(12.5%);②正常血糖组:无糖尿病史且血糖在正常范围内的75例,男43例,女32例,平均年龄(54.3±9.2)岁。排除标准:形成脑疝或昏迷者;腔隙性脑梗死者;合并严重的心、肺、肝、肾疾病者;以及除外甲状腺和肾上腺、垂体疾患等与高血糖有关的疾病。

1.2  血糖检测方法:采用荷兰威图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方法为葡萄糖氧化酶法。3.9~6.1 mmol/L为空腹血糖,>7.0 mmol/L为血糖升高。

1.3  观察指标:①检测并记录患者入院当天、7 d、14 d、21 d、28 d的空腹血糖;②按照影像学检查将损害程度分为四组。正常:无梗死灶;轻度:梗死灶的直径<15 mm;中度:梗死灶的直径15~25 mm;重度:梗死灶的直径>25 mm;③按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的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办法在入院后第1天、2天、3天、7天分别进行评定,依据临床表现分为轻、中、重型。且只要其中的一次评分与初始评分比较增加>4分的视为脑卒中加重。

1.4  统计学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运用方差分析、χ2检验、直线相关分析对研究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脑梗死程度与血糖水平的关系:轻型70例、中型38例、重型47例,对应的血糖水平分别为(7.68±2.88)mmol/L、(11.36±3.73)mmol/L、(15.7±4.38)mmol/L。三组血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显示出血糖越高,病情越重。梗死面积比较,高血糖组大于正常血糖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脑梗死急性期预后与血糖水平的关系:急性期脑梗死的严重程度随血糖升高而加重,预后也较差,血糖升高组(Ⅰ组、Ⅱ组、Ⅲ组)的急性期脑梗死的严重程度高于血糖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表明血糖越高,急性期的预后越差。详见表1。

表1  患者血糖水平与脑梗死急性期预后的关系(例)

组别

例数

基本治愈

改善

无改善

恶化

总有效率(%)

正常血糖组

75

39

31

3

2

93.3

Ⅰ组

42

18

15

6

3

78.6

Ⅱ组

28

12

9

4

3

75.0

Ⅲ组

10

1

2

4

3

30.0

注:与正常血糖组比较,①P<0.05,②P<0.01

2.3  脑梗死急性期加重及死亡与血糖水平的关系:高血糖组脑卒中的加重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糖正常组75例,死亡4例(5.3%);血糖升高组80例,死亡12例(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2。

 

表2  患者血糖水平与脑梗死急性期加重及死亡的关系[例(%)]

组别

例数

加重

非加重

死亡

正常血糖组

75

66(88.0)

9(12.0)

4(5.3)

高血糖组

80

8(10.0)

72(90.0)

12(15.0)

3 讨论

    缺血性脑中风急性期血糖升高主要因为脑中风后脑水肿引起的站位作用引致的中线结构移位,对下丘脑-垂体-靶腺轴产生了刺激,从而导致交感-肾上腺系统的功能亢进,进而出现导致血糖升高的激素的增加[2]。另外,脑中风时,由于自身的应急反应一些促发血糖升高的激素产生增加[3]。脑中风后的脑组织受损与生理应激导致血糖增高被认为与如下机制有关[4]:①脑中风后的脑缺血缺氧导致糖的无氧酵解加速,乳酸生成增多,致使缺血区的乳酸性酸中毒,神经元的内线粒体肿胀和破坏,加重了脑细胞水肿;②血糖升高对脑缺血早期的再灌注的钙离子的恢复不利,导致积聚细胞内的钙离子,其病理基础是脑中风脑损害的钙超载的发生;③血糖升高进而增加血黏度,导致弥漫性微小血管病变的发生,侧支循环受到影响;④内皮细胞水肿及胶质细胞损害的加剧,使血脑屏障的损害加剧。另外,广泛性以及特征性的微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致病的特点,同时糖尿病性脑血管病引致的以中小动脉梗死和多发性病灶较多见。糖尿病患者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以及高血糖所致血黏度升高,都可以造成梗死区的侧支循环,使脑梗死面积扩大[5]

    本研究结果显示,急性期脑梗死的严重程度随血糖升高而加重,预后也较差,高血糖组(Ⅰ组、Ⅱ组、Ⅲ组)的急性期脑梗死的严重程度高于血糖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高血糖组脑中风的加重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糖正常组75例,死亡4例(5.3%);血糖升高组80例,死亡12例(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因此,脑梗死患者的血糖可作为估计病灶范围大小、预后优劣的重要参数之一。临床医生应力争将脑梗死患者的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有益于拯救缺血半暗带的脑细胞和缺血区的保护。

4 参考文献

[1] 王维佳,王晓明,李永库.脑梗死患者血糖增高的内分泌机理及其临床意义[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0,13(5):292.

[2] 宋建平,朱惠琴,袁丽娟,等.糖尿病血糖水平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08,12(1):38.

[3] 王振才,张建宏,陈晓红.急性脑血管疾病后血糖升高的意义和机制[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9,15(8):83.

[4] 冯美江,吴祖舜,王小冬,等.血糖动态监测及血清糖化蛋白测定在高血压脑出血中的应用价值[J].脑与神经疾病杂志,2009,13(3):97.

[5] 史洪润,杨玉庆,孟昭水,等.高血糖时红细胞聚集与急性脑梗死关系的研究[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0,16(9):16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