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胃肠间质瘤的外科治疗

2015-12-13 11:5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目的:对胃肠间质瘤外科手术疗效,以及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方法:对36例胃肠间质瘤患者的外科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术前并未进行病理诊断。诊断结果根据术后病理、免疫组化结果进行。患者肿瘤发生部位集中在以下区域:胃19例,小肠10例,直肠2例,肠系膜5例。肿瘤的直径在5 cm以内的有9例,大于5 cm的27例。肿瘤大小于良恶性表现出相关性(P<0.05);治愈率:术后1年以上的存活率为100%,3年以上的存活率为82.3%,5年以上的为65.2%。结论:对该病患进行术前诊断相对困难,主要依靠术后的病理检查确诊,CD117、CD34的阳性也协调诊断,肿瘤的大小和患者的病情往往呈正比,进行手术治疗任然是现在较有效的治疗手段。广泛切除或扩大淋巴结清扫不能提高生存率。

关键词:胃肠间质瘤;外科治疗
    对贵州航天医院从2007年~2011年间收治36例胃肠间质瘤患者的外科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36例,其中男22例,女14例,男女比例为1.58:1。年龄25~75岁,中位年龄为52.3岁。肿瘤主要生长部位胃19例,小肠10例,直肠2例,肠系膜5例。肿瘤的直径在5 cm以内的有9例,大于5 cm的27例。主要临床表现:腹痛14例,消化道出血6例,贫血8例,腹部肿块2例,肠梗阻4例,无症状体检发现2例。

1.2  辅助检查及诊断:本组病患均未进行手术前病理诊断。手术前通过以下途径检测:胃镜、肠镜、钡餐、CT、B超等,疑似间质瘤6例(16.7%),胃黏膜外肿物待查10例(27.8%),平滑肌瘤或者肉瘤3例(8.3%),胃、直肠癌4例(11.11%),腹腔发现存在硬块11例(30.5%),消化道血手术探查发现2例。胃镜发现,胃间质瘤患者的胃黏膜下部出现外压性黏膜肿瘤的7例,黏膜出现糜烂、溃疡导致的为5例。使用钡剂造影时,局部出现充盈缺损的患者8例。小肠间质肿瘤4例。进行钡剂消化道造影诊断发现:消化道大出血2例,急诊手术探查检出直肠间质瘤1例。除患者是急诊手术外,其余35例都进行术前B超检查,发病率为78%。CT检查阳性率77.8%。所有病例均通过术后病理、免疫组化检查以确诊。

1.3  手术方法:全组病患均选择外科手术法进行治疗。并选择完全切除术:肿瘤及存在器官全部切除的21例,合并淋巴结清扫的患者11例;对肿瘤进行局部切除,即肿瘤剔除、肿瘤边缘3.0 cm左右切除的11例;不完全切除术:有肿瘤残留患者为3例。

2 结果

    光镜病理以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肿瘤的直径范围为1.2~20 cm不大于5 cm的患者9例,直径大于5 cm的27例。使用光镜能够见到富于梭形细胞或上皮样细胞上的间叶源性肿瘤;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desmin为11.11%(4/36),S-100为11.11%(4/36),α-SMA为30.6%(11/36),造血干细胞抗原CD34为58.3%(21/36),酪氨酸激酶受体CD117、CD34的阳性为63.9%(23/36)。良性肿瘤4例,平滑肌瘤1例,恶性间质瘤10例,低度恶性潜能者19例。

3 讨论

    胃肠道间质瘤(GIST)作为较频繁的胃肠道间叶源性肿瘤,占胃肠道恶性肿瘤发病率的0.1~0.3%之间[1]。病理结构观察,肿瘤细胞主要呈上皮样、梭型、多态性。胃肠道间质瘤中出现恶化的病例比例较高,在10%~30%间,并且往往还伴行肝脏、腹膜的转移,还存在难以定性的胃肠道间质瘤,可能是良性或者恶性,60%以上的患者的发病部位集中在胃肠道,此外大概5%左右的患者在阑尾、胆囊、大网膜等组织中出现病变[2-3]

    GIST的临床特点:①GIST作为较常见的消化道页源性肿瘤,对于任何年龄阶段的人都有爆发的可能性,多集中在40~80岁范围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本组病患资料显示:男22例,女14例,男女比例为1.58:1,年龄25~75岁之间,中位年龄为52.3岁。符合常见的报道;②此类病患者容易出现非定向的分化特性,较常出现在胃和小肠中,在结肠发病率较低,大概在5%左右。还可能会出现特殊病例,发生在肠系膜、网膜等难以界定良、恶。难以进行最后确诊;③GIST的潜伏期症状较若,不易察觉,缺乏特异性,患者可能出现腹部不适、疼痛或出现肿块、消化道出血等症状,进行早期确诊相对困难,同时还存在难以定性的交叉性肿瘤,给治疗带来了更多困难,患者病程进入发病后,多在6个月以上出现典型症状,此时25%左右的患者以出现转移。

    GIST的临床表现复杂,同很多病类似,典型特征不明显,这主要是由于肿瘤大小、发病部位以及良、恶性的程度有关,如其主要前期临床症状可能出现腹部不适、疼痛或出现肿块、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同很多病症相同,难以判断,可以选择内镜方式诊断,可以看见黏膜下肿块,内镜超声则可以检查肠壁的层次结构中出现的病变,还可以辅助医生对患者肿瘤位置的确定,以及根源。GIST在成年人中频发,尤其是男性,本组患者资料显示,早期患者并没有出现很多症状,同其他疾病相比,有一定隐蔽性,部分患者是手术过程中发现,约为25%左右,随着病程发展,肿瘤会逐渐增大,可能出现胃内出现、贫血等症状,甚至导致胃内穿孔。

4 参考文献

[1] 孙喜元.胃肠道间质瘤的临床诊治分析附36例报告[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3):68.

[2] 吴志娟,黄建康,朱玉春,等.螺旋CT增强扫描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2):82.

[3] 吴  伟.胃间质瘤的外科治疗(附40例报告)[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8,12(7):7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