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100例高血压患者经颅多普勒分析

2015-12-13 11:5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目的:应用TCD技术(经颅多普勒超声)探讨高血压对颅内动脉的影响及损害程度。方法:对100例临床诊断为高血压病患者进行TCD常规检测,观察其脑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并进行分析。 结果:高血压病对脑动脉损害明显,且不同年龄、不同病程其结果也不尽相同。结论:TCD检测有助于对高血压患者的脑动脉功能状态进行观察与评价,有助于脑血管疾病的预防。

关键词:TCD;高血压病;脑动脉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由于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因此,有效地治疗和控制血压是预防心、脑血管病主要环节和措施。应用TCD(经颅多普勒)观察高血压患者脑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探讨高血压对颅底动脉的影响及损害程度,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资料来源于山西省大同市二医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男46例,女54例,年龄35~83岁,平均54岁,病史数月~3O年不等。根据患者年龄分为≤40岁、41~59岁和≥60岁共3个组。高血压的诊断标准采用国际统一标准,即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3 kPa),舒张压90 mm Hg。100例高血压患者按血压水平分类属于1级的25例,2级的42例,3级的33例。采用德国DWL Multi-dop X型TCD仪,使用2 MHZ探头,分别探测左右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终末段,颈内动脉虹吸段,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1]。观察声音、频谱特点,血流速度,PI值等各项指标。TCD诊断标准参照高山,黄家星著《经颅多普勒超声(TCD)的诊断技术与临床应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4)。
2 结果
  检测结果见表1。
表1  100例高血压患者TCD检测结果[例(%)]

组别

例数

脑血流速度增快

脑血流速度减慢

PI值增高

脑血管狭窄

正常

≤40岁

21

8(38)

1(5)

1(5)

0(0)

11(52)

41~59岁

42

20(47.6)

4(10)

26(62)

3(7)

7(17)

≥60岁

37

15(40.5)

18(48.6)

32(86.5)

11(29.7)

0 (0)

合计

100

43(43)

23(23)

59(59)

14(14)

18(18)

  由表1可见,100例高血压病患者TCD各参数异常的82例,占82%。异常参数中,≤40岁的占12.2%(10/82),41~59岁的占42.7%(35/82),≥60岁以上的占54.9%(45/82)。TCD异常主要表现为脑血流速度增快,脑血流速度减慢,搏动指数(PI)增高及脑动脉狭窄。
3 讨论
  本组100例高血压病患者TCD检测异常率高达82%,说明脑动脉是易受累部位之一。脑动脉损害程度与年龄及高血压病史长短呈正相关系。≤40岁组以脑血流速度增快为主,在TCD检测中可探到多支动脉血流速度加快,但搏动指数(PI)改变不明显;因此,早期治疗高血压可降低脑血流速度,延缓脑动脉硬化的发生。41~59岁组以搏动指数(PI)增高为主,并随着病程进展及患者年龄增长,TCD显示不同程度脑血管狭窄改变。≥60岁以上组搏动指数(PI)增高86.5%,且在高龄或高血压病病史较长患者中表现为高阻力波型,这种高阻力波型也是高血压动脉硬化所特有的TCD特征,TCD表现颈内动脉系或椎基底系多支动脉血流速度明显或异常增快。严重者脑动脉狭窄和脑血管闭塞同时出现。TCD检测脑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出现,说明高血压对脑动脉已造成较严重损害[2]。综上,对高血压患者进行TCD检测,可以反映患者脑动脉的病理生理改变,评定其脑血管功能状况,对是否存在脑动脉狭窄,闭塞以及侧枝供血情况提供客观依据;并可根据不同TCD改变评价高血压对脑动脉损害程度,估计预后和指导治疗,为防治高血压病引起的脑血管疾病提供客观临床依据。
4 参考文献
[1] 张文秋.14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颅多普勒结果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07,23(7):38.
[2] 黄晓红.120例高血压患者经颅多普勒血流频谱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8):8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