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微创钻孔置管引流治疗早期亚急性及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应用“亚急性及慢性硬膜下血肿在局部麻醉下行钻孔”冲洗引流配合尿激酶注入夹管后再开放治疗的36例亚急性及慢性硬膜下血肿的临床资料。结果:29例血肿全部清除、4例转变为慢性硬膜下积液、出现无张力性气颅2例,1例1个月后复发。未发生脑实质损伤、颅内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微创钻孔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损伤小,配合尿激酶注入夹管后再开放,适合老年人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
关键词: 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微创钻孔;尿激酶注入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指伤后4 d~3周内者,慢性硬膜下血肿指受伤后2周以后,为老年患者常见神经科病症。因微创钻孔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损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便于临床推广应用。我科于2000208~2009207[?]采用局部麻醉下穿钻孔置管引流并予尿激酶注入治疗36例亚急性及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患者,取得良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36例患者中男30例,女6例,年龄55~90岁,平均73岁。术前无明细症状10例。反应迟钝、淡漠、记忆力差、不同的精神症状、嗜睡5例,锥体束功能障碍13例,言语功能障碍7例,瞳孔有变化1例。血肿绝大部分位于额颞顶部,血肿量70~180 ml,单侧33例,双侧3例。CT扫描表现为颅骨板下新月形或双凸状
高、等或混合密度影,血肿范围广泛,不受颅缝限制,占位征象显著。
1.2 治疗方法:送达手术室在局部麻醉下,使用本院自制T型颅钻孔,置入一次性引流管,常规定位方法根据CT或MR片测量定位,在血肿最厚部位,避开血管及功能区进针,钻透颅骨、硬膜进入血肿腔后拔出颅锥,然后置入引流胶管,长度大约4~6 cm左右,平均5 cm,随后用生理原水等量冲洗置换,冲洗过程抽吸速度应缓慢,当冲洗液较为变淡后固定引流管接引流瓶返回病房。术后第1天开始每天向血肿内注入尿激酶4万U,刚开始夹管2 h,随后逐渐增加夹管时间,待复查头颅CT血肿小时[多少小时?]后消失后约3~5 d内再拔掉引流胶管。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一定要遵循无菌操作规,术后予预防性给抗生素。术后停用脱水剂,补充生理盐水2 000~2 500 ml/d,促使脑膨胀,以利引流,消除残腔。
2 结果
29例血肿全部清除、4例转变为慢性硬膜下积液、出现无张力性气颅2例,1例1个月后复发。未发生脑实质损伤、颅内感染等并发症。
3 讨论
亚急性硬膜下血肿为中老年人常见的一种颅脑损伤,发生机制为老年患者器官老化、功能减退、脑萎缩、颅内压偏低,造成颅内静脉压力高,凝血机制差,且老年人绝大多数有行动迟钝,易发生绊跌致轻度头部外伤,导致颅内桥静脉或皮层小血管破裂出血[2]。因此,对老年患者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反应迟钝、淡漠、记忆力差、肢体无力、言语功能障碍等神经及精神症状。要及早行头颅CT检查,明确诊断,避免误诊漏诊。随着CT广泛应用于临床,亚急性硬膜下血肿现多主张行钻孔置管引流这一方法进行治疗,并见较多报道。该方法只需局部麻醉,操作简单、安全、损伤小,尤其适合于老年人,因为老年人伴有许多其他疾病,手术耐受力差。
4 参考文献
[1] 李果珍.临床CT诊断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711.
[2] 许成吉,徐龙庆,单振字,等.钻孔引流术治疗亚急性及慢性硬膜下恤肿145例临床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06,9(4):35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