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梅花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效果分析

2015-12-13 11:4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目的:对梅花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58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者且采取梅花针治疗(即梅花针治疗组),同时选取36例给予常规促排卵药物治疗的排卵障碍性不孕者作对比(即促排卵药物治疗组),然后对两组患者排卵率、妊娠率及两种方法的安全性进行观察与数据分析。结果:梅花针疗法在促进排卵与宫颈黏液方面与药物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妊娠率上高于药物治疗、流产率低于药物治疗;梅花针疗法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药物治疗。结论:梅花针叩刺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且操作简便。

关键词:梅花针;排卵障碍;不孕症;效果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目前我国不孕症发生率显示为10%~20%,而因排卵障碍所致不孕症者已经高达20%~40%,对于此种不孕西医多给予促排卵药物,但往往能够对宫颈黏液和输卵管蠕动产生不利影响且易导致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等[1-2]。文章使用梅花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以期探寻一种安全、有效、操作简便的治疗手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58例诊断为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患者,所有患者符合《不孕与不育》诊断标准且采取梅花针治疗(即梅花针治疗组)[3];同时58例排卵障碍性不孕者年龄22~39岁、平均(32.00±1.50)岁,病程1~3年、平均(2.00±0.50)年,月经初潮平均年龄(15.00±1.00)岁;原发性不孕24例,继发性不孕34例。另外于同期纳入给予常规促排卵药物治疗的36例排卵障碍性不孕者作为对比研究(即促排卵药物治疗组),并且对两组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后显示两组不孕症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①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或肾上腺功能异常所致内分泌疾病;②输卵管、宫颈、免疫原因及子宫内膜异位症;③严重妇科疾病;④卵巢早衰、敏感综合征等高促性腺激素。

1.3  治疗方法:促排卵药物治疗组采取口服克罗米芬50~100 mg/d、连续5 d,同时加服戊酸雌二醇1 mg、1次/d、连续9 d,然后在月经第10天时开始监测B超,当优势卵泡达到标准后给予5 000~10 000 U HCG诱导排卵。梅花针治疗组:①主穴:关元、中极、双侧三阴交、肾俞穴;②配穴:肾精亏虚型:选取腰阳关、双侧太溪;肝气郁结型:双侧太冲、肝俞;气滞血瘀型:双侧膈俞、血海;脾虚湿浊型:双侧丰隆、脾俞。选取以上主穴加配穴给予梅花针进行叩刺至皮下潮红微微渗血为佳、5~10 min/次、1次/d、2次/周、10次为1个疗程。

1.4  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例(%)]

组别

例数

排卵

宫颈黏液≥8分

妊娠

流产

梅花针治疗组

58

42(72.41)

40(95.24)

32(76.19)

2(6.25)

促排卵药物治疗组

36

28(77.78)

27(96.43)

14(50.00)

3(21.43)

P

 

>0.05

>0.05

<0.05

<0.01

2.2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例)

组别

例数

皮肤潮红或皮疹出现

头晕恶心

腹胀

肝肾功能异常

合计

梅花针治疗组

58

1

0

0

0

1(1.72)

促排卵药物治疗组

36

2

1

1

0

4(11.11)

注:与梅花针治疗组比较,①P<0.01

3 讨论

    大量研究显示排卵障碍性不孕的发生是由于下丘脑-腺垂体-卵巢轴系统功能发生障碍致使卵泡无法发育或发育到一定程度停滞造成卵泡闭锁、卵泡未破裂黄素化和不出现排卵及黄体功能不足所致,因此我们本次利用梅花针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从表1治疗效果来看梅花针疗法在促进排卵与宫颈黏液方面与药物治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妊娠率上高于药物治疗、流产率低于药物治疗(P<0.05)[4]。同时从两种疗法安全性对比方面来看,梅花针疗法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药物治疗(P<0.05),提示梅花针疗法安全性良好。这是因为本次以主穴结合配穴根据辨证进行论治,例如关元、中极穴是任脉要穴,而任脉主胞胎、主生殖,而三阴交、肾俞可培肾固本、补益精血,太冲及肝俞可疏肝理气,血海等穴位可活血化瘀,丰隆及脾俞则健脾化痰等;同时利用梅花针对以上穴位进行叩刺处理,梅花针叩刺作为一种浅刺是通过叩刺皮肤使邪气随瘀血从表而解,进而达到疏通经络、化瘀散结、排毒祛邪的目的,因为皮部是经脉功能活动反应于体表的部位、也是经络之气散布之所,通过对皮部的叩刺可以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而诱发排卵、促进输卵管蠕动及卵泡排出致使其受孕等[5]

4 参考文献

[1] 唐  嫄.不孕患者排卵障碍的临床分析[J].吉林医学,2011,32(18):3666.

[2] 吕  静.人类促排卵药物的安全合理用药策略[J].上海食品药品监管情报研究,2010,8(1):41.

[3] 罗丽兰.不孕与不育[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2.

[4] 杜欣泽,赵凤华,刘玉成.66例排卵功能障碍性不孕针刺治疗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1,3(6):127.

[5] 陆寿康.刺法灸法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14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