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聪耳通窍汤治疗暴聋的临床研究

2015-12-13 11:4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目的:观察聪耳通窍汤治疗暴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名确诊为暴聋(突聋)的患者,按照随机化方案,依据1:1的比例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两个小组,每组各30例。中药治疗组服用聪耳通窍汤,每次100ml,每日3次。西药对照组服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每次12mg,每日3次,口服,共观察两个疗程(2周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的不同阶段,其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和两个疗程之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第一疗程之后,两组的症状、体征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第二疗程之后,治疗组总有效90%;对照组总有效率82. 4%。经采用t检验,对两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临床实践,对照观察,中药治疗组的疗效明显好于西药对照组的疗效。

关键词:暴聋 邪闭耳窍 聪耳通窍汤

 聪耳通窍汤治疗暴聋的临床研究
司晓文,李永存(贵阳中医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2)
摘要:目的:观察聪耳通窍汤治疗暴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名确诊为暴聋(突聋)的患者,按照随机化方案,依据1:1的比例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两个小组,每组各30例。中药治疗组服用聪耳通窍汤,每次100ml,每日3次。西药对照组服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每次12mg,每日3次,口服,共观察两个疗程(2周为一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的不同阶段,其症状、体征的改善情况和两个疗程之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第一疗程之后,两组的症状、体征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第二疗程之后,治疗组总有效90%;对照组总有效率82. 4%。经采用t检验,对两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临床实践,对照观察,中药治疗组的疗效明显好于西药对照组的疗效。关键词:暴聋   邪闭耳窍   聪耳通窍汤
                     ABSTRACTs
Objective: Observ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Cong Er Tong Qiao Tang treating idiopathic sudden deafness.
Methods: 60 idiopathic sudden deafness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 30 were as experimental subjects , which is treat by Cong Er Tong Qiao Tang , 30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by Betahistine Mutilate Tablets  as control group. Compared with effectiveness ,improving symptom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ith tow different drugs.
Results: After one month the total efficiency of test group was  90.00% and 82.40% for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Cong Er Tong Qiao Tang is better than the Betahistine Mutilate Tablets. And fewer side effects were reporded, the recurrence rate is much lower. Cong Er Tong Qiao Tang is worth recommending, for more safe and convenience .
Key words: Idiopathic sudden deafness Cong Er Tong Qiao Tang
临床资料与方法
1.病例筛选
  筛选2008年3月至2009年8月在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和山西省中医院门诊就诊,并且符合突聋病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的60名(60耳)突聋患者。
患者。
1.1. 纳入标准:
 1.1.1符合诊断标准:(2005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专业委员会)
(1)突然发生的,可在数分钟、数小时或3天以内。
(2)非波动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可为轻、中或重度,甚至全聋。至少在相连的2个频率听力下降20dB以上。多为单侧,但是也偶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
(3)病因不明。
(4)可伴耳鸣、耳堵塞感。
(5)可伴眩晕、恶心、呕吐,但不反复发作。
(6)除第Ⅷ颅神经症状外,不伴有其他颅神经受损症状。
1.1.2中医辨证属邪闭耳窍型
1.1.3年龄18-60岁,性别不限。
1.1.4知情同意,积极配合,完成临床观察者。
1.1.5一周内未用相关药物者。
1.2.患者资料:按照纳入标准筛选病例60人(60耳),纯中药治疗组30人30耳,男15人,女15人; 纯西药治疗组30人30耳,男16人,女14人。两组性别和年龄比较,P>0.05,均无显著差异。
2、检查内容
2.1.听力检查
     包括纯音听阈检查和声导抗检查,并记录结果。
2.2.自觉症状记录
     包括耳鸣、耳胀塞感、和眩晕。
3、治疗
   采用随机平行对照的设计方案,将60名患者随机分为中药治疗组和西药对照组各30例。2周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治疗共4周。
   中药治疗组采用聪耳通窍汤,每次100ml,每日3次,口服。其药物由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和山西省中医院中药房提供(机煎剂,每袋100ml)。
   西药组采用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每次12mg,每日3次,口服。(甲磺酸倍他司汀片,规格6mg/片,生产厂家为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40130)由贵阳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和山西省中医院西药房提供。
4.疗效判定(2005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科学专业委员会)
4.1. 痊愈:受损频率听阈恢复正常,或达健耳水平,或达此次患病前水平。
4.2.显效:受损频率平均听阈提高30dB。
4.3.有效:受损频率平均听阈提高15-30dB。
4.4.无效:受损频率平均听阈改善不足15dB。
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90%;对照组总有效率82.4%。经采用t检验,对两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
 讨论
     突聋中医学谓之为“暴聋”,实者多因外邪或脏腑实火上清窍,或瘀血、痰饮蒙蔽清窍;虚者多为脏腑虚损,清窍失养所致。西医学认为循环障碍及膜迷路破裂是主要成因,治疗方法主要应用血管舒张剂,血浆增溶剂,抗凝剂以及营养神经剂,皮质类固醇激素等,但疗效均不满意。由于西药的副作用和易产生耐药性之故,近年来研究者更多关注到中医药对本病的治疗。中医药治疗因其毒副作用小,作用温和,而且持久,且具有辩证施治及综合治疗的优势作用,所以近年来被研究者所看好。
  聪耳通窍汤是导师临床多年应用的经验方,依其病因病机主要用于邪闭耳窍型的突发性耳聋,包括外感风热之邪和内伤肝火之邪。其主证有:突起耳鸣,如吹风样,昼夜不停,听力下降或伴有耳胀闷感。可伴有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发热恶寒等,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或者耳鸣如闻潮声或风雷声,耳聋时轻时重,多在情志抑郁或恼怒之后耳鸣耳聋加重。可伴口苦、咽干、面红或目赤,尿黄、便秘,夜寐不宁,胸胁胀痛,头痛或眩晕,舌红苔黄,脉弦数。
     聪耳通窍汤药物组成如下:
  桑叶10g、葛根15g 、柴胡10g、蝉衣10g、川芎10g、香附10g、石菖蒲10g、丹参15g、白 芍15g、路路通15g、毛冬青15g、甘草6g等药物。方中用桑叶甘寒清润,可轻清发散,既能疏散肺卫风热、宣散燥气,又能清泻肝胆之火;葛根、柴胡、蝉衣宣散风热,清宣肺气,疏利肝胆经气;川芎乃血中之气药,香附是气中之血药,与柴胡同用,为《医林改错》“通气散”之意,能调气活血,通行经络;路路通、石菖蒲开窍聪耳;白芍、柴胡疏肝解郁;丹参、川芎、活血化瘀;毛冬青活血通脉,消肿止痛,清热解毒;葛根开阳通窍,调理气机;甘草调和诸药,全方药性平和,自然一体,具有疏风散邪,疏通经络的作用,主要适用邪闭耳窍型的突聋患者。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甘草、桑叶、蝉衣具有抗变态反应作用;葛根具有抗菌消炎和活血化瘀的作用;川芎具有镇痛、改善局部微循环、抗变态反应的作用;丹参具有改善血粘度、增快血流速度、抗氧化、提高肌体耐缺氧能力、抗血小板积聚和抗菌消炎镇痛解痉的作用;香附具有活血化瘀、解痉和激素样作用;石菖蒲有显著的降脂、抑制血小板聚集、并有延缓平滑肌痉挛的作用作用;柴胡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直接抑制致炎物质释放,对粘膜损伤模有保护作用的作用;毛冬青黄酮甙有扩张血管的作用,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毛冬青极度敏感。
     通过临床对照观察,聪耳通窍汤不失为经济实用,副作用小,疗效全面而卓著的处方,对于两周后的患者也具有疗效。中医辨证论治和整体调整,将不失为久病患者的良好治疗途径,其药源广泛,价格低廉,便于推广,为今后开发成国家级新药奠定基础,可更好地临床应用,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主编:王士贞,P82
[2]王明山,王霄霞、陈晓东等,突发性耳聋患者凝血状态的研究【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4,14(7):305-306
[3]利显民,早期高压氧联合凯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前瞻性临床研究,哈尔滨医药2008,28(1)7-8
[4]田道发主编,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P223
[5]刘延,美尼尔氏病和突发性耳聋治疗的若干问题【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7(2)124-125
[6]王士贞,耳鸣耳聋,中医耳鼻咽喉科学P83
[7]蒋春荣、殷团芳、卢永德等,突聋与微循环障碍的关系【J】,中国耳鼻咽喉颅外科杂志1999,(5)51-53
[8]张士军。化瘀汤治疗突聋50例。吉林中医药,1995,(3):2961
[9]杜毅,周超凡. 石菖蒲临床应用与实验研究的概述〔J〕. 内蒙古中医药,1993 ,12(1) :40
[10] 李向中.关于柴胡药理研究的探讨[J].中国中药杂志,2003,8(02):39.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