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呼吸内科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5-11-23 10:4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目的:探讨呼吸内科中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其中10例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为观察组,40例未患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患者为对照组。结果: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相关因素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机械通气时间、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胃黏膜保护剂应用情况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密切相关(P<0.01或P<0.05)。结论:机械通气时间、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胃黏膜保护剂应用情况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密切相关,为此要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防治。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肺炎;呼吸内科;预防防治;危险因素
    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是指内外科患者在接受机械通气3 d后发生的肺部与呼吸道感染,它是内外科急性患者常见严重并发症[1]。有关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呼吸内科呼吸机相关肺炎病死率可高达40%左右,并且并发症多,多为器官衰竭而死[2]。在治疗中的同时要加强预防,但是预防要有针对性,需要首先关注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此探讨了多种危险因素对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择2010年7月~2011年6月我院呼吸内科收住患者50例,呼吸机使用时数642 h,其中10例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为观察组,40例未患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患者为对照组。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医院获得性肺炎诊断治疗指南》[3]。观察组中,男6例,女4例,年龄18~86岁,平均(52.9±18.5)岁。其基础疾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3例,肺癌3例,支气管哮喘1例,肺间质病1例,其他2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19~90岁,平均(52.6±12.5)岁。其基础疾病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例,脑血管疾病10例,支气管哮喘10例,重症肌无力6例,其他4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危险因素资料收集:分别记录统计呼吸机相关观察组和对照组以下临床情况,包括:年龄、性别、机械通气天数、使用胃黏膜保护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管切开术、意识状态、胸部外科手术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呼吸机相关肺炎归因死亡认定标准:①死亡时肺炎未被控制;②直接因肺炎导致中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③肺炎为死亡促进或合并因素[4]

1.3  统计学处理:本文全部数据输入电脑,采用SPSS 19.0版统计软件作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我们对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相关因素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表明机械通气时间、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胃黏膜保护剂应用情况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密切相关(P<0.01或P<0.05)。详见表1。

表1  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例)

危险因素

观察组(n=10)

对照组(n=40)

P

年龄大于60岁

8

20

0.038

性别(男/女)

6/4

30/10

0.265

机械通气时间>7 d

7

10

0.001

使用胃黏膜保护剂

8

15

0.01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9

18

0.026

气管切开术

6

21

0.452

意识状态-清醒

5

20

0.452

胸部外科手术

3

10

0.386

3 讨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当前一种典型的医院获得性肺炎,表述上就表明其发生与机械通气密切相关,是机械通气中常见的并发症,预后差。相关研究报道其病死率可高达40.0%左右。在危险因素分析方面,众所周知,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必然会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病死率[5]。本组资料对可能影响机械通气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因素进行了统计学分析表明,结果显示与机械通气时间、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胃黏膜保护剂应用情况这些因素密切相关(P<0.01或P<0.05)。其中最主要因素是机械通气时间和使用胃黏膜保护剂情况。

    为此在预防方面要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①合理使用胃黏膜保护剂:滥用胃黏膜保护剂是引起肺炎细菌耐药的主要因素[6]。同时老年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泛耐药肺炎细菌感染且感染不易控制。文献显示合理使用免疫调节剂有助于预防和控制肺炎细菌感染及耐药菌的产生和传播;②加强耐药菌寄殖者与感染者的隔离:对感染此类患者进行隔离,可以减少和预防这些肺炎细菌耐药菌的传播[7];③进行洗手与环境消毒:医护人员的手是传播耐药菌的重要途径,调查发现医务人员的手常有肺炎细菌等革兰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寄殖。为减少耐药菌在危重患者的播散,医护人员应正确洗手,医院也应提供洗手设备;④心理预防:对患者及家属应积极进行心理疏导,讲解呼吸内科手术适应证、呼吸内科手术的优越性及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及术后效果。指导患者及家属在术前和术后正确配合治疗和预防的方法;⑤呼吸功能锻炼:目的是增强患者耐受手术的能力。在减轻症状与体征的同时也增加对手术的承受能力。采用示教的方法,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锻炼、缩唇呼吸锻炼及咳嗽、咯痰训练,直到患者掌握。每天督促患者练习,并及时评估患者锻炼情况[8]

    总之,机械通气时间、年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胃黏膜保护剂应用情况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密切相关,在预防方面要针对上述危险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

4 参考文献

[1] 杜  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J].中华医学杂志,2010,82(2):141.

[2] 卜宝英,孙德俊,杨敬平.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研究进展[J].临床肺科杂志,2009,11(4):501.

[3] 沈  进,傅静奕.无创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J].华西医学,2009,24(1):61.

[4] 赵春军,秦  丽,陈  枫,等.无创呼吸机救治重症肺源性心脏病、呼吸衰竭、昏迷患者的安全性探讨[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6,17(12):2296.

[5] 蔡映云.机械通气及临床应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19.

[6]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临床呼吸生理及呼吸内科组.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中的几点建议[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3):13O.

[7] Bonnie J.Taking charge of hospital-acquired pneumonia[J].The Nurse Practitioner,2007,29(3):50.

[8] Chastre J,Fagon JY.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J].AM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8,165(7):867.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