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额肌筋膜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55例

2015-11-20 09:1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目的:探讨额肌筋膜瓣悬吊术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重睑切口,取额肌筋膜瓣固定于上睑睑板中上缘,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对55例先天性上睑行额肌筋膜瓣悬吊术。 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1年,53例患者满意。结论:额肌筋膜瓣悬吊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疗效肯定,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关键词:先天性上睑下垂;额肌筋膜瓣;悬吊
  先天性上睑下垂是由于上睑提肌发育不全或动眼神经功能不全所致。自2002年6月~2009年12月,笔者采用额肌筋膜悬吊术治疗55例生天性上睑下垂,术后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55例,男35例,女20例;年龄8~35岁。其中双侧34例,单侧21例。
1.2  手术方法:术前按重睑线设计切口,眶上孔外缘、眉外缘各标记1条垂直线,眉上1.5 cm标记一水平线,此范围为剥离范围。局部浸润麻醉后,重睑线切开皮肤和皮下组织,达眼轮匝肌深层,剪除一条睑板前眼轮匝肌,暴露睑板,分离眼轮匝肌下间隙达眶上缘,横形剪开额肌与眼轮匝肌交界处额肌纤维约2 cm,在骨膜浅面向发际分离,同时在额肌浅面与皮下分离,形成额肌瓣;用小剪刀在额肌瓣内侧向上剪开1~2 cm,外侧剪开不超过0.5 cm,使额肌瓣不受阻碍地下移1.5 cm达眶缘和瞳孔中点即可。用3-0丝线将额肌瓣按内、中、外3点固定于睑板中上缘;在固定过程中需调整额肌的张力,一般按正常上睑缘位置矫枉过正1~2 mm。切口按重睑成形常规缝合,剥离区加压包扎2~3 d,每天睡前涂眼药膏,术后6 d拆线。
2 结果
  术后随访3个月~1年,53例患者满意;1例术后双眼不对称,术后6月纠正;1例术呈三角眼形,术后6月纠正。
3 讨论
  临床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方法较多,额肌筋瓣悬吊术是目前矫正各类上睑下垂患者首先手术方法。
  手术优点:①因额肌瓣是一个有神经支配的组织瓣,利用额肌收缩直接上提上睑,手术效果确实,远期效果好;②利用重睑线切口,术后疤痕不显,外观满意;③局部解剖熟悉者,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
  手术注意事项:①额肌瓣内侧分离时避免损伤眶上神经血管束;②剪开额肌瓣外侧不超过0.5 cm,否则会损伤面神经额支,使额肌失去收缩功能;③如为单侧上睑下垂,上睑缘位置应较健侧高1 mm左右;如为双侧上睑下垂,下睑缘位置应在原位平视时达角膜上缘水平线[1];④如因注射局部麻醉药致额肌暂时麻痹,应调整上睑缘的位置至自然闭眼有2~3 mm的闭合不全;⑤防止矫正不足或矫正过度,多余肌瓣不要剪除过多,第2次矫正手术应在术后3~6个月,待肿胀彻底消退,正确判断原因再进行;⑥缝合固定额肌瓣于睑板中上缘,固定位置过高,上睑提起过低,固定位置过低会使睑板成“弓形”,导致倒睫或形成“三角眼”;⑦术后睑裂闭合不全,即“兔眼”现象,一般1~3个月后会逐渐好转,在此期间应睡前上眼膏,防止角膜干燥,致暴露性角膜炎,严重者视力下降,甚至失明[2];⑧术前检查有无Bell现象,即检查眼球能否向上转动,如没有上转则为缺乏Bell现象,此为上直肌或伴有下斜肌功能不全,眼球在睡眠时不能上转致下方角膜暴露,手术应慎作或尽量保守;⑨由于额肌瓣直接悬吊在眼睑上,会出现“睑停滞”现象,即当眼球下转时,上睑不随同运动,尤其单下垂时术后患侧与健侧有明显差别,术前应向患者说明,睑停滞现象于术后半年可明显减轻。
  额肌筋膜瓣悬吊治疗先天性上睑下垂疗效肯定,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4 参考文献
[1] 高景恒.美容外科学[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240.
[2] 王  炜.整形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94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