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观察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痛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临床确诊为冠心痛心绞痛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口服稳心颗粒。依据两组患者12周后复查心电图及临床症状,患者自我感觉判定疗效。结果:稳心颗粒对心绞痛有效率治疗组为91.7%,对照组为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稳心颗粒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较好的疗效。结论:稳心颗粒临床疗效确切为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药物。
关键词:稳心颗粒;心绞痛;疗效
心绞痛(Angina pectoris)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特点为阵发性的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
心绞痛患者多数在40岁以上,劳累、情绪激动、饱食、阴雨天气、急性循环衰竭等为常见诱因。中国的冠心病心绞痛的流行状况有4个特征:①与国际相比,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属较低水平;②发病率与病死率在逐年增加;③危险因素水平(包括人口老龄化加剧、人群血清胆固醇水平增高、高血压患病率在增加和吸烟现象普遍等)仍在不断提高;④地区性差异明显。
临床用心律平等治疗,由于使用局限性(心律失常、有心力衰竭禁忌使用)长期使用增加病死率,及患者在认识上的差异(中药无不良反应)依从性差。现对2009年1月~2009年12月来临床确诊心绞痛服用稳心颗粒患者45例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09年12月来我院临床确诊心绞痛患者45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35~85岁,平均60岁。其中治疗组24例中男14例,女10例;病程4个月~6年,平均(3.2±2.8)年;合并高脂血症16例,占66.6%,高血压病12例,占50%,糖尿病例8,占33.3%。对照组21例中男14例,女7例;室性早搏病程8个月~6年,平均(3.4±2.6)年;合并高脂血症13例,占47.6%,高血压病8例,占38%,糖尿病例6例,占28.5%。以上两组治疗前基本特征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疲劳感,伴心悸不安、气短乏力、失眠多梦、焦虑等,持续时间均超过6个月。前胸压榨性疼痛感觉,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常发生于劳动或情绪激动时。
1.3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停止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除常规给予口服丹参片3粒,3次/d;口服硝酸异山梨醇10 mg,3次/d,每晚口服肠溶阿司匹林片75 mg,1次/d外,有高血压者给予降压药物口服。两组治疗周期均为12周。治疗组:①一般治疗:健康的生活方式;注意休息,释放压力;适量运动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②治疗组此基础上给予稳心颗粒温开水冲服,1袋/次(9 g),3次/d。对照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安慰剂(Vit B12)治疗3次/d,4粒/次,及门冬氨酸钾镁3片口服3次/d。
1.4 疗效评定标准:两组连续观察12周。根据中国《慢性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及参照1979年全国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研究座谈会制定的心律失常疗效标准进行评定。
1.5 统计学方法:本组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12周后治疗效果: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12周后治疗效果比较[例(%)]
组别 | 痊愈 | 显效 | 有效 | 无效 | 总有效率(%) |
治疗组(n=24) | 3(12.5) | 12(50) | 7(29.2) | 2(8.3) | 91.7 |
对照组(n=21) | 1(4.7) | 7(33.3) | 4(19.0) | 9(42.9) | 5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