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为了进一步加强医学生临床技能,使学生在进入实习过程中尽快适应实习环境,顺利地完成从学生向医生的角色转换,对2006级50名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进行为期9周的临床实习前内科技能强化培训,培训内容包括病历书写、体格检查、四种穿刺;综合考评合格率为96%,随机抽取20名与2005级20名学生(对照组)进行技术比武,其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通过内科技能强化培训,学生对临床环境适应快,动手能力强,学习积极性高,保证了实习质量。
关键词:内科技能;强化培训;临床实习
临床医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临床技能教学是临床医学教学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如何加强医学生临床技能培训,一直是临床医学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临床教学工作的难题,为了探讨提高医学生临床技能水平的途径和方法,建立科学的临床技能培训体系,对2006级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进行了内科技能强化培训,并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2010年我院2006级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共50人,其中男23人,女27人。对其进行实习前内科技能培训。
2 内科技能培训的具体内容
2.1 培训流程:强化培训的内容有问诊及病历书写、体格检查、内科常用穿刺(胸穿、腹穿、骨穿、腰穿),每项培训3周,共9周。学生分为5个小组,每位教师带教5名学生。在项目组的监督指导下实施。
2.2 培训方法:培训采用学生反复观看实操相关视频与教师的示范性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生先看相关视频,然后带教老师在模拟设备和模拟患者身上进行演示,着重强调各项技术操作的统一流程,指出难点及易出错环节点,并对易于出错的步骤反复进行讲解演示与分析,最后学生在模拟人身上反复操练或学生间互为患者演练。
2.3 考核内容:考核内容为病历书写和技能操作两部分。每位学生从问诊病史采集到体格检查最后写出一份大病历,带教老师按照大病历书写的要求打分给出成绩。技能操作考核包括体格检查,四穿:胸穿、腹穿、骨穿、腰穿。严格按照延大医学院编写的《实践技能考核标准》进行打分。
3 内科技能培训的效果
3.1 考试结果:对50名学生进行内科技能考核,考核情况见表1;其中四种穿刺操作掌握的较好,其次是体格检查,最后是病历书写,病历书写虽然均已达到合格,但是优秀率低。
表1 50名2006级学生内科技能考核评分情况
项目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体格检查83.049660四种穿刺82.229664病历书写80.910034注:优秀是指85分以上,合格是指60分以上
3.2 结果:分别从2006级及2005级(未经强化培训)学生中各抽出20名同学进行体格检查比武,随机抽号,特请八位评委按抽号顺序对选手进行综合评分,结果见表2;两个组合格率均达100%,其中经过强化培训后的2006级学生考核成绩明显高于2005级学生(P<0.05);通过临床内科技能强化培训的学生基本操作技能明显提高。
表2 2006级和2005级学生体格检查比武评分情况
组别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2006级91.69100902005级81.6310060注:优秀是指85分以上,合格是指60分以上
4 讨论
经过内科技能强化培训后,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明显得到提高,通过与2005级(未经培训)对照组比较,体格检查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通过本次培训,有以下体会。
4.1 加强对医学生内科技能培训的必要性:从以上结果可以看出,强化培训有利于学生适应环境角色的转变,顺利的进入实习[1]。经过规范的体格检查、病历书写、各种穿刺等内科技能的强化训练,使学生在进入实习前就能较好地掌握临床基本操作技能并且巩固和加深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所以实习前开展内科技能强化培训就显得尤为必要。
4.2 有利于学生顺利开展实习工作:开展实习前内科技能培训能很好地弥补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联系不足的问题;从另一方面也保证了实习质量[2]。通过培训的这些学生现已进入实习,从实习医院反馈来的意见这批学生的动手能力、临床工作适应能力以及工作的积极性明显高于往届学生。
4.3 加强老师的带教意识:在带教老师将自己丰富的理论知识、临床经验和娴熟的技能传授给学生的同时,也进一步促进带教老师的自身学习和进步,使其深刻领会到教学相长、医教并重的意义[3]。
临床实习前内科技能强化培训,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临床思维能力,使学生尽快适应临床环境,缩短从学生向医生角色转换的时间,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证了实习质量。所以临床实习前内科技能强化培训值得在临床教学中推广[3]。
5 参考文献
[1] 关 丽,米娜瓦尔,席利力.医学生实习前集中临床技能培训探索[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9,26(4):105.
[2] 王少清.浅谈高职高专医学生实习前的技能培训[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9,16(6):16.
[3] 郜国叶,赵学智,石天雁,等.临床技能强化训练在内科实习教学中的作用[J].临床军医杂志,2009,10(38):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