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联合药物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的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入院后均予静脉补液、糖皮质激素(甲基氢化泼尼松80 mg)、β受体激动剂、氨茶碱、祛痰剂等药物治疗,个别患者应用抗感染治疗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选用无创呼吸机CPAP模式通气,且间断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PaO2、PaCO2、SaO2、P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FEV1及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创呼吸机CPAP模式间断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治疗重症支气管哮喘可提高疗效。
关键词:无创呼吸机;CPAP;普米克令舒;雾化吸入;支气管哮喘
重症支气管哮喘是呼吸科急症,它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粒细胞、中性粒细胞、T淋巴细胞、肥大细胞、气道上皮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性反应性疾患,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咳嗽等症状;除药物治疗外,有创机械通气常作为抢救的最后手段,无创通气是近年来呼吸衰竭治疗的重要进展,这避免有创通气所带来损伤及并发症,于2005年开始偿试无创通气CPAP模式联合普米克令舒雾化抢救重症支气管哮喘,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05年8月~2010年8月我院ICU共收治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40例,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36~77岁;病程5~36年;发作时间3 h~4 d;住院时间12~28 d;并发症:肺部感染12例次,肺气肿7例次,肺源性心脏病(肺病)1例;首次发作患者8例、多次发作12例。对照组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41~75岁;病程6~41年;发作时间3 h~4 d;住院时间12~30 d;并发症:肺部感染11例次,肺气肿7例次,肺源性心脏病(肺病)2例次;首次发作患者10例,多次发作10例。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重症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及分度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制定的重度发作标准[1-2]。
1.3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采用静脉补液、糖皮质激素(甲基氢化泼尼松80 mg)、β受体激动剂、氨茶碱、祛痰剂等药物治疗,个别患者应用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选用德尔格(Savina)CPAP模式面罩通气,且每隔8 h暂停呼吸机加用普米克令舒(2 ml/次,1次/8 h)雾化吸入,之后再行无创通气。呼吸机参数设置:自主呼吸状态,一般压力支持设置水平6~18 cm H2O(1 cm H2O=0.098 kPa),且逐渐由小到大增加,PEEP设在5~8 cm H2O,氧浓度(FiO2)40%~50%。
1.4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肺功能比较:两组治疗前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各参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PaO2、PaCO2、SaO2、P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各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及PEF比较()
组别 | 例数 | pH值 | PaO2 | PaCO2 | SaO2 | PEF |
治疗组 | ||||||
治疗前 | 20 | 7.28±0.01 | 50.23±10.17① | 58.20±10.18① | 82±0.04 | 85±14 |
治疗后 | 20 | 7.36±0.03 | 80.12±11.50①② | 42.25±10.20① | 95±0.07①② | 156±13①② |
对照组 | ||||||
治疗前 | 20 | 7.29±0.02 | 52.13±12.30 | 57.42±11.20 | 80±0.05 | 84±15 |
治疗后 | 20 | 7.34±0.03 | 72.13±18.30② | 46.25±10.20② | 86±0.02① | 99±14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