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浅谈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

2015-11-13 09:3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目的: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选择住院治疗的4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接受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的是一般护理方法,而护理组患者则在接受一般护理的同时接受如文中所述的护理方式。结果:护理组患者无论是在对治疗的依从性还是在出院时空腹血糖水平上,都要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良好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于血糖的控制也更加有效,从而为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命安全提供更多的保障。

关键词: 糖尿病;临床护理;糖尿病康复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高热量、高脂肪食品的摄入量明显增加,而各类体力活动则相应减少,加之其他因素的影响,使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糖尿病的病程长、起病隐匿,不宜被发现,而患者如果没有及时对其进行有效治疗,就有可能对其他脏器造成损伤,极易诱发血管、心脏、神经、眼、肾等组织发生慢性病变,最终造成器官功能缺陷和衰竭[1]。因此,医护人员应注意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改善他们的心理状况,积极预防各类并发症的发生,最终达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确保患者生命安全的目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6月~2010年1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48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26~83岁,平均63.3岁,全部病例均符合DM诊断标准。按照患者所接受护理方式的差异将其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护理组患者26例,对照组患者22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比、疾病组成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接受一般护理,护理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如下护理措施:①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首先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患者对糖尿病有关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向其讲解相关知识。主要包括糖尿病的基础知识、糖尿病的饮食、糖尿病的运动疗法、有关药物的使用等方面的内容。②在使患者初步掌握有关知识后,护理人员首先让患者明确控制饮食对于疾病恢复的重要意义,使其严格遵守相关饮食规定。同时,护理人员还对患者每次进餐的情况进行了检查,如果出现了剩余,则对其进行统计,以便明确患者的实际进食量,为医生的治疗提供参考数据。当患者出现饥饿感时,护理人员向他们提供蔬菜或豆类食品,并注意调整饮食结构,避免患者对单调的饮食产生厌倦感。③在注射胰岛素时,护理人员选择在皮肤疏松的部位进行注射,并且按照一定的计划和顺序进行轮换注射,避免相邻两次注射部位为统一位置,从而防止该部位的组织发生硬化或者脂肪发生萎缩,最大程度的提高胰岛素的吸收效果。④确保患者的个人卫生。护理人员会定期帮助患者擦身或沐浴,保证患者的皮肤清洁,同时,还要求患者不得穿紧袜子或硬鞋,防止因血管闭塞而诱发坏疽。
1.3  评价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进行判断。问卷的各道问题都采用“经常、偶尔、从不”的3级评分法,共20道问题,最高分60分。如果患者得分在40分以上,则判定为依从性较高,小于40分,则说明患者对于医嘱的遵从度不足,且分数越低,遵从度越小。另外,在患者出院时,还对其空腹血糖值进行测量和比较。
2 结果
2.1  依从性比较:对照组22例,评分31±2.4;护理组26例,评分41±2.5。护理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度要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  血糖变化情况:对照组22例,空腹血糖值为(9.0±1.3)mmol/L;护理组26例,空腹血糖值为(7.5±1.5)mmol/L。护理组患者在出院时的空腹血糖水平要明显由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提升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进而提升他们的治疗效果。糖尿病是一种非常典型的慢性终身性疾病,需要终身接受治疗。因此,患者的依从性对于其血糖水平的控制和并发症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糖尿病的长期性特点,极易导致患者的懈怠情绪,不按照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和日常保健,进而危及自身生命安全[2]。本次研究中的糖尿病有关知识教育的缓解就是为了让患者更加清除的了解糖尿病的有关情况,使其明确坚持治疗、坚持锻炼、注意控制饮食的重要意义,并教会他们如何进行自我监测,在提高患者思想认识的同时提升他们进行自我护理的能力,从而使在出院后也能够保持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确保血糖的稳定性,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生的可能。
  可以看出,正确的护理措施是能对患者的血糖水平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的,在本次研究中,护理组患者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而对照组患者的血糖控制则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水平,这对于患者的预后是非常不利的[3]。临床实践表明,只有患者坚持药物治疗、运动锻炼、合理饮食、自我监测,才能使自身的血糖水平维持在一个稳定的状态,降低各类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确保生命安全。
    糖尿病属于终身性的慢性疾病,一旦确诊,患者的心理压力可想而知,因此很多患者在住院后表现出明显的焦虑情绪,而在出院后又要面对更大的生活压力,容易造成患者的血压值的不稳定,进而导致疾病的进展,各类并发症也更容易发生[4]。因此,医护人员应该注意对其进行糖尿病有关知识的教育,并从技术上、思想上给予患者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这无论是对患者住院期间的病情缓解,还是对患者出院后的日常生活都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4 参考文献
[1] 刘世晴,莫永珍.糖尿病临床标准化护理[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6.
[2] 汤  玉.糖尿病的护理干预体会[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26(9):212.
[3] 王秀明,鲜  瑾.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的体会[J].医学信息·下旬刊,2008,24(1):238.
[4] 李  婧,刘尚辉.41例糖尿病患者护理及健康教育[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26(10):24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