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脂餐引起胆心综合征1例误诊报告

2015-11-09 10:2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关键词:脂餐;胆心综合征;误诊
  胆心综合征(Gallbladder cardiac syndrome,GCS)是指由胆囊或胆道疾患发作致胆绞痛,并通过神经反射引起冠状动脉收缩供血不足引发心绞痛的临床综合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及膳食结构的改变,胆道疾病发生率升高,胆心综合征发病亦随之增高,但由于对其认识不足,临床上往往误诊或给诊治带来困难。现将吉林省抚松县第二人民医院2010年8月收治脂餐后致胆心综合征1例误诊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49岁。于2010年8月2日因子宫肌瘤住院。行子宫切除术后第6天一切恢复好待拆线出院,早餐自行进食油条2根3 h后出现胸骨后闷痛不适,呈持续性,心电图示:偶发房性期前收缩、ST段Ⅱ、Ⅲ、avF、V3~V5下移≥0.05 mV,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3年余。查体:体温36.8℃,呼吸20次/min,血压150/80 mm Hg(1 mm Hg=0.1333 kPa)。心率60次/min,律齐。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腹软,剑突下触诊有不适感,肝脾未触及。血常规:白细胞11.6×109/L、中性粒细胞78%,心肌酶谱检查为正常范围。初步拟诊为冠心病心绞痛。给予吸氧、扩冠、抗凝、稳定细胞膜及营养心肌等治疗后,胸骨后闷痛无缓解,心电图无演变。下午体温升至38.6℃,上腹部疼痛加重伴恶心、呕吐,查腹肌稍紧张,莫菲氏征阳性。心电监护:提示偶发房性早搏,ST段改变同前。腹部B超:胆囊大,56 mm×110 mm。追诉病史,既往有胆囊炎病史已3年,偶有发作。补充诊断: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给予抗炎对症治疗效果不佳,继之在心电监护下行胆囊减压术。术后胸骨后闷痛消失。心电图示:早搏消失,ST段下移恢复至正常。患者2周后病愈出院,诊断为子宫肌瘤术后、急性胆囊炎、胆心综合征。
2 讨论
  胆心综合征是指由胆道疾患引起的心脏症状以及心电图改变的临床综合征,它非常貌似冠心病。发生机理是由于心脏受胸椎第2~6脊神经支配,胆囊受胸椎第4~9脊神经支配,在胸椎第4~5脊髓神经处有交叉点,当胆囊、胆道炎性反应、结石等病证时,可通过同节神经反射影响支配心脏的脊神经,出现心绞痛或心律失常等症状,医学上对这种病证称之为胆心综合征,胆心综合征引起心绞痛的特点是疼痛持久,可达数小时,而且多数患者有胆囊胆道疾病史,并与进食高脂肪食物有关,因油腻食物可使胆囊收缩引发胆绞痛。临床上疼痛常伴有体温升高,白细胞升高,黄疸或肝功能异常等改变,但心电图常不能反映出心脏的严重病态,抗心绞痛及抗心律失常药物也效果不明显,随着胆囊疾患的好转,心脏症状会自然减轻或好转[1]。
  此外,胆道疾病也可以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性引起冠状动脉痉挛、收缩,致心肌缺血缺氧,尤其易发生在原有高血压、冠心病患者[2]。心律失常的发生可能与迷走神经引起心脏自主神经调节紊乱,产生折返激动有关,也可能与电解质紊乱、胆道细菌毒素等因素有关。
  误诊原因如下:①本例患者为妇产科患者往往只关注妇科疾病的症状与体征;②既往有胆囊炎病史,患者未能引起足够重视,医生询问病史不详细给诊断带来困难;③初期胆系症状不明显,待到发热时右上腹才有压痛及莫菲氏征阳性、血象高。因此,临床医生在诊治冠心病、心绞痛时,要想到胆心综合征的可能;④必须详细询问病史,认真查体,尤其应注意腹部体征;⑤妇科手术前应行常规腹部B超检查,以了解和掌握全身脏器情况。
3 参考文献
[1] 毕永波,王  蓉.胆心综合征误诊为冠心病10例分析[J].中国医师杂志,2000,22(1):29.
[2] 吴小平.胆心综合征[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8):574.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