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和转运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实施院前急救及45例家属自行送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以分析院前急救和转运对该病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院前急救组及自行送院组治愈率分别为82.5%、60.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前急救组及自行送院组死亡率分别为5.0%、15.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院前急救组及自行送院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5%、24.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全、合理的院前急救和转运,能够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率,提高治愈率及预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急救;转运;预后
急性心肌梗死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严重类型,该病起病急、病情凶险,常可引发患者出现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临床症状,甚至可导致患者猝死[1]。因此患者发病后,立即进行有效处理,及快速转送到医院进一步诊治非常重要,有效的急救措施是治疗该病的关键之处。文章对2010年40例院前急救及45例家属自行送院急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症状、诊治及预后等相关资料,以探讨院前急救及转运对该病患者预后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85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为我院2010年所收治病例,40例实施院前急救及转运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37~75岁,平均(61.5±4.8)岁,其中>60岁者23例,40~60岁者14例,40岁以下(不包括40岁)者3例。45例家属自行送院治疗患者中男29例,女16例,年龄36~75岁,平均(62.4±5.1)岁,其中>60岁者25例,40~60岁者15例,40岁以下(不包括40岁)者5例。以上患者入院后血清酶检测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且经检验,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心肌梗死部位、诱发原因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院前急救及转运措施:①现场急救前准备,接急救电话后,立即备好急救器械及药品,并通过车载电话与患者家属联系,初步了解诱发原因、病情等资料,嘱患者家属让患者静卧休息、吸氧以减轻患者心脏负担,并清除患者口咽部分泌物;②现场诊断,严密观察心率、心律、呼吸、血压、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的情况,依据患者胸痛的程度及心电图情况,进行现场诊断;③缓解疼痛,采用硝酸甘油、哌替啶等药物予以缓解患者疼痛,若患者病情危急,出现呼吸、心跳骤停,应立即给予气管插管,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电除颤等[2];④现场予以对症治疗,迅速行抗栓治疗,必要时可采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以减少冠状动脉再闭塞、缺血,迅速发挥抗凝及抗血栓作用,同时为进一步溶栓治疗赢得宝贵时间;⑤建议静脉通道,予以防室颤治疗,并行心率失常监测防止患者出现频发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⑥平稳转运送院治疗,采取上述相关急救措施后,患者若病情、生命体征相对平稳,应尽快转送医院进一步救治,转运途中与医院(急诊监护室、心内科、导管室)联系,通报患者病情及到达时间,衔接院内外急救。
2 结果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后情况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后情况比较[例(%)]
分组 | 例数 | 治愈 | 死亡 | 并发症 |
院前急救组 | 40 | 33(82.5) | 2(5.0) | 5(12.5) |
自行送院组 | 45 | 27(60.0) | 7(15.6) | 11(24.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