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加强院前急救管理对提高院前急救质量的有效性,以供临床参考。方法:于2011年1月起加强院前急救管理,调查2011年院前急救质量,并与2010年院前急救质量进行比较。结果:2011年加强院前急救管理后,院前急救质量明显提高,与2010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急救管理的实施与完善,院前急救质量提高效果更明显(r=0.757,P<0.05)。结论:在院前急救中加强急救管理有助于提高院前急救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院前急救管理;院前急救质量;院前急救
院前急救是对各种急危重症、意外伤害等事件给予现场急救,以挽救并维持患者生命的方法,是急救医学中的重要组成[1]。在院前急救中,时间就是生命,有效地提高急救质量,对患者的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2]。在工作中,对院前急救加强了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11年1月起加强院前急救管理,调查2011年院前急救质量,并与2010年院前急救质量进行比较。此期间我院急救队伍中,护理人员、医生等以及两年内急救设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2010年采用常规的院前急救管理方法,2011年加强院前急救管理,具体内容如下:①落实规章制度:切实落实院前急救的规章制度,强化与完善120快速反应,完善院前急救的每个环节。我们保证120急救车仅接受紧急情况调度和110调度,其他人无权使用,确保120急救车能够随时出车。并每次均做好详细的记录;②提高急救队伍素质:加强对院前急救人员的救死扶伤精神的建立,并帮助其树立高度的责任感与团队精神,使其能够切实地做到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提高整个队伍的业务素质,使其能够对患者病情给予更好的判断,并能够熟练地给予患者救治。为其给予外出学习的机会,并定期对急救队伍给予考核。实施奖惩措施;③完善各种准备:对急救用物完善各种准备措施,要求急救车内物品定位摆放,定数量,并将责任落实到个人,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做好交接班。保证所有药物均在有效期内,且无编制,标签完好,外包装无破损;无菌物品消毒灭菌合格,在有效期内;仪器设备等消毒清洁完好,且电池有效,电量充足,并处于随时备用状态,每天对急救车进行消毒。比较两阶段我院院前急救质量,每个季度给予一次评分,满分均为100分。
1.3 统计学处理:将我院的试验数据均录入SPSS 18.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急救质量比较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各组间对比方法为t检验,相关性比较采用直线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2011年加强院前急救管理后,院前急救质量明显提高,与2010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急救管理的实施与完善,院前急救质量提高效果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0.757,P<0.05),详见表1。
表1 两阶段院前急救质量比较()
组别 | 第一季度 | 第二季度 | 第三季度 | 第四季度 | 合计 |
2011年 | 95.85±2.33 | 96.87±1.24 | 97.06±0.58 | 98.87±0.05 | 97.06±0.99 |
2010年 | 90.98±2.66 | 90.35±2.16 | 90.57±2.88 | 91.67±2.08 | 90.68±0.33 |
3 讨论
院前急救需要我们在接到呼救后,为患者在最短时间内给予救治的方法,其需要医护人员给予紧急、准确和高效的急救方法,以为患者的抢救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3]。
以往在院前急救中,多存在以下问题,如由于对患者地址不清楚导致反复存在出事地点,医护人员缺少导致出诊不及时。此外还包括各种抢救物品准备不充分等[4]。
针对这些容易引起院前急救质量的不良情况,我们加强了院前急救管理,切实落实各种规章制度,并加强急救队伍人员的思想教育,为他们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同时给予其机会进行培训,以提高其急救的基本功。此外,我们还加强了对院前急救设备的管理,做到每个物品都有专人负责,保证其时刻处于备用状态。
通过加强急救管理方法,院前急救质量明显提高,两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5)。进一步说明了在院前急救中加强急救管理有助于提高院前急救质量,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4 参考文献
[1] 冯晓薇,吴仙蓉,向美焕,等.质量控制路径在院前急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2):71.
[2] 张美芳,田 丹.护理程序在院前急救危重症患者呼吸道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7):36.
[3] 赵 玲,唐利敏.质量控制路径在院前急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研究[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9):3148.
[4] 黄建红,陈建洪,俞玉梅,等.急救流程再造在院前急救中的效果[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0,17(3):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