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前后路手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前路减压、前路植骨内固定治疗38例,行后路手术及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30例。随访5个月~2年,并评价其患者的椎体高度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38例患者行前路手术治疗后,椎体高度基本恢复正常状态,且无神经功能损害加重现象出现,内固定物稳定、无松动、破裂。而行后路手术者有2例出现神经功能失常。结论:前路手术治疗可直接解除脊髓压迫,减压充分,植骨融合率高,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首选方法。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后路手术;前路手术;临床疗效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胸腰椎骨折的一种,其发病率约为15%,其中50%以上患者会伴有脊髓及神经性损伤,严重者可导致患者终身瘫痪[1]。引起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原因主要是外界暴力。目前,临床上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治疗方法主要采用手术治疗。2008年6月~2011年1月采用不同路径手术治疗了6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8年6月~2011年1月本院共收治6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男38例,女30例,年龄28~61岁,平均37.8岁。受伤原因,高楼坠落14例,车祸36例,重物砸伤7例,挤压伤3例,其他原因8例。其中,T11骨折12例,T12骨折24例,L1骨折12例,L2骨折11例,L3骨折9例,伴有神经性损伤36例。所有患者按Densis分型均为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受伤时间至手术时间,平均间隔为3.5 d。
1.2 治疗方法:20例采用右侧卧位,经左侧后腹膜腔入路;18例采用左侧卧位,经右侧胸腔入路;均施行脊髓减压、植骨、“Z”型固定术[2];30例采用俯卧位入路,行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术,所有患者手术时均给予全身麻醉。手术后卧床休息2~3个月,可下床进行简单的活动,经影像学复查治愈效果良好者可出院。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对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治疗前后以及行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处理,数据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组间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院68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行前路手术38例,后路手术30例,经随访5个月~2年,全部病例经影响学检查结果显示,平均5个月植骨融合达到骨性愈合状态,脊柱复位后稳定性良好,无断裂、松动现象出现,感觉神经恢复较明显。2例患者行后路手术后出现运动神经失常。治疗前后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手术后显著优于手术前。且行前路手术的患者较行后路手术患者的疼痛状况以及神经功能恢复率等都较行后路手术效果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2。
表1 术前、术后Cobb角、椎体高度、椎管狭窄及神结功能( )
时间 | Cobb角(°) | 椎管狭窄率(%) | 椎体相对高度(%) |
术前 | 23.3±4.1 | 46±5.1 | 60.2±2.8 |
术后 | 6.2±3.2 | 9.2±3.6 | 94.4±1.1 |
从表1结果我们可以看出,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症状恢复明显。
表2 前路手术与后路手术术后疗效分析( )
术后 | 下腰疼痛 | 神经功能恢复率(%) | 椎体前缘压缩(%) | 椎体后缘压缩(%) |
前路手术 | 82.3±4.1 | 94.4±3.8 | 93±5.1 | 96.2±2.8 |
后路手术 | 66.2±3.2 | 80.8±2.6 | 79.2±4.6 | 73.4±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