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保守治疗对缓解骨质疏松椎体

2015-09-21 09:0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目的:疼痛经皮椎体成形术与保守治疗对缓解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疼痛影响。方法:选取30例患者使用保守治疗,并与30例使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比较,观察治疗后第1天、治疗后第7天、治疗后第30天和治疗后第90天患者疼痛VAS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个时间点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第1天、治疗后第7天、治疗后第30天和治疗后第90天患者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PVP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能较快的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重视。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保守治疗;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疼痛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法往往疗效不佳,慢性疼痛,活动受限等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疼痛是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最重要的症状之一,疼痛缓解也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主要评价指标之一[1]。研究主要使用皮椎体成形术(PVP)对骨质疏松正常脊柱压缩型骨折的患者进行治疗,并与以往的保守治疗比较在缓解患者疼痛方面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收支的存在有脊柱压缩性骨折且合并有骨质疏松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男16例,女14例,年龄61~84岁,平均76.8岁,体重41~83 kg,平均63.5 kg,病程1~7个月;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年龄60~85岁,平均76.5岁,体重42~85 kg,平均65.1 kg,病程1~8个月,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以及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对症支持治疗,其中对照组主要使用保守治疗如绝对卧床、维持水电解释酸碱平衡、镇痛以及脱水等处理,观察组则在介入中心行PVP治疗,术中患者取俯卧位,选择骨折部位椎体表面用1%利多卡因行局部麻醉后,在X线透视引导下,经单侧椎弓根入路,通过10号穿刺针注入不可降解骨水泥,并观察骨水泥在椎体内的弥散情况,直至注入骨水泥时遇到较大阻力为止。使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治疗后第1天、治疗后第7天、治疗后第30天和治疗后第90天疼痛评分进行评价。
1.3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 13.0进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表示,两组间均数比较使用t检验,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后不同时间患者VAS皮肤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第1天、治疗后第7天、治疗后第30天和治疗后第90天各个时间点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第1天、治疗后第7天、治疗后第30天和治疗后第90天患者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后不同时间患者VAS疼痛评分比较( )

组别

治疗后第1天

治疗后第7天

治疗后第30天

治疗后第90天

观察组

3.5±0.9

2.1±0.5

1.1±0.1

0.8±0.1

对照组

6.8±1.6

5.3±1.4

4.3±1.2

2.1±0.5

t

9.652

10.365

14.235

7.967

P

0.000

0.000

0.000

0.003


3 讨论
皮椎体成形术(PVP)主要通过骨水泥填充使得骨质疏松椎体内微骨折得以固定,增加了椎体的稳定性,从而减少了对椎体内痛觉神经末梢的刺激,而且在骨水泥聚合反应过程中释放的热量所致高温,使椎体痛觉神经末梢坏死,有利于缓解疼痛[2]。PVP最明显的优势即缓解疼痛的立刻性及术后下地活动的早期性,一般PVP术后即会疼痛明显缓解,术后第1天即可下地活动,避免了疼痛及长期卧床及由此引出的并发症所带来的痛苦,缺点就是这一技术目前缺乏强有力的理论论证,其远期疗效不甚明确[3]。
本研究通过将PVP术与保守治疗比较,发现虽然两组患者治疗后各个时间点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第1天、治疗后第7天、治疗后第30天和治疗后第90天患者VAS疼痛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VP虽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但是其也不是万能的,其相对禁忌证为椎体高度受压超过75%者;骨折累及椎体后壁、骨折片压迫椎管内结构者;凝血机制障碍者;临终期患者;严重心肺疾患者[4]。总结我院经验,我们认为,在行PVP术时,为了避免骨水泥渗入椎管,首先在穿刺过程中要反复C型臂或X线透视,在正侧位上确保穿刺路径正确,防止椎弓根穿破,其次,穿刺针应位于椎体的前中部,不至因为压力过大造成椎体后壁的骨折,最后在注入骨水泥的整个过程应在很好的透视监控下进行,一旦发现骨水泥靠近椎体后壁应立即停止骨水泥注入,不应强求注入骨水泥的量。对于手术入路选择上,颈椎手术常采用前外侧入路,胸腰椎可采用经椎弓根入路或后外侧入路,因为经椎弓根入路减少了节段神经损伤、椎旁渗漏的危险,较为安全,同时准确的穿刺是手术成功的前提。所以通过本组研究,我们发现PVP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性骨折患者能较快的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重视。
4 参考文献
[1] 武仁华,贾  丹,门宇春.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四川医学,2011,10(33):1518.
[2] 崔建胜.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压缩性骨折[J].临床医学,2011,31(7):43.
[3] 杨永兵,杨傲飞,邹  季.经皮椎体成形术与保守疗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J].湖北中医杂志,2012,34(1):13.
[4] 陈  刚,张松涛,刘永才.经皮椎体成形术与保守疗法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J].颈腰痛杂志,2010,31(5):323.
[收稿日期:2012-06-20   编校:潘宏竹]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