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

腰椎间盘镜手术治疗双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2015-09-02 08:5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目的:探讨采用后路腰椎间盘镜手术治疗双节段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双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时间平均为73.4 min,平均出血量为54.8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6.6 d,随访时间为6个月~5年,平均14.7个月。按macnab标准改良统计,优良率为91.94%。结论:后路腰椎间盘镜手术治疗双节段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操作方便、安全性高等特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双节段;腰椎间盘镜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腰部刺痛、麻木,腰部活动受限等[1]。治疗较为棘手,由其双节段椎间盘突出症定位更为困难[2]。近年来,临床治疗发现,腰椎间盘镜手术(Microendoscopy discectomy,MED)系统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由其是双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其具有创伤小、疗效明确、安全性高等优点。应用腰椎间盘镜手术对2009年6月~2011年6月骨科收治的共62例双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6月~2011年6月骨科收治的共62例双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男43例,女19例;年龄26~77岁,平均(42.3±2.53)岁;病程2个月~5年,平均(28.2±3.4)个月。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腰椎CT或MRI扫描,均为双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中L3~L4~5加L5S1 50例,L3~4加L4~5 12例,L2~3加L3~4 1例,伴有椎管狭窄5例。术前所有患者均经保守治疗无效。
1.2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硬膜外行全身麻醉,麻醉成功后,取患者俯卧位,腹部垫空,常规消毒铺巾。置入定位针确定手术间隙,取棘突旁开1.5 cm于患侧作长约1.8 cm的纵向切口,逐级套管扩张,建立手术通道。清除通道内的软组织,切除上位椎体的椎板下缘及关节突的内侧缘和黄韧带的部分组织。显露硬脊膜及神经根,并探查神经根受压及粘连情况[3]。切开纤维环,取出病变的髓核组织及压迫止血的脑棉片,冲洗术野,待患者神经松弛后,局部注射防粘连的施沛特,拔除工作通道,缝合切口。作下一间隙皮肤切口,同法摘除病变的髓核组织。
1.3  术后处理:术后患者绝对卧床休息2~3周,术后第2天可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简单的腰背肌功能锻炼及下肢直腿抬高训练,术后第3天预防性应用抗生素。3周后可戴腰围下地适当活动,3 个月内避免腰椎负重[4]。
1.4  疗效评价标准:根据macnab改良标准将临床疗效分为:优: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直腿抬高≥70°,下肢感觉运动正常;良: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直腿抬高程度较术前增加30°但小于70°,偶有腰痛,但无需服药治疗,不影响患者正常生活;可: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直腿抬高较术前增加15°但小于30°,偶需服止痛药,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差:患者临床症状无变化,甚至加重[5]。
2 结果
  手术时间为85~176 min,平均93.4 min。术中出血量为16~206 ml,平均54.8 ml。术后住院时间1~2周,平均6.6 d。无切口感染及脑脊液渗漏现象发生,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
  所有患者术后均得到随访,随访率为100%,随访时间为6个月~5年,平均14.7个月。其中优50例,占80.65%;良7例,占11.29%;可3例,患者术后疼痛症状及麻木有所减轻,但时有发作,占4.84%;差1例,术后临床症状无改善,需长期服用止痛药物,占1.61%;优良率为91.94%;另1例术后症状有所改善,但6个月后并发腰椎不稳。
3 讨论
  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在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表现均较单一节段的椎间盘突出症更为复杂,更易合并其他脊柱退行性疾病,如腰椎不稳、腰椎滑脱、腰椎椎管狭窄等。故双节段腰椎间盘突出治疗更为困难,治疗效果常欠满意。
  双节段椎间盘突出症因其自身特点往往病情复杂,故腰椎间盘镜手术治疗并非其绝对适应证。因而,为了提高治疗效果,术前应对患者进行选择及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以选择适合的患者,剔除其他原因导致的继发椎间盘突腰痛的患者,如腰椎不稳、腰椎严重退变等。术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严密的体格检查、完善的影像学检查,根据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准确地分析判断出突出的节段、压迫神经根的情况,了解髓核突出的部位及与神经根、椎间隙以及棘突的关系,做到手术目的明确。
  本研究应用腰椎间盘镜手术(MED)系统在治疗双节段椎间盘突出症,结果显示,其优良率可达91.94%;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因而,后路腰椎间盘镜手术治疗双节段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操作方便、安全性高等特点,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4 参考文献
[1] 蓝朝晖,卢廷胜,林  鹏.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报告[J].中国伤残医学,2008,5(6):307.
[2] 陈小路,彭  昊.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77例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外科杂志,2008,22(10):168.
[3] 曾肖宾,付福建,许万堂.椎间盘镜与常规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对比分析[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8,15(4):129.
[4] 罗  宇,杨有猛,谭家昌.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78例疗效观察[J].右江医学,2011,11(2):99.
[5] 张  君,郭志豪,张永森.后路腰椎间盘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分析[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32(3):2547.
[收稿日期:2012-07-09   编校:郑英善]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